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睁开眼睛,佟佳宜望着窗外一缕残存的日光,那光线透过缝隙落在地上如同黑夜里点亮的那一盏烛火。
从前的事情仿佛历历在目,那是一段佟佳宜从来不想回顾的从前。
能够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也只有佟佳宜知道她一个人都经历了什么。
所以今日所得到的一切,对佟佳宜来说都只能是摇摇欲坠。
皇甫林和皇甫晔的关系好,自然什么事情都不避讳他。
可是佟佳宜不行。
皇后的位置,未来自己儿子皇帝的位置都要是她的才行。
回过神来,看着玉珠跪在地上正仔细的给她按摩双腿。
“行了,你去看看皇帝什么时候过来,我好准备好他喜欢吃的茶点和饭菜。”
玉珠猛然想起什么,忙说:“哟,刚刚只顾着跟娘娘谈论何芷晴和悠王的事情,倒是把皇上的事情给忘了个一干二净。奴婢经过勤政殿,刘公公说皇上递了消息出来让夜里不必等他共进晚膳。”
长叹一口气,佟佳宜扶了扶鬓角的发髻。
“一个月了都没有来本宫这里了,这段时间皇帝当真是辛苦的很。”
“江南水患许久,皇上未能站稳脚跟自然是希望更为国为民一些。”
勤政殿里,先前在那里议事的大臣早已经回去。殿内唯独只剩下大臣苏志尧,皇甫林静默的坐在龙椅上半晌也不发出一点儿声音。
苏志尧便不卑不亢的站在那里,等着皇甫林能说出来更多的话。
正看着折子的皇甫林看见眼前的一切才更加的恼怒。
“刚刚江南官员的折子又递了上来,都在说江南水患是因为南方多雨导致,这天灾人祸如何能治理?”
苏志尧原是北方朝臣,性格从来都是刚正不阿,他最看不惯的就是南方官员们的矫情。
嗤之以鼻说道:“江南水患之事也不过是一场大雨磅礴罢了,怎么放在那些官员眼里怎么就那么麻烦。若是让微臣前往,一定能做的漂漂亮亮。”
“哦?此话当真?”皇甫林又惊又喜。
苏志尧原本是先帝在位时科举被刷下去的,到了皇甫林登基之后偶然之中见到了有关于苏志尧的考试答辩。
认为这个人是可用之才所以才开始重用。
可如今江南水患这一个月以来,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惨重。
老百姓们哀声遍野。
皇甫林向来仁厚,实在是不希望自己的子民身置与水火之中。
既然苏志尧能说出这样的话,便一口答应。
“既然爱卿这样说,那江南水患之事可否亲自前往治理?”
苏志尧向来天不怕地不怕,连忙应答道:“既然皇上肯重用微臣,微臣唯有万死不辞!”
“好!”皇甫林拍案叫绝:“那朕就等着爱卿的好消息了!”
议事结束,刘公公亲自送苏志尧出勤政殿。
两个人一边走着刘公公有些担忧的问着苏志尧:“有句话奴才一直想要问一声,苏大人为何要在皇上面前夸下那么大的海口?江南水患已然一个月,苏大人看都没看过就铁口咬定一定能凯旋而归,这万一……”
世人皆知,刘公公在宫里虽然是当了许久的老奴才,但是皇甫林登基之后便直接将他扶正成为总管太监。
有人说刘公公八面玲珑,其实真正八面玲珑的人却是那个苏志尧。
苏志尧一脸不屑,看着刘公公说:“刘公公啊,正是因为一个月的水患还没能够治理成功,我才要夸下海口的。”
犹豫一阵,刘公公有些尴尬的说:“这奴才就不是特别懂了。”
苏志尧停下脚步,笑着对他讲:“我从小生长在多水的地方,小时候堤坝崩塌也是时有的事情,可我从来都不慌不忙刘公公可知道为什么?”
“这奴才倒是要听一听了。”刘公公笑着说道。
“那是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是圆的,所以大水来的时候越是地界低的地方越是水大,可若是我们将所有的东西都往高处迁移那不就是一举两得了?”
拧着眉头思忖良久,刘公公才说:“可是苏大人,迁移这种事情太过于大费周章,有些百姓世世代代都在那里居住,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离开?”
“诶,这你就不懂了。”苏志尧笑道:“江南水患已经耗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之间所有的灾民早就已经流离失所,那么我们让那些灾民们换个地方生活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虽然有些听不明白,但是刘公公还是点头微笑:“看来苏大人当真是有一套自己的法子。”
苏志尧笑了笑,没有对刘公公说过多的话。
等出了勤政殿的院子,两个人才相互行礼彼此背道而去。
等刘公公重新回到勤政殿时,皇甫林已经开始在拟折子,想着方才苏志尧的话刘公公心中犯嘀咕。
却想要问一问他。
“皇上,奴才有一件事情想要问问皇上,不知道皇上可否能解?”他小心翼翼的说。
点头,皇甫林忙道:“有什么话你就说。”
“方才奴才送苏大人出去,苏大人跟奴才说了一句话现在奴才想想还真是奇怪。”
“哦?什么话?”皇甫林抬头看了他一眼。
“是说,咱们这儿是圆的。”
皇甫林手上的笔立刻停在了那里,愣了一下神问道:“圆的?”
点点头,刘公公有些尴尬的说:“奴才也觉得奇怪,咱们这儿四通八达,放眼望去一望无际都是平原,怎么在苏大人嘴里咱们这儿就是圆的了?”
活了这么大,四书五经也念过不少。即便是世上有关于奇闻异事的书籍皇甫林在做太子的时候也是偷偷看过的,可从来没有奇闻异事说这个地方是圆的。
或许是苏志尧满口胡沁也未可知。
皇甫林哈哈一笑:“苏大人是逗你玩儿呢,你也当真了。”
刘公公急忙应是,“苏大人学识渊博,总喜欢跟奴才们开开玩笑,当真也算的上是随和了。”
皇甫林没说什么,将拟好的折子交到刘公公的手中。
江南水患,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