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半盏残酒,半襟风霜 > 第33章 一锤定音

第33章 一锤定音

三炷香的时间悠悠燃过,青烟袅袅中,四人皆放下手中之笔,紧绷的神情如释重负。

李昊白与李嗣麟兄弟、裴绍基和崔晟,这两对诗坛宿敌,各自凝思挥毫,终于将心中的怀古诗篇铸就。

场中气氛一时凝重至极,仿佛连空气都沾染了诗意的墨香,透出一股沉静与庄重。

此时,崔晟与裴绍基这两位才子,如同两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众人瞩目中走上对决台。

他们不仅分属不同阵营,更在平日的诗词歌赋中争锋相对,互有胜负,却始终未能真正分出高下。此刻,他们预感到,在这场由皇室举办的盛大诗会中,他们终将一决雌雄,分出诗坛胜负。

裴绍基神态自若,一步上前,展开了自已的诗卷。那诗篇华美至极,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谄媚之色,明里暗里贬低晋王,将东宫太子捧上了天。他高声朗诵道:

“平室昌繁荣万载,东溟潜龙腾九天。

德才兼备映星汉,承天续业展宏篇。

继往开来彰圣志,文韬武略耀人寰。

仁风义举山川颂,他日龙门跃马前。

一统江山万万载,永垂青史耀千年。”

此诗一出,众人哗然。

“这是拍马屁拍得脸彻底不要了啊……”

“嘘,休要让他听见,人家可是太子宠臣,太子若是继承大统,姓裴的以后也算鱼跃龙门了,此人又是心眼极小的,你不怕他报复你?”

“溜了溜了……”

裴绍基的诗,虽然词句华美,朗朗上口,却过于功利,难免让人觉得有些不适。

然而,裁判席上的老翰林们却面露喜色,他们都是在官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狐狸,不少人早已将宝押在了太子身上。

看到裴绍基如此识时务,自然心中暗自窃喜,于是纷纷默契地将票投给了他。

然而,就在众人都以为裴绍基将稳操胜券之时,崔晟却微笑着走上了对决台。他的神态从容不迫,仿佛早已成竹在胸。他缓缓展开自已的诗卷,那诗篇与裴绍基的截然不同,词句优美而不失深沉,透露出一股悲天悯人的禅门慈悲。他轻声吟咏道:

“汗青渺渺韵悠长,古意幽幽入梦乡。

盛世繁华空自叹,兴亡交替总堪伤。

江山不改人何在,岁月无情水自淌。

唯有慈悲心永驻,清泉一泓润八荒。”

此诗一出,全场寂静无声。

崔晟的诗中没有明显的褒贬之意,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过往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仿佛一股清泉流过,给这功利熏心的文坛带来了一丝清凉和慰藉。

众人听着崔晟的诗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

“谪仙人!这是诗仙太白再临了啊!”

“听到这首诗我的眼眶为何常含泪水……原来是因为今日见到佛子亲临了!”

众人不禁纷纷心生敬佩,这位年轻的才子不仅才华过人,更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他的诗篇虽然没有裴绍基那般华美,但却更加深入人心。

裁判席上的老翰林们此刻也陷入了沉思。他们虽然看重功利,但并非不识货之人。崔晟的诗篇无疑比裴绍基的更胜一筹,那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敬畏都让人为之动容。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们纷纷将票投给了崔晟。

这场对决的结果毫无悬念,崔晟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在裴绍基不甘的眼神中,崔晟气定神闲地同他行礼,然后拂袖而去,留下了一道极其潇洒的身影。

李昊白与李嗣麟,这两位出身李家的俊朗公子,一前一后,风度翩翩地踏上了擂台。

李昊白,神态自若,步履稳健,仿佛一切风云变幻皆在他掌握之中。而李嗣麟,则是神情稍显游移,眼神中不经意地流露出些许忐忑与不安。

按照比试的惯例,先由年纪较轻的李嗣麟展示他的诗作。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涛汹涌,然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如清泉流淌,吟咏起他的诗篇。

“烽火狼烟染碧霄,睢阳常山战声高。

张巡孤守城垣志,铁血铮铮贼胆摇。

颜氏英魂齐赴难,常山浴血剑光豪。

坚贞不渝千秋颂,万古流芳永未消。

哀鸿遍野悲声起,断壁残垣泪眼瞧。

战血斑斑凝土地,征尘滚滚掩英豪。

长歌当哭怀先烈,苦酒盈杯祭九霄。

回首当年悲壮事,心如刀割泪滔滔。”

他的诗篇致敬了历史上的诗圣,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前贤的深深敬仰与模仿。诗中描绘了天祚大乱的悲壮场景,叹民生之艰,称赞卫国尽忠的烈士,虽然他的年纪尚轻,阅历有限,对诗中深意的感悟还有所欠缺,但他的遣词造句已十分老练,诗词的格式与韵律也掌握得恰到好处,显然经过了长时间的刻苦学习与打磨。

李嗣麟自幼便享受着李家倾尽全力为他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他天资过人,悟性极高,虽然年岁尚幼,但已在诗词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此刻,他站在擂台之上,尽管内心紧张不已,却依然努力地将自已的才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的诗篇,虽然还带着些许少年的稚嫩,但已足以令人为之惊艳。

然而,就在李嗣麟全神贯注地吟诗之际,台下的李芸榕却是惊愕不已。她原本为弟弟精心准备了一份小抄,上面满载着她与李嗣麟共同的心血与期望,只希望能助他一臂之力,赢得这场关键的比试。

