小皇帝也很庆幸自己是一个相对幸运的穿越者。
在挫败杨坚矫诏夺权阴谋,逆天改命后,诸事都很顺利。“此次官道改造,修路搭桥,李卿运筹帷幄,调度有序,首功一件……”宇文衍望向坐在角落的工部右侍郎李春,一脸和煦地说道。“陛下谬赞,臣惶恐。”这是李春第一次进宫。直到此刻,他都感觉就像在做梦一样。听到皇帝点名夸赞自己,连忙站起来拱手躬身谢恩。小皇帝摆了摆手,示意其不必拘束。接着一脸正经地说道:“石拱桥建造之术,利国利民,定要将其发扬光大。”“我朝地大物博,河网密布,所需桥梁何止万千。”“朕希望有朝一日,大周的工匠们能将桥梁架到黄河,长江之上……”听宇文衍说出这番话。朝中大佬们终于明白,名不见经传的李春为何得到皇帝青睐了。李春听罢神情激动起来。真如陛下所说,那必然能够造福苍生,青史留名。而且,能将家传手艺发扬光大,也是他毕生的夙愿。“臣谨遵圣命!”李春躬身应答,双眸闪烁着熠熠光芒。小皇帝点头,让墨言从御案上取来一叠书页。上面全是后世记忆中有关桥梁方面的内容。虽然没有多少技术方面的干货,但各式各样的桥梁也能开拓当前工匠的思维。宇文衍写实画法的桥梁图画,直接把李春看傻了!多孔长跨桥,铁索桥,钢架桥,斜拉桥……每一幅画作上的桥梁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令人难以置信。李春陷在其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在随后的庆功宴上,他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直到宴会散场,便迫不及待地告退出宫而去。都不用想,肯定是琢磨小皇帝给的那些资料去了。……七月中旬。“长洛官道”通行半月,引发的热度只增不减。特别是那些常驻京城的胡商、蕃商,内心的惊叹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同时,他们对于中原地区的商贸未来更加看好。心里都在琢磨着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全新的水泥路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行。此后,朝廷将对往来马车收取一定的过路费。暂时定价为每里一文钱计。能坐马车出行,或是运输货物的群体,都是非富即贵,不差钱的主。全程只需要800文!不论是对时间就是金钱的商贾,还是腰缠万贯的贵人,那都是小钱钱。这天。弘文馆馆主潘微,以及虞世南,欧阳询抵达京城。他们走的就是长洛官道。三人何曾见过如此宽阔平坦的道路,直到进入长安城,内心的震撼还没平复下来。时隔两年。再次见到当朝天子。君臣见礼后,他们又喝上了皇帝亲自冲泡的茶水。“潘卿近来安好否?”“托陛下洪福,老臣能吃能睡,一切安好。”“两年未见,陛下更加英姿勃发,威武不凡了……”潘微身为才高八斗的大儒,却不是老古董的腐儒,情商还是在线的。宇文衍哈哈一笑。心想老头子不像茅坑里又臭又硬的石头,那可是件好事。转而看向虞世南和欧阳询:“想必这两年来,伯施和信本的书法造诣大有精进吧……”“小言子,给二位研墨。” 小皇帝说着,起身走向一旁的书案。“陛下考校,我等献丑了……”虞世南和欧阳询至今都没搞懂皇帝为什么那么看重他们的书法。毕竟,他们当下并没有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很快。二人各自完成一幅书法作品。宇文衍站在一旁仔细观摩。后世之时,他仔细研究、临摹过两人的书法。如今却是看他们本人挥毫泼墨,笔走龙蛇。这种时空跨越的感觉真的很是奇妙。两人不愧是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仅仅两年时间,书法上的造诣就提升了一个档次。“好,果然形神俱有精进,大才也!”待到二人收笔书成,小皇帝双手抱胸,细细品析起来。“谢陛下夸赞!”听到皇帝的赞许,两人内心还是挺开心的。“陛下,昔闻郧国公所言,您的书法独具一格,臣斗胆想观摩一二……”欧阳询满眼期盼地望向宇文衍,忐忑地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哈哈,小事一桩,有何不可,朕这就写来!”小皇帝也被二人的书法作品勾起了一丝表演欲。欧阳询和虞世南闻言大喜。原本他们想着能观摩一下陛下的作品就心满意足了。没想到,皇帝竟然要当场书写。就在二人欣喜之时,宇文衍已经落笔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宇文衍别具一格的“瘦金体”让三人眼前一亮。用笔细劲,结构疏朗,瘦硬有神,锋芒毕露,意度天成!外门看热闹,行家看门道。三人一眼就看出了小皇帝书法的精髓所在,内心不由地叹服起来。可接下来。他们就被天子笔下的诗句给震惊到了。这简直就是绝世佳作啊!早就听闻大周天子擅长绝句诗,南陈后主陈叔宝都对其作品赞不绝口。没想到,皇帝还能作出如此上乘的乐府诗来。三人直接看呆了,深陷书法和诗句的双重震撼中,久久没能回过神来。宇文衍见状,放下御笔,畅怀大笑起来。穿越后,他每天都会进行半个时辰的书法练习。书法造诣也是肉眼可见的一年一个台阶往上走。如今的水平,已经快接近他在后世的巅峰水准了。“妙哉,妙哉,此神作也!”“陛下大才,臣拜服。”“叹为观止,惊为天人……”三人在小皇帝的笑声中恍过神来,嘴里喃喃自语道。“区区一副字而已,不至于,不至于!”宇文衍说着,坐回茶台,重新泡了一壶新茶。“此次召三位进京,盖因工部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活字印刷术。”“朕有意让弘文馆总揽现有典籍的印刷、发行事宜,交由潘卿负责。”此前。文渊阁的典籍都是由工部的印刷工坊印刷发行。工部还在京城开设了“颜如玉书屋”,用于售卖各种书籍。宇文衍准备将典籍的发行从工部剥离出来,交给弘文馆。售卖事宜就移交给华夏商行。工部印刷工坊只需负责印刷,装订成册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