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着喊道,“曾祖,我在这!”
听到小家伙的呼喊,祝贤盛的头微不可闻地扭动了一下,想要看清楚自己的小曾孙。
可他已经没有力气了。
最后,他虚弱地张开口,勉强问道:“《治国策》,章四引,背过了吗?”
“背过了!”小家伙哽咽地回应着,他紧紧握住曾祖的手,生怕曾祖感受不到他的存在,“我给您背一遍!”
随后,他一边抽泣着,一边将《治国策》的章四引背了下来,一字不差。
听完小家伙的背诵,祝贤盛微不可闻地点了点头。
这点头的动作微乎其微,却已经是他能做的最大限度的动作了。
而随着这一动,他反倒无力地咳了一声。
“咳... ...‘君仁以法度,不可以乱世之危。’作何解释?”
小家伙的全身烫得惊人,他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无力地趴在曾祖的榻前,声音颤抖地回答出了曾祖的问题。
此后,祝贤盛又用着自己最后的力气,问出了小家伙三个问题。
问的皆是为君治国之道。
小家伙的脑袋已经因为高烧和哭泣而有些发晕,却仍旧强撑着精神,将曾祖的问题一一回答了出来。
待这三个问题过后,祝贤盛那张枯槁的脸上缓缓扯出了一个虚弱的笑容。
好,好,好... ...
不愧是小妮子和那个混小子的孩子啊……
大楚江山,后继有望了... ...
祝贤盛终于放心地合上眼,与世长辞。
“曾,曾祖!”
“祝爷爷——!”
随着他的离去,肝肠寸断的哭声响彻整座嘉德殿。@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
迷迷糊糊地,祝贤盛仿佛听到了很多呼喊。
有他的小妮子的,有纨枫纨岚那两个混小子的,有志远那个笨小子的,还有明儿的,还有... ...
很多很多的呼喊,但都逐渐变得模糊,逐渐远去了。
祝贤盛缓缓睁开眼,看到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
随后,他的眼前出现了两个年轻的身影。
两个年轻却又熟悉的身影,正缓步向他走来。
那两人一个清秀儒雅,一看便知是某位求学的书生;而另一个虽然也很年轻,神情却是不苟言笑,显得很是老成。
那两人都穿着同一款式的衣袍,是当年秋闱鹿鸣宴上,祝贤盛特意给他那两个兄弟准备的。
见此,祝贤盛不由得低下头,便见到自己居然也穿着当年鹿鸣宴的那身衣服,腿脚也是都完好的,并不残缺。
祝贤盛又摸了摸自己的脸,光滑细腻,没有胡须。
想来他也变成了年轻时候的样子了吧。
这般想着,自不远处走来的陆恒之笑着朝他挥了挥手:“哎哟,终于来了啊,老祝!”@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陆恒之身侧的张辅之冷哼了一声:“你还挺能活。”
愣是比他多活了一年。
“那可不。”年轻的祝贤盛得意地笑着,“还能熬不死你们两个?”
那笑容意气风发,又带着几分桀骜不羁。
那是当初那个立志要做百官之长的青年,他最初的模样。
“哎哟哟。”陆恒之指着他,哈哈大笑,“说你胖你还真喘上了是吧!”
“行了。”张辅之懒得和他们斗嘴,转过身便要离去,“该走了。”
见他动身,陆恒之也连忙朝祝贤盛招手:“对,咱们该走了!我俩可是等了你一两年了!”
“一两年都等了,还差这点时间啊!”祝贤盛笑着,拔腿便跟了上去。
“待会到了地,咱们仨再喝上一坛屠苏!”
“行!”
三个人自年少相识,而后分别半载,最终得以最初的模样,结伴归去。
自楚渊帝继位后十二载,右相祝贤盛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
祝相辞世后追赠国公爵位,陪葬皇陵,入城治丧,配享太庙,谥号“文正”。
此后,吏部尚书杨纨枫接替丞相之位,户部侍郎杨纨岚升任户部尚书,吏部司郎中钱志远升任吏部侍郎。
他的三个得意门生,会继承着他的遗志,继续守护着大楚的未来。
番外十:回到现代
萧怀琳用他生命中前十七年的黑暗, 换来了余下六十年的幸福。
他是很有做皇帝的天赋的,但是他不喜欢。
他最想做的事其实是日日夜夜陪在他的爱人身边,两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在一起, 再也不分开。
于是,在小家伙二十五岁那年, 萧怀琳传位给了小家伙, 退位太上皇。
之后, 太上皇便协同太后离开京城,周游四海、享受二人世界去了。
萧怀琳带着他的爱人,行过五湖四海,去欣赏他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