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都重生了谁还做工人啊 > 第二十八章你的诗歌差点把我送走

第二十八章你的诗歌差点把我送走

十字路口就是人生舞台,疾驰的车流和行人就是舞台背景,站在路口岗亭下,慕渊慷慨激昂,这就是文青,这就是诗人的热血激情。

诗人都有一颗纯净的心,他们眼中只有光明,哪怕身处黑暗中,也要点一盏明灯,甚至自己化为蜡烛,直到燃尽。

世界好像静止,吴秀梅耳中只有诗歌的余音缭绕,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太美了,世界上竟有如此美妙诗句,而就出自这个少年口中,他是人吗?他不是人,他是天上的星辰。

吴秀梅已经握住了慕渊的双手,呼吸急促,身体不住颤抖着,感觉自己就要死了,要幸福地死在诗歌里,

“你,再朗诵一遍,我感觉我不行了。”

交警姜海波也沉浸在诗歌建造的镜像中,嘴中喃喃自语,

“这么美妙的诗词,怎么会没发表,不应该呀,难道编辑都是假的吗!”

慕渊看到吴秀梅的脸色变得惨白,嘴唇变红,双眼在逐渐迷离,抓着自己的双手无力颤抖,

“姜哥,岗亭里面有床没有?”

姜海波被慕渊的急促声叫醒,“你找床做什么……”

他也看到了倒在慕渊怀中的吴秀梅,明白过来,“有长凳可以躺,怎么回事,她有癫痫吗?”

慕渊一个公主抱就把吴秀梅放在了长凳上,安慰道,

“深呼吸,看着我,不要激动,吸气,对,憋住,再来吸气,”慕渊语音温柔,慢慢梳理吴秀梅的心情。

“要不要拦车去医院?”

姜海波第一次遇到这种突发情况,竟然问起慕渊怎么办,好像这名少年是他的领导。

“不急,先观察一下,你这里有没有口罩,”

“有有,”姜海波说着就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纱布口罩,“用这个做什么?”

慕渊给吴秀梅戴上,继续鼓励,“长吸气,慢呼气。”

“她是呼吸性碱中毒,等会儿给你解释。”

“中毒,是谁下的毒,我马上报警,”

旁边有个港务局办事处,那里有电话,姜海波拔腿就走。

“不要添乱,呼吸性碱中毒,你们没有学过,这是一种应激反应,报什么警,不懂上网查一下,”

看着梅姐慢慢好转,慕渊摇头,越忙越乱,警察都是怎么培训的。

“什么是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就是情绪激动,呼吸加快,将体内二氧化碳过多排出体外,使体内碳酸含量减少,打破酸碱平衡,造成碱中毒,明白吗。”

“你说的很专业,高大上的样子,虽然我没听懂,但我信你,对了,上网查怎么回事?”

姜海波不得不对少年低头,承认自己浅薄了,

“这病怎么治?”

“如果发现及时,轻者只需要放松心情,减少呼吸频率,就如这样,带个口罩,就会逐步恢复。”

“口罩还能治病,也太神奇了,”一首诗已经震撼了交警江海波,还有这超常见识,姜海波觉得自己这个警察白当了。

慕渊没觉得对方不懂就是浅薄,这个病症也不常见,

“有水吗,”

“有有,这里有个新水杯。”

半小时后。

“你刚才那首诗,为什么没发表,”

看到吴秀梅没事,姜海波开始为慕渊抱不平。

“就是,”吴秀梅也很气愤。

“我上礼拜刚投稿,编辑都没有看到呢,说不准就能发出来。”

听此一说姜海波心情好了许多,“记着发表了跟我说一声,在诗刊上给我签个名,你是我认识的第一位活着的诗人。”

“什么话,你认识死了的诗人?”

