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豪车,有人作陪、买单,有少女常书兰相伴左右,陈力来到沪上一个月,终于开始融入这座超级大都市。
淮扬菜,咖啡,西餐厅,外滩,黄浦江,海上风情,老式弄堂,几个租界,无轨电车。 七八个小时转下来,他的心情不错,封闭已久的心扉,也渐渐打开了些许,整个人的气质都不太一样了。 用郭酌、朱炜两位编辑老师的话说,眉头舒展,咧嘴大笑的陈力,是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 不写小说时,陈力的性格很好,稳重,健谈,见多识广,即便一些颇为深奥的中西方文化源流,他也能侃侃而谈,这一点,让郭酌、朱炜二位就十分的佩服。 尤其是他对传统戏曲的了解和理解,更是颇有一些独到见解。 毕竟,上一辈子,他先后在文化单位和省戏校,当过几十年的“图书管理员”,学问大不大在其次,见识却不错。 常书兰可就惨了。 她出身书香门第不假,可是,自从她七岁那年,随同父母去了陈家沟,整整十年光景,生活黯淡无光,她的少女时代不是黑,就是红。 此番来到沪上求学,还没有完全适应,陡然之间,便要与郭酌、朱炜这样的大文化人交往,自然就显得很是拘谨。 自始至终,她都乖巧的像個受气包小媳妇,跟在陈力身后,亦步亦趋,低眉顺眼。 这一幕,让郭酌老师、朱炜老师就很开心。 尤其是朱炜,自从初审毙了《亮剑》,这两三个月来,他的日子委实不好过,连编辑部都不敢回去了。 此番看见陈力的‘小媳妇’胆怯而拘谨,之前一个多月的郁闷和沮丧,一扫而空。 “常书兰同志,你可得劝劝陈力同志,一定要放过朱老哥这一次,一定要给我们《人民文学》一篇稿子!” “你们可要知道,我也是个讲究人,明知道陈力同志就在复旦中文系上学,也没有轻易过去打扰他嘛……” 夜幕降临时,一行几人在外滩一家西餐厅吃饭,出身沪上的朱炜终于说出心里话:“你们不知道,这两三个月,我在编辑部的日子,简直就一言难尽啊。” “就在前天,我给老主编打电话。” “老主编催着让我回去上班,我给主编放下了狠话,见不到陈力,约不到一篇稿子,我朱炜就辞职不干了!” 听了朱炜的‘豪言壮语’,常书兰有些于心不忍。 结果,当她悄咪咪看一眼陈力,再看一眼郭酌……这两个人正襟危坐,一脸肃然。 可是,这二人就是不肯松口,只是一个劲儿的喝着苦哈哈的咖啡,一个劲儿的嫌弃西餐厅的牛排太生,竟然还在往外面渗着血水子…… 朱炜一看,整个人都不好了。 “郭大姐,您就发一句话,给我让一篇稿子啊,”他哭丧着脸,唉声叹气的说道,“我都给老总编夸下海口,不追上一篇堪比《亮剑》的稿子,就坚决辞职!” “我想好了,实在不行,我回沪上写小说当作家。”他咬牙切齿的说道。 话说到这份儿上,郭酌依旧不为所动,还一个劲儿的劝着朱炜喝咖啡:“朱炜同志,来,喝咖啡。” “你是沪上人氏,对这种资产阶级腐朽文化,最是喜爱……哎呀,怎么不喝?” “……” 朱炜耷拉着脑袋,幽幽说道:“我知道,当初退了陈力的《亮剑》,是我有些胆怯,大局观不够,对上面的风向也不够敏感,可是郭老师,陈力同志,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帮我一把啊。” 郭酌老师终于转头,看一眼陈力,意有所指的笑道:“朱炜同志,你还好意思说? 守在我们《收获》编辑部门口挖墙角,追作者,抢稿子,还把自己说的多可怜? 这件事情,你还是跟小陈谈吧。 毕竟,你们两个人,一个是刊物编辑,一个是作者,都是当事人,有什么话不好说的?” 听到郭老师终于松口,朱炜登时便来了精神。 “陈力同志,你放心,只要你有堪比《亮剑》的小说稿件,我保证第一时间发表!” 似乎生怕陈力不相信,他还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几沓稿子:“看看,这是你们汉西省陈中石的稿子,这是贾平娃的,对了,这是路摇的……” 陈力看了几眼汉西老乡们的大作,突然问道:“朱炜老师,请问、这几位作者的稿费,大致能开到千字多少?” 朱炜明显一愣。 这个陈力,也太直接了吧?怎么说大家都是读书人,文化人,咋还张口就问稿酬嘞? 他微微一笑,道:“这几位作者的稿酬,大致能开到千字5块,最多6块……可是陈力同志,你的稿酬,绝对顶格,我给你保证下来,必须千字7块! 对了陈力同志,如果编辑部开不到千字7块,我朱炜,自掏腰包给伱补上!” 陈力摸出《霸王别姬》的稿费单,轻轻推到朱炜面前,什么都没说,埋下头,专心对付剩余的半块牛排。 朱炜看了稿费单,整个人都麻了。 《收获》这一招,太狠了。 竟然给陈力开出了千字15块钱的‘天价稿酬’,比规定的稿酬,多出了整整一倍还要多,这让其他刊物还活不活啊? “这个稿酬……我不敢保证,”朱炜苦着脸,有些牙疼的说道,“我只能给你保证,我竭尽全力的为你争取。” 话说这个份上,再端着,也就没意思了。 不等陈力开口,郭酌老师突然开口:“朱老师,小陈,要不,我说两句?” 二人点头。 郭老师略一沉吟,正色说道:“说实话,如果单纯从刊物发展的角度,我可能会坚决扛住压力,抓住小陈这样的作者不松手,绝对不给你们《人民文学》挖墙脚的机会。 可是,转念一想,这也太自私了。 作为兄弟刊物,《收获》与《人民文学》,一南一北,相得益彰,互相照应,理该相互支持和依靠,此为其一; 其二,作为一名编辑,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作者,不应该被禁锢在同一家刊物上发表作品,对作者来说,这也是不公平的。 像陈力这样的作者,他的平台,应该更大一些,更宽泛一些,唯有如此,他的作品,才能被更加广泛的传播,进而影响更多的读者……” 不愧是著名编辑家,郭酌老师的这一番话,就让陈力、朱炜二人都很佩服,忍不住开始鼓掌。 朱炜一脸的感激不尽,拱手抱拳:“郭大姐,您是前辈,今日之言,朱某铭记在心!” 陈力也很感激,端了一碗苦哈哈的咖啡,调侃说道:“郭大姐,以农家肥代酒,敬您一碗!” 几个人哈哈大笑起来,引来周围一些金发碧眼者的侧目。 “当然,今日我能说这样的话,其实也是存了一点私心,我可得提前说明了。” 笑了一会儿,郭老师正色说道:“之所以给你们《人民文学》分润一篇稿子,最根本的原因,却还是为了保护陈力。” 朱炜点点头,没说话,只是默默伸了一根大拇指。 陈力听了,也是心领神会。 唯有一旁闷头干牛排、被一口咖啡苦得差点流泪的常书兰,却是一脸的呆萌:“郭大姐,朱老师,为什么在《人民文学》发表文章,就能保护陈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