但眼前的情景却让她措手不及,李嗣麟并未如她所料地使用那份小抄,而是选择了现场作诗。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芸榕感到一阵慌乱与不解,她不禁联想到之前李昊白与李嗣麟私下的接触,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愤怒。

“李昊白,你好卑鄙!”李芸榕咬牙切齿地暗骂道,“竟然威胁自已的亲弟弟,真是无耻至极!”她狠狠地瞪了李昊白一眼,眼中闪烁着寒光与怒火。

她知道这场比试对李嗣麟来说意味着什么,若能拔得头筹,他将有机会为家族获得更多的关注与资源支持。

而作为竞争对手的李昊白,显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打击对方的机会。

想到这里,李芸榕不禁为台上的弟弟捏了一把冷汗。她知道李嗣麟虽然天赋异禀,但毕竟年纪尚轻,阅历有限,要想在诗词造诣上与李昊白这样的老辣对手抗衡,实在是困难重重。

随着李嗣麟吟诗声的渐渐落下,整个擂台与观众席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之中。人们似乎还沉浸在那悲壮的诗篇之中,回味无穷。

“这首诗的深意与韵味,实在不像是一个十岁孩童所能写出的啊。”有人低声赞叹道。

“莫非我朝又要迎来一位神童了?”另有人附和道。台下的人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李嗣麟的诗篇赞不绝口。

而评委们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讨论起来,不时有人点头称赞或是摇头叹息。

这一刻对于李嗣麟来说仿佛格外漫长与煎熬,他的心跳声在耳边不断回响着,仿佛要跳出胸膛一般。终于,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评委们达成了一致意见。

其中裁判席上一位翰林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宣布了结果:“李嗣麟公子的诗篇虽然还带着些许少年的稚嫩之气,但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与潜力。他的诗词风格独特且成熟稳重,深得诗圣之真传。因此我们一致决定给予他高分评价!”

听到这个结果,李芸榕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而台上的李嗣麟也激动得紧握双拳,眼中闪烁着胜利与骄傲的光芒。

李昊白随后登台,举止之间尽显从容。他向四下深深鞠躬,以示敬意,随后缓缓展开手中那精致的卷轴。在众人屏息以待的目光中,他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情地吟诵道:

“怒发冲冠凭栏立,潇潇雨霁志愈坚。

昂首观瞻天地广,低眉筹谋社稷安。

数载征战沙尘起,万里烽烟战鼓传。

莫使青春空自逝,国仇家恨誓必还。

铁骑如风雷霆动,山河破碎心未寒。

忍饥啖敌何曾惧,渴饮敌血志愈丹。

纵横疆场扬威武,誓斩敌酋复河山。

他日功成重整顿,朝宗阙下耀轩辕。”

李昊白每吐一字,都仿佛带着深邃的历史回响,直击人心。

诗中不仅透露出对英雄的崇敬,更蕴含着对家国的深沉情怀。此诗一出,四座皆惊,众人心中涌起难以言表的震撼。

在李昊白的诗中,他们仿佛看到了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英勇无畏的身影。

炎汉昭烈帝与武侯的君臣之义,如同璀璨的星辰,照耀着后人的前行之路。夷陵大火中,英雄们的壮志与豪情被熊熊烈火所吞噬,秋风五丈原上的白幡,则似乎在低诉着那段历史的悲壮与无奈。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仿佛看到了祖士稚孤军愤然北上,击楫中流,收复黄河以南的故土后却遭司马氏猜忌忧愤而死。

在他们看不见的当下,在河西之地,数千满头白发的安西老兵以微薄之力,硬生生阻挡了臧雄的攻势几十年,他们本都是青壮,奈何无人接替换防,安西军再无新鲜血液,而臧雄兵锋强盛,足有数十万之众……时至今日,河西之地大片已失,他们只能困守最后的壁垒,等待命运最终的裁决……

在他们看不见的未来,宗汝霖回光返照之际,三声高呼“渡河”的遗言更是振聋发聩,直接抽打着每一个人的灵魂,还有风波亭上,那道慷慨赴死的伟岸身影,他的凛然正气与坚定信念,在李昊白的诗中得到了永恒的传颂。

泪水不禁从人们的眼角滑落,他们被诗中透露出的深沉情感所打动。

那些早已因琐事而淡忘的光荣与梦想,此刻在李昊白的诗中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他们仿佛找回了那份久违的热血与激情,重新燃起了对家国的热爱与责任。

一时间,在场士人竟然无不痛哭流涕,甚至有人当众拔剑,高呼:“跋扈藩镇不平!民何来安生?四方胡虏不灭,国何来宁日!”

即便是那些向来圆滑世故的老翰林们此刻也不禁老泪纵横。

在这个年代写诗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并不少见,但能够像李昊白这样从人的视角出发去观察历史、借英雄之眼坐看潮起潮落的却寥寥无几。

他们曾经也是怀揣着救国救民梦想的热血青年,然而现实的沉重引力却让他们逐渐迷失在琐事与声色犬马之中,活成了自已最讨厌的样子。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昊白的对手们——裴绍基、李嗣麟和崔晟。裴绍基与李嗣麟的脸色铁青难看至极,而崔晟则淡定地抹去眼角的泪水高声宣布自已弃权。

“李兄诗中境界,崔某这等俗人只能够望其项背,同台竞技,已无必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