吴秀梅不悦,虽然刚恢复还是怼了一句。

三人笑别,慕渊两人来到工商银行,就看到梁静茹耷拉着眼眉在生气,

“说好的十二点一刻集合,你俩看看,你俩看看一点了,你俩是不是……有情况。”

“小茹姐,这你都能猜到,”吴秀梅吃惊道。

“什么,你俩……”梁静茹脑门出现黑线。

“刚才我差点死了,”吴秀梅眼角湿润,眼看要掉下泪珠。

“怎么回事,遇到危险了?”

梁静茹急道。

“就是这小子,一首诗差点要了我的命。”

“太夸张了吧,有写诗要钱的,哪有要命的,”梁静茹表情夸张,很是不解,

“什么诗,念给我听听。”

“你最好别听,真的要命,”吴秀梅有些后怕,真心劝道。

慕渊收到四千元,他拿出两千放入挎包,剩余两千开了个户头,存了进去。

本想回樱花饭店,时间来不及了,就近找了一个小饭馆,几人走了进去。

饭店内,梁静茹逼慕渊念诗,可已经没有了激情,也没有那种意境,慕渊干脆从军挎包中取出纸笔,给他抄录一份,让她自己欣赏。

虽然没有吴秀梅晕阙夸张,也引起了梁静茹的大呼小叫,

“这真是你写的,我不信,我不信,你怎么会这么有才华,我崇拜你了。”

如此露骨表白引起了众食客的关注,吴秀梅都被看红了脸,

“小茹姐,你小声点,失态了。”

“我不管,小渊是我的王子,你不要跟我抢,等他长大了我就嫁给他。”

“你,你吃不吃饭,”吴秀梅眼中再次泛起水花。

“小茹姐,别玩我了,我收了你的膝盖好不好,你们吃不吃蒜。”

“噗”吴秀梅忍不住破涕为笑,“臭美,真以为小茹跪下了,毛都没长齐就像吃天鹅肉。”

慕渊压力山大,真切感受到了文青的疯狂,在这年代,作家诗人就是顶流,就是少女妇女全体女人心目中的偶像。

燕京南城老街虎坊桥胡同《诗刊》编辑部,编委编审吴家瑾女士在接电话,

“诗刊编辑部,您是哪位?”

“吴编辑,我是印刷厂的老牛啊,我们这期国庆特刊加刊版都排好了,非要改吗?”

“是啊,牛厂长,您费费心,这是我们主编的意思,你也知道,遇到一首好作品不容易,我们也是想着最快与读者见面,您就多担待了。”

如今印刷厂大都还是手工排版,一些大型印刷厂引进了激光照排控制器(后来被称为栅格图像处理器)新技术,但改版都是麻烦事。

“唉,我只能让工人师傅们加班搞了,不知改版后有没有加印。”

“我正想跟您说这件事呢,我们编辑部决定加印五万册,不会让师傅们白辛苦的。”

《诗刊》是国家级的权威杂志,定价不高,发行量一直在三十万左右,特别加刊定在了十五万册,因为看好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特意加印五万册,也算是个大胆决定。

吴家瑾女士放下电话,信寄出去了,估计对方收到时正是十一假期,要不先打个电话试试能不能联系上,像这种水平的作者,其他作品也不会差,为下一期约个稿。

慕渊两人回到学校放下自行车,并排走进教学楼,两人几乎肩并肩,并没有感觉到不妥,在外人眼里两人的距离就太亲密了。

“这两个真搞上了,那小子流里流气像个流氓,还好那女的长像普通,不然我都想揍他。”

如果让慕渊听到有人说吴秀梅长相普通,肯定要笑掉大牙,真是狗眼不视金镶玉,小梅姐伪装的太好了。

“长眼了,初中拍高中的婆,独一份。”

“嘘,你小声点,这小子正猛着呢,耗子都得点头哈腰,小心他叫人揍你。”

进了教室,班长宋玉喊道,

“慕哥,双节放假五天,学校组织到北山旧校址参观游玩,要去就报名,自带午饭。”

班长觉悟高,很有社交敏感度,称呼“慕哥”虽然带有嘲讽意味,但已经确认了慕渊的江湖地位。

“具体哪天?”

“不知道,等通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