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兔兔服饰的老板柳二丫迎着朝阳起床,她先是挠了挠丈夫林建的腰子喊醒了他,然后又喊醒了女儿。
一张双人床,温暖软和的被子,一排衣柜、两个床头柜。
床头柜上摆着小花瓶、保温水杯,还有几块水果糖。
“嗯?今天不是休息日吗,夫人你起这么早?”
“没办法,厂里活儿太多了,要加班,今天你就带丫头和爹娘他们出去玩,我先去厂里了。”
“行吧,中午帮你带饭吗?”
“不用了,厂里订了饭。”
柳二丫说着,推着迷迷糊糊的林梦进了洗手间。
说是洗手间,其实和后世有一些的区别。
装修风格是明亮的现代简约风。
地上墙上都铺着瓷砖。
水管、煤气管、电路……等等虽然安装了,但是目前封闭着,还不能使用。
干湿分离,靠窗的是安装了玻璃推拉门的小浴室,里面摆着一个红色的塑料澡盆和几个塑料空桶。
浴室外的小空间还没有安装马桶,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木质便桶。
靠门的墙壁边是梳妆台和水池。
柳二丫眼下腰,在梳妆台下面找了找,找到了一瓶还有热水的内胆保温瓶。
林梦梦搬来塑料小凳子来到梳妆台站了上去,然后接过柳二丫递来的小瓷杯子和牙刷牙膏开始洗漱。
这时,林建也进了洗手间,不过没有洗漱,而是拿起几个用完热水的保温瓶下了楼。
他们家现在的住房其实不是大明分配房,分配的住房暂时租给了几个乡下来的打工人。
兔兔服饰稳中向好,柳二丫也有了大把的银币,购买了商业街附近的豪华商品房。
商品房不高,只有6层。
电梯井没有安装电梯,暂时封闭着。
林建提着保温瓶从楼梯间下楼。
出了楼梯间路过一楼的老人爱心房,林建发现自已爹娘和岳父岳母都起来了,搬着小凳子和其他老人在楼下坐了一排聊八卦。
因为没有电梯,老人腿脚不便,小区的一楼房间被提供给业主的老人长辈使用,未来会改造成娱乐室。
“爹、娘、岳父岳父,今天要去万象城,梦梦马上下来,我先去打热水了。”
“哎,晓得了。”
几个老人笑着看过来,周围的老人笑着问:“林家妹子,你们是刚搬来的吧,家里啥厂子呀?”
“哎呀,没啥,就是开了个兔兔服饰。”
“兔兔服饰?乖乖,这厂子现在老赚钱了,城里好多店铺都从你家拿货了吧?”
“哎呀,也没那么赚钱嘛~”
“林家妹子,你们可别哄我们,我身上就穿着你们厂子的衣服呢!”
一个老人拽着自已的衣领,胸前有一个小小的兔子图案。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小区家家户户都算有钱,好多都是开厂子是,要么就开店铺的。”
“那可不是~”
“我家丫头也不小了,你家儿子也上了小学,要不今晚来我家吃个饭,咱们看看俩小孩能不能玩儿到一起去?”
“可以啊!”
一群老人聊着天,聊着聊着就聊起了后辈。
林建从小区开水房打好了热水上楼,然后就带着林梦梦和四个长辈出了小区。
小区外已经停了不少三轮车。
这些三轮车可是新事物,大明供销社这个月刚投放了三千多辆,一瞬间就被黄包车公司抢购一空。
黄包车在三轮车上加装了雨棚,又放了几张折叠小椅子,然后投入市场运营,用于拉客。
林建叫了两辆三轮车,三轮车载着一家子前往万象城。
万象城,是商业区最繁华地段的综合大商场,上个月刚完工。
开门营业后,立刻吸引了不少百姓的围观。
商场外是巨大的停车场,一排排马车停在那里,服务员帮忙照看马匹。
广场上人来人往。
广场上有个小吃街,两排双层小楼周围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味道。
毕石带着毕再遇闲逛,路过一家烤串店时,两人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毕再遇拉了拉毕石的手。
“爹,我要吃这个!”
毕石问了一下价格,然后对毕再遇说:“3铜币一串呢,我在厂子里一个月也才3银币,就是300铜币。太贵了啊,咱不吃了,晚上带你去厂里蹭饭去,照样有肉粒儿。”
“好吧……”
毕再遇立刻用在学校学来的数学心算了下,一个月的工钱只能买一百串,确实不是普通人家可以随便消费的。
店铺老板看了过来,笑呵呵的说:“3铜币,那是招牌菜,还有一些便宜的。”
老板指了指玻璃橱窗内的串子。
“肉混菜的烤串1铜币一串,纯素的1铜币三串,对了,你家小孩有学生证吗?”
毕石愣了一下,下意识的回答:“有。”
老板听完哈哈大笑,说:“有学生证,买我家的烤串,我多送一串同品烤串。”
“真的?”
“保真的!”
听到有便宜占,毕石高兴了,立刻掏了两铜币递给老板,拿回三串荤素混合的烤串塞到毕再遇手里。
毕再遇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然后伸到毕石面前。
“爹,你也吃。”
“哎……”
两人吃的满嘴流油。
毕石也吃出来了,店家用料很足,油就像水似的滴了下来,调味料也撒了很多。
厂里的饭虽然也是荤素搭配,但是用料上还是奔着降本的原则,有油花但不多,有肉粒但不大。
但不管怎么说,相比于在清朝统治下的生活,现在每天都能吃上油荤,已经是这辈子想也不敢想的日子了。
更何况,一旦遇上明勋宗百亿补贴,那简直跟过年似的。
两人舔完了签子上的油脂,依依不舍的丢入旁边的塑料垃圾桶,然后在小吃街上闲逛。
嘴不能过瘾,那就过过眼瘾。
转了老半天,两人才离开了小吃街,进入到万象城主建筑当中。
主建筑有五层,同样没有安装电梯,但两侧有额外的走廊上下连接。
进入到商场内部,两人就被内部的店铺和人群震惊了。
中庭的空地上停着一辆三轮车和几辆自行车,供销社的工作人员正在展示这些车辆的使用方法。
毕石看了一眼自行车2银币的售价,心说太贵买不起。
而在人力车展台的后方,一辆老头乐停在那里,几百银币的售价让周围的百姓瞪圆了眼睛。
当然,也有一些大明自产的交通工具比较便宜。
例如,骨架主体为木头的自行车仅售60铜币,这种自行车成为了百姓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