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进行地下挖掘工作,通过分子压缩技术,快速推进挖掘进度。”待会议正式开始之后,陈穗说出了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全面覆盖挖掘工作太过繁琐,工程量大,在面对行星干扰的危机之下,在我们未知行星真正撞击蓝星的情况下,这显然为下策,所以可以在多城市之间选定固定地下建造点,深入挖掘……”
这也是陈穗和一众专家共同研究过后,选定的最佳方案。
他们整体的地区实在是太过辽阔,每一个地方都进行地下挖掘工作显然不合适,也是浪费时间的决定。
所以就在多个城市之间建立一个集中躲避点,地下二十层,换算成正常居民生活区域所占空间,本质上来说并不需要完全覆制地表的建造。
面对一步步恶化的环境,和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先行将生活区和必要的科研区域打造好,后续则是可以选择在人类成功移居地下之后,再慢慢拓展娱乐区域等。
同时,为了节省必要的时间,在纳米科技建构技术成功之前,一律先进行普通的地下建构,等到纳米科技建构成功之后,再进行取代。
这是宏大的工程量,也是人类史上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
陈穗深入的讲解了目前所需要的粒子对撞机,分子压缩技术,以及地下建构和纳米科技的知识。
在纳米科技方面,陈穗又花费了十五万积分,去增加所有参与纳米科技知识的科研人员的理解力和行动效率,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为这场救世任务增加一切成功的希望。
陈穗讲的事无巨细,大到整体的结构图示,小到用到的材料如何提取,遇到所需要的提取材料的仪器,陈穗也将打造仪器的图示展示了出来。
在生物实验方面,陈穗也花费了积分,兑换了更为详细的实验数据,乃至於兑换除了后世灾难后的问题样本,送去进行检验。
当然,对於这一方面,陈穗自称为跟多名专家在分析各种因素之后,根据已有规律的生物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等等,致力於研究打造的样本。
这也是基於现如今土地中已有的特殊元素,从而进行推演制造的。
一切完全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大雪过后,很多死亡的植物上面都发现了不属於蓝星的元素,甚至是可以称之为致死的毒素。
这也是陈穗早前在弹幕未来者们提供的实验数据之下,能够找到的一种元素。
以上种种,全部都是陈穗在过去留在别墅的半个月当中,和众位专家所作的一切研究和推演。
每个人都全力以赴,珍重每一分每一秒。
这场会议持续了两天的时间,负责本次任务的专家,也都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这是必要的会议,也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会议。
而最后一个内容,也是郑重之中的内容——能源。
地下生存不比地上,模拟正常地表生态环境是问题其一,其二则是模拟这种生态环境,供能的能源是关键性问题。
早在两个月前,我们新一代的“人造太阳”科学研究取得了新一步进展,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的运行新纪录。1
“人造太阳”制造的成功,代表着我们人类可以解决能源问题。
这是领先世界的一项成果,也是能够帮助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对於陈穗一直以来考虑到的地下能源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但是!需要移居地下的人类那么多,单单一个“人造太阳”是万万不够的。
起码要给各个地下基地全部都配备上能长久提供足够能源的设备。
这也是陈穗在接下来要研究的第二个重要问题——反应堆。
她毫不犹豫的兑换了在“人造太阳”基础上改进的适合用於各个基地的提供能源的反应堆资料,立刻将想法贯彻落实行,新的制作也提上日程。
陈穗和众位专家一起,在经过系统的强化之后,众位专家一起开展了方舟反应堆的制作。
在材料齐全,一切顺利且系统的加持下,约十天后,适用於末世的方舟反应堆制作完成。
半个月后,就连研究的纳米科技建构技术,在诸位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之下,都有了初步的成功,一颗拇指大小的球体打开开关,抛向地面,约为一百平米的房间可以瞬间被覆盖。
这是很奇迹的东西。
也是足够匪夷所思的东西。
很多科学家们也曾经无数次对此发出过疑问思考,毕竟哪怕是无数个天才聚集到一起,恐怕也达不到这种效率。
可是没有认真主动去问陈穗什么。
外面的世界已经很不对劲了,半个月前,台风忽然的登陆,无数地区连连房子都被刮飞了。
五天之前,天空下起了酸雨,虽说不足以到瞬间融化物体的地步,但是外面的作物全都被侵蚀,车子,房子表面,也已经面目全非,人类更是无法出门。
紧急新闻播报早就已经放出,全民躲避,屯粮。
在这种形式之下,尽快找到活路,是他们必须要做的,只要有希望,有可能,什么都是好的,何至於追究太多呢?
