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从广西开始的北伐战争 > 第14章 烧炭工杨秀清

第14章 烧炭工杨秀清

张成羽想过之后,还是想着先去紫荆山里面转一转,说不定在这里能找到什么解决的办法呢?

其实张成羽之所以要进紫荆山,是因为他要再见见杨秀清,作为后来的东王,或许他能给自已提供什么建议,反正比赵有志要强吧。

知道张成羽入山之后,杨秀清也亲自出来迎接,脸上的笑容甚至比在金田村村口迎接洪秀全显得还要高兴。

虽然拜上帝会的教义里面写着人人平等,但绝对的平等在人类的历史上就从来没有过,一个普通人介绍入的教,一个由天父次子三子介绍入的教,本身这种行为就是高低的差别。

杨秀清远远就朝着张成羽打起了招呼:“张兄弟不是在洪先生身边吗?怎么有空到这紫荆山来了?”

张成羽朝着杨秀清拱手说:“和杨大哥相比,小弟实在惭愧。”

“张兄弟莫非有什么心事?不妨说出来,说不定我这里有解决的办法。”

“那日见过杨大哥后来又听说杨大哥所做的事后,心中十分仰慕,只是有一样不好。”

“哦?我哪里的不对了,还请张兄弟给我指出来。”此时杨秀清的脸色已经变了,这个牛鼻子莫不是过来找我茬的?

张成羽一看杨秀清的脸色,也知道是对方误会了,上前握住杨秀清的手说:“杨大哥误会了,小弟初来乍到,便想着为拜上帝会立一大功劳。于是就向洪先生请了一份差事,想着或者收一帮强人,或者传一方教众。可是一问才知金田一带的乡民早就因为杨大哥加入了拜上帝会,就是山上的土匪也被杨大哥打跑了,一个都没给兄弟剩下。”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这杨秀清也是凡人,张成羽所说的正是杨秀清出山以来做的一件大事。

自冯云山被捕,洪秀全东归,紫荆山一带的拜上帝会教众群龙无首。如果不是杨秀清临危受命,面对着当时土匪和官差的合力围剿,拜上帝会还真的得退出金田村,退回到紫荆山之中。

杨秀清也没想到自已的本事这么大,一出山就将土匪赶出了金田村一带,然后官差又因为天地会的事情调到了北方。

除此之外,杨秀清在半年里所收的教众,比冯云山在紫荆山两年时间传的还要多。张成羽的马屁正好拍在杨秀清的马屁股上,这怎么能不让他高兴呢?

张成羽的话刚说完,杨秀清捋着胡子哈哈笑了起来,刚才那一丝不快也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实在对不起张兄弟了,没想到我做的太过,却让张兄弟没了立功的机会。”

“所以这一次进山就是想向杨大哥问一下,离这里最近的地方可有什么强人?或者说哪里还需要我去传教的?”

杨秀清收起了笑容,想了一会儿,朝着张成羽说:“不瞒张兄弟,紫荆山周边能传教的地方,都传到了。剩下的地方,要不是天地会的地盘,要不是官府的力量的太强,我做不到的地方,张兄弟去了也是白搭。”

张成羽听完松了口气,终于不用搞这种麻烦事了,回到金田村见了洪秀全也有话说了。

可是杨秀清看见他的样子,却以为他是因为传不了教而失望了,杨秀清哪里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是他那样的人杰。多数人都是张成羽这样的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才是他们的本相。这不张成羽连紫荆山都没走出,就已经想着回去交差了。

“张兄弟,你怕不怕?”杨秀清忽然向张成羽问道。

张成羽疑惑地回道:“杨大哥是什么意思?我怕的东西可多了。”

“离此处不到五十里,有一股水匪,如果张兄弟不怕的话,可以走一遭。”

张成羽眼前一亮,“杨大哥,慢慢说与我听。”

“这股水匪的头领名叫罗大纲,是广东梅州人。原来参加三合会,率领当地百姓暴动。被官差抓的紧了,又和艇军合流沿西江进入了广西,又参加了本地天地会,现在就在永安一带。平时沿着濛江上下突袭清军,很是令他们头疼,咱们一直想收了他。”

“咱们拜上帝会还比不得天地会吗?都快两百年了,还举着反清复明的旗帜,难道还有人念着大明朝?”

张成羽说完,杨秀清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其实这件事也怪你杨大哥我,本来罗大纲是要参加咱们拜上帝会的,可是那天我多嘴说人家是水匪强盗,这件事后来就黄了。之后,他和我们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了,他们不进紫紫荆山,咱们也不去他们所在的永安州。”

张成羽站起来拱手说:“兄弟我能帮上忙的,杨大哥尽管吩咐。”

“张兄弟那日一招将秦日纲放倒,看着我们都是十分敬佩,收服这罗大纲,杨大哥我就要靠兄弟这身武艺了。”

“那张兄弟就在这紫荆山待上几天,待我准备好之后,就通知张兄弟。”

张成羽和赵有志因此就留在了紫荆山,在这山里面张成羽也是长了几分见识。

整个紫荆山宛如一个兵营,不仅出入有哨兵,平时各家的小孩子也会在山上巡逻。

而且因为烧炭工的本身原因,比乡野的农民有组织的多。五人一个组长,十组一个队长,这拿上枪下了山就是一支军队。

除了组织架构完整之外,分工也很明确,有烧火的,有运木料的,有挖土的,都是高强度重体力的苦活,如果让自已来做,一天都坚持不了。

而且从张成羽角度看来,这些人的工作井井有条,杂而不乱,这就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技能了。那些土匪和这样的军队打仗,怎么能打赢呢?

张成羽还在他们下工之后,问了一下,果然这些都是杨秀清的安排。

杨秀清虽然其貌不扬,又不识字,但整个紫荆山的炭工没有不服他的,因为在杨秀清手底下做活,同样的时间,能比别处多出两到三成的炭。当然挣得钱也是别处两三成,因此炭工们都愿意听他的。

怪不得后来太平天国的实际军事最高领导人是杨秀清呢,也只有这位东王才能把诸王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读书人出身的洪秀全和冯云山绝对做不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