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篇相逢一笑 (全书完)
连升被达源问得哑口无言,是啊,父亲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责任丶是担当丶是一个家的靠山。
连升道:“弟,实不相瞒,念祖并非我亲生,你嫂子嫁给我时已经四十有二,错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龄,我们后来领养了念祖,他是个孤儿,幸运的是,念祖越长越像我,那天,连妹都说他长得跟我无二致。也许是,十几年的朝夕相处,饮食习惯丶举手投足受我的影响,念祖才会跟我越来越像,或者,也许是因着妹的心念,她就看念祖,越看越像我。”
达源道:“养恩大於生恩,何必计较他是否是己出?你跟嫂子把念祖教育得好,他是咱杨家的未来和希望。”
连升明白达源话中的暗示,轻叹一声:“唉,我这辈子啊,活得其实挺憋屈的,年轻的时候吧,有情人难成眷属,也没能在母亲膝下尽孝,老来老去的吧,好不容易知道,我在这世上还有个亲生骨肉,唉,罢了,我就不打算与莲儿相认了,这样,对大家都好。”
“哥,谢谢你”,达源道:“莲儿她就是我的亲生女儿,我从来都这么认为,她是我生命中的另一个寄托,支撑着我的信念,我不能把对她的父爱割舍给任何人,哥,你也不行!”
“该说‘谢谢’的是我啊”,连升一把老泪肆意流淌:“莲儿虽不幸,但有你这样的父亲,她也是幸运的,我知足了。”
达源道:“哥,我今早给达江拍了电报,让他跟箱嫚儿赶紧赶过来,他们明天到。”
“他们还好吧?”
达源笑道:“呵呵,咱弟兄仨数他最能耐,跟箱嫚儿一口气生了五个小子,最后终於等到了一个丫头才止住,哥你说说,咱杨家开枝散叶丶发扬光大全靠了他,他一人儿把咱俩的活儿全包圆儿了,他俩目前孙子都有七丶八个了吧,反正去年就报了三次喜,嫚还以为箱嫚儿老糊涂了,怎么隔了俩月又来报喜了,这不,嫚特意嘱咐我,只说让他老两口过来,要是喊他全家过来,他能给你拉来一个连。”
连升也会心地一笑:“看样子,达江日子过得不错嘛。”
达源道:“当初他俩加入了四野,跟随□□从东北一路打下来,后来就在天津落了脚。”
连升好奇:“跟着□□?他俩□□中没少遭罪吧?”
达源道:“要说么,咱弟兄中数他最怂,我记得当年三婶儿老数落他,说他三杠子砸不出个屁来,谁想,人家是蔫儿有主意,大事拎得清,小事装糊涂。当初组织上做政调,他在审查表上填的是:自小离家,家庭情况不明,请组织调查。嗐,组织哪儿有那么闲,没事儿谁会去查啊,要不是老三抖机灵,就凭三叔那个成分,□□中还不得给他扒几层皮?所以,他俩才能乐享天伦之乐,孩子生了一个又一个。”
“达江他爸怎么了?” 连升淡淡地问,当年他被杨叔轩逼得亡命天涯,差点命丧他乡,现在回想起来,伤口依然隐隐作痛。
“当年咱老家闹日本鬼子,二爷爷跑来青岛,把老家的地契放到了咱家,说是怕日本鬼子给抢了去,解放初期那会儿,咱老家那里共产党跟还乡团拉锯,共产党来了把咱家的地给分了,还乡团回去时,三叔给了人家三根金条,让他们把咱家的地给要回来,后来三叔被判了现行□□,再加上他在日伪政府也作过事,就成了现行加历史双料□□,后来死在了狱里。”
连升无语,心里长叹:唉,人在做丶天在看,他也算是罪有应得。
连升问:“二叔后来怎样了?”
“父亲算是开明士绅,56年那会儿,家里的几间铺子参加了公司合营,后来都公有化了,父母亲最后都得以颐享天年。”
连升又问:“永泰里呢?”
“永泰里起先是交给了托管机构托管,后来因为托管单位经营不善,永泰里又转交给了政府托管,租户到后来都变成了户主。‘耕者有其田丶居者有其屋’,自古以来就是咱中国人的理想,共产党正在努力践行。”
连升叹道:“唉,想当年,咱父辈们为了永泰里的归属,明争暗斗丶兄弟阋墙,永泰里到最后还是没姓了杨!”
“他们兄弟有时代的局限,眼界还是窄了”,达源道:“有国才有家,当年一个小日本就把中华大地糟蹋得山河破碎,只有国家强大了,小家才会蒸蒸日上。”
连升感慨:“人生起起伏伏,四十年沧海桑田。”
达源在连升以及众亲人的见证下,再次向橱嫚求婚:“嫚,愿意嫁我为妻吗?”
橱嫚噙着泪:“我愿意!”
达源拥她入怀:“你许我一生,我护你一世。”
注:永泰里现已成为青岛的特水色保护建筑,本书作者出生於永泰里,特写下此书以怀念那个渐行渐减远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