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朗的老板叫彭林,50来岁的年纪,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
如果说林肖的这几年算是安装了一个开挂系统,那么彭林的这前半生就算是开了天挂。
彭林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镇,从小到大成绩不算太好,人非常调皮,算是老师和家长眼里的问题学生。临高考前几个月,他像是突然开了窍似的,开始不与平日里一起玩的那些街溜子为伍,而是埋头苦读。
人有时候的命运就是这么不公平,任你平时有多努力,如果你不是读书的料,那你最多能达到的也就是学霸的下限。而头脑聪明的人,他只要略微一出手,就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几个月的准备,彭林从之前班里的倒数十几名,考到了班里第一名,最后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
老师们都惊讶于这个平时让自已头疼不已的学生,这个被自已险些叫家长来让退学的学生,居然成了他们带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
说实话这样的学生并没有让老师脸上有太多光彩,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天才并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天生的。尤其是这种专门和老师作对的人,最后却通过几个月的自觉,成为学霸,这真是打老师的脸。
本以为这样中途开窍的人到了大学肯定会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却没想到他一开学就迷上了电脑游戏。
天天躲在宿舍与电脑为伍,连吃东西都是叫室友带。刚开始上课还叫同学帮忙签到,后面索性连装都懒得装了,直接不去,也不签到,学校警告了好多次,他都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要不说彭林是个天才,虽然他不去上课,但他游戏玩的特别6。他是从大学才接触的一款游戏,别人玩了五六年才有的成绩,他两个月就达到了,甚至玩的更好。
那时的他虽然是专业里每个老师都知道的问题同学,但同时也是每个玩游戏的同学都知道的游戏大神。
很多人都来向他取经,找他帮忙代打,还有很多人都来找他买装备。他卖过一些装备,挣过不少钱,挣了钱他就请室友吃饭。
对于彭林来讲,这些钱根本不算什么,这种轻而易举就能挣到的钱没什么意思,也没什么意义。
他不太明白那些人,一个游戏而已,玩玩就行,为什么还要花钱。
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他代打和买装备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反而让他产生了一种厌恶。
他讨厌这种吸毒成瘾式的玩游戏方式,理解不了这些人沉迷于虚假的游戏世界慢慢失去自我,所以后面他就把游戏戒了,开始认真去上学了。
大学的课程难度还是很大的,想考个高分博个奖学金其实并不容易,不要听信只要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这种鬼话,其实大学的课程并不比高中轻松太多,如果想好好学点有用的知识,想拿个奖学金减轻家里负担或者证明自已,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但是这种事对彭林来讲就易如反掌了。
之前几乎都不上课的他只是略微出了一下手,期末考就考了年级第三,轻轻松松拿到了奖学金。
大家都在惊讶于这个彭林是哪冒出来的,然而人家却毫不在意,觉得大学的课程简单又乏味,所以又迷上了炒股。
彭林拿着刚得到的奖学金一门心思冲进了股票。
股票相较于读书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他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博弈。所以刚进入股市彭林一下子就把奖学金亏光了。
这样的挑战倒让彭林来兴趣。彭林不服,又开始打游戏挣钱,挣来的钱又投入到了股市。结果又亏了。
然后继续打游戏,再入股市。
几个回合下来,彭林终是发现,股市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容易。
彭林是那种特别喜欢挑战的人,越是困难的事情他越感兴趣。他开始总结失败的原因,学习金融知识,找大神学习炒股技巧。
聪明的人往往很会钻研,他很快就发现了股市的规律。K线图其实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迹可循。K线的红,绿以及各种图形是可以看穿主力与主力,主力与散户之间的博弈。
根据他所找到的规律,彭林尝试了好几种交易,果然比之前的胜率高了不少,但还是不够。
胜率虽然高了,但是很多时候只能把握涨跌,并不能抓住龙头或者涨停股,获得更大的收益。
因此他又开始关注各个行业,调研一些比较大的公司,查找出他们行业潜在的龙头,还找出了上百只有过连续涨停或者一路上涨的股票,观察他们的规律。最后创建了一套自已的炒股方法,他称之为“龙聚首”。
他觉得一只股票的涨停不是突然的,都是有规律的,只要能看出这个规律,那就能提前埋伏。
他的这个方法成功率达到了80%,为他带来的非常不错的收益。
室友都跟着他炒股,把他奉为股市明灯。
但就是这样一个股市明灯,虽然有能看透涨停股的能力,却没有太多的风险意识。
他们是学生,本金不太多,为了能够快速挣大钱,他们开始加杠杆炒股,起初确实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但一次股票连跌停,让他们不仅亏完了本金,还爆仓了。
彭林开始意识到,股票最重要的不是能抓住几个涨停板,而是你能在这个市场中活多久。
于是他开始制定严格的赢亏点,挣到了心目中的钱后,再多一分都不留恋,亏损到了一定的钱后,就一定要及时割肉果断离场,绝不停留。
严格依照这样的一个交易方式,彭林和室友的财富积累的非常快,很快他们就有了几百万的资产。
几百万的资产对于还是学生的彭林他们来讲,在那个年代来讲,已经是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企及不了的高度,即便是到了2024年的今天,也是很多人都挣不到的钱。
彭林的个人魅力实在太足,以至于等到毕业时,所有的室友都说要跟着他干。
于是他们去到深圳,打算去这个背靠香港的深圳去看看,看看这个举全国之力创办的经济特区有没有什么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