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一盏香茗 >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苏平章心想今天来得的确有些突然,且孟若欣年龄确实也还小,她一时接受不了也是正常的,但她也没拒绝自己,这就是个好的开始,以后慢慢来吧!

只要自己一直对她好,她一定会明白自己的心意的,到时候水到渠成岂不是更好?

想明白了这些,苏平章恢复了往日的温润如玉的样子。

“好,就听若欣妹妹的,我以后会一直对你好,你千万别拒绝,今日时辰不早了,我就先离开了。”

说完就向孟若欣告辞离开了。

孟若欣觉得他的最后一句话有些问题,但已经来不及讨论清楚了,因为苏平章匆匆离开了。

送走了苏平章后,孟若欣长长舒了一口气,她看着镜中这副小学六年级的身形,心中腹诽,苏平章肯定是被他母亲逼婚才昏了头,所以今日跑来孟府与自己说这些。

算了,理解他一次吧,他也是被逼的,不容易啊!

这件事后,苏平章还是经常来孟府,且每次来都会给孟若欣带一些小礼物。

孟若欣做事情时,他都会抢着帮她做,孟若欣想要干什么或遇到什么困难时,苏平章总是积极的帮助她。

时间一久,连孟同州与钱氏都看出了些端倪,柳思玄更是在一旁坏笑。

孟若欣无可奈何,只能狠狠的瞪向柳思玄,而柳思玄这厮笑得更欢了,孟若欣只能当什么也没看见。

柳思玄见她无所谓的样子,也就没心思继续逗弄她了。

等柳思玄与苏平章进了国子监后,苏平章才来得少了些,但还是会经常让柳思玄帮忙带礼物给孟若欣。

这些东西虽然不值什么钱,但看得出来苏平章是用了心的。

不仅如此,只要国子监不上课的时候,苏平章都会来孟府看望孟若欣,他的心思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孟若欣只是很奇怪,孟同州与钱氏居然对这件事不管不问,任由其发展。

想了一段时间,孟若欣才明白,看来孟同州与钱氏早就认可苏平章了,只是自己之前没看明白。

孟若欣心里很矛盾,平心而论,苏平章是个好人,但说到嫁人,那也太遥远了,简直不敢想像。

这日一早,大夫人便派婢女来给孟若欣传信,说是要带着孟若莲与她一起去京郊田庄收帐,顺便查探今年的收成。

这个京郊田庄是孟府产业中的重要产业,孟大夫人每年都会亲自跑一趟,查看具体情况。

经过多年的观察,孟若欣对这个大伯母还是认可的,她虽然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是很有大局观,把孟府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人也很能干,孟府上下都十分信服她。

听说是她派人来叫自己,孟若欣不敢怠慢,立刻收拾了一下,便来找孟大夫人了。

孟大夫人见她来了,没多耽搁,带着孟若莲与孟若欣以及几个随从就出门了。

一路上,孟大夫人不断的给孟若莲与孟若欣讲解该如何查账、管理府中事务、处理内宅事情等情况。

说完还加了句:“你们的年纪也不小了,到了明年,我就给你们相看婚事,所以你们要好好学学这些东西,这对以后你们在夫家生活的好不好很关键,一定要记住了。”

听了孟大夫人这话,孟若莲与孟若欣闹了个大红脸。

孟若欣更是无语,她心中默默的哀叹,我还小、我还小不能早恋。

孟若莲对她母亲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只听她笑道:“母亲,我和三妹妹都还小,不用这么早就说亲吧!”

孟大夫人笑了笑,“没叫你们现在就嫁人,只是先相看人家,若有合适的就定下来,待府上准备准备,等你们及笄之后便可以出阁了。”

孟若莲与孟若欣对孟大夫人的话竟是无言以对,两人只能相视一笑。

在这大熙朝,女子十二三岁便开始说媒订亲了,待十五岁及笄便可以嫁人。

就算十五岁以前没订亲的,满十五后,家人也会急着给她说亲,再怎么样,二十岁以前是一定要嫁出去的,否则就会被别人笑话。

大环境如此,孟若欣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自己以后到底该何去何从,若一定要嫁一个人,她又应该嫁谁呢?

自己这点微薄的力量能跟万恶的封建社会对抗吗?

孟若欣想到这些就头疼,不过现实也不允许她再想了,因为马车停下了。

车夫在外面禀报:“夫人小姐,已经到了。”

婢女拉起帘子,孟大夫人带着孟若莲和孟若欣下了马车。

孟若欣是第一次来这个农庄,这一片有好几个大户人家的农庄,规模很大,现在又快到秋收时节,一眼望去,一片金灿灿的,十分喜人。

孟若欣的心情不由的大好起来.要是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片土地就好了,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地主啊,不愁吃穿,多美好的生活呀!

“三妹妹,三妹妹”,孟若莲的叫声打断了孟若欣的白日梦,让她回到了现实。

“怎么啦?二姐姐。”孟若欣不解的问。

“三妹妹发什么呆啊?母亲叫我们过去呢。”

“没什么,就是第一次来农庄有些新奇。“

孟若莲抿嘴一笑,她也觉得挺新奇的,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对孟若欣道:“我们去母亲那边吧!”

孟若欣道了声好,两人一起去找孟大夫人。

孟大夫人也没有叫她俩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就是叫她们在一旁看着,看她如何查帐对账,安排事情,询问佃农们的情况,事无巨细,方方面面。

待庄子上的事情结束后,时辰已经不早了,孟大夫人便带着孟若莲等来时的一行人返回了孟府。

一路上马车摇摇晃晃,孟若莲已经累得不想说话了,懒洋洋的靠在车壁上,孟若欣却在想着问题。

孟府在京中顶多算得上三四流的人家,但也有不少的产业,今天来的庄子只是其中比较好的一处,其他地方还有。

孟府都如此了,也不知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又是怎样?

在这大熙朝,大部分土地和财富都是掌握在那些世家大族手中,想凭个人能力去创造价值真的很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