弹幕未来者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奇怪,这一切我为什么感觉那么陌生?】
【+1,先不说自然灾害降临的时间比我们经历的那一切早了太多,就连灾害的种类也不一样啊!我们当时下的是黑冰雹,黑冰雹融化的时候,导致外面的气候污染指数直线上升,结果陈小姐现在所遭遇的,又是刮飞了房子的台风,又是酸雨,这简直是灭顶之灾啊。】
【盛博士呢?野子弟呢?快出来说说你们的看法!现在陈小姐所经历的这一切,跟你们当时经历的一样吗?】
【不一样……】盛启南语气肃穆。
在这实验基地中度过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什么都不一样,一切都不一样。
【我亲自参与救世的那一场人生,天上下的是红雨。】
【???等一下,是我想的那种红雨吗?】
【把楼上这个不正经的玩意儿给我叉出去!】未来者张野第一次真的语气严肃了许多。
【啊喂!我只是正经参与讨论啊!野子弟!你可不兴这么欺负我!】
【野子弟,你也赶紧参与讨论一下话题,说说你当时经历的一切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感觉到怪异的未来者越来越多,就连陈穗也早就察觉到了问题。
可是面对越来越危机的情况,一直都在拼命争分夺秒的她分身乏术,几乎又是连轴转的在进行试验,她很难抽出时间去跟这群未来者们讨论些什么。
现在既然已经讨论到了这里,她必须要弄清楚所有的问题,她不能在继续这么迎着头皮往前冲了。
地下挖掘工作进行的还算顺利,很多据点已经通过分子压缩拓展出了能够容纳附近地区人类的居住的地下空间。
非但如此,很多人自发加入了地下建造工作,在纳米科技还不能完全覆盖的情况下,他们采用最基础的建构方式,按照陈穗提供的图纸进行建筑制造。
在部分地区,还运用上了初步的纳米科技技术,已经有人开始往打造好的空间里囤积一切所需物品了。
人多力量大,一切都在有秩序的进行,甚至於救世的进度已经达到了90%,在增长的时候,速度快到陈穗都无法想象的地步。
她能够得到的积分,也是也早就已经以百万计算。
也正是因为获得的这些积分,她才能够在很多方面提升其他人的行动效率。
可是这一切增长的都太快了,从前她费尽心力,没日没夜的熬着,那么长时间不过才增加了7%,结果全民救世之后,瞬间进度达到了90%,这不符合前面的逻辑规律。
更重要的是,进度在达到了90%之后,一切又都停滞了,进度没有再提升过,哪怕是有很多地方已经适宜人员居住了。
但是进度仍旧没有改变。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陈穗又开始回忆之前的种种,猛然间发现,好像是从那一场大雪开始,从变得紧凑的时间开始,一切都不对劲了。
“有什么不同呢?”陈穗喃喃出声。
此时,正在他一旁的盛启南听到了这细微的动静,跟着扭头朝着旁边看去。
他又看到了陈穗出神的样子,在进入实验基地之后,她经常表现出这个样子,似乎实在跟着空气看着什么,又似乎是在思考。
只是喃喃出声的情况,盛启南还是第一次遇到。
陈穗是在问弹幕未来者们,问到底有哪里不同。
【除了第一次见到穗姐的时间,除了去老宅挖古董,除了南哥暗恋你这一类的事情之外,别的全都不同。】未来者张野一一细数着。
陈穗:“??!!?”
什么鬼?
陈穗浑身一个激灵,本能的超着旁边的人看去。
巧了,盛启南刚刚一直在盯着陈穗看,他没想到一向不会分心到其他事情上的陈穗,会在这个时候回头。
相撞的眼神,逐渐变得微妙起来。
1:来自新闻
ps:后面还有两张了,中午12点一章,晚上凌晨12点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