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480章 改善军民关系

第480章 改善军民关系

送往显亲的物资被焚毁大半,这件事不光让高诞和杜白感到极为恼火。/t^a+y′u¢e/d_u·.·c/o-m-

负责运送的张瑞同样也愤恨不已。

这群蜀军实在是太狡猾了,居然会杀一个回马枪。

也怪自己太大意,觉得他们不会卷土重来。

所以从那些残存的船只逃回来的那一刻。

张瑞就立刻派兵往长安求援,让长安能够尽快拨付御寒物资并再次送往显亲。

可是让张瑞没想到的是,才过了没几天,他就接连两次接到显亲催要物资的军令。

并且在军令中,高诞详细的告诉了催要物资的原因。

既照顾了张瑞的面子,也明示这批物资的重要性。

也正是因为高诞的坦诚,让张瑞觉得十分头大。

御寒物资这种东西,都是每年早早的就开始调配,然后在入冬时节发往各地军中。

那批被烧毁的御寒物资就是如此筹备的。

自己已经往长安求援,可军情之紧急根本等不到长安的物资送来。

张瑞虽然出身天师道,可到底没有撒豆成兵的能力,也没法凭空变出物资来。

显亲不能丢,显亲要是丢了,那天水就完全掌握在蜀军的手里。

陇西三郡同样也会面临丢失的危险。

别人可以不在乎,但张瑞不能不在乎,因为这里是张家的大本营,从张鲁降曹时就苦心经营的地盘。

数代人的呕心沥血才把南安打造成“国中之国”。

哪里是可以轻易舍弃的。

根本就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

张瑞立刻下令从南安强行征发物资。

至于会不会引来民众的不满。

和丢掉南安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有南安在手,张家就是一方土皇帝。

南安丢失,那他就是丧家之犬!

大不了明年给百姓减免一些赋税。

至于百姓在失去御寒物资后能不能活到明年,那就不是张瑞现在所能考虑的。

不过这样的责任,张瑞肯定不会一个人来担。

高诞作为大魏左将军,统率整个陇西四郡。

其余三郡也有一起筹备这些物资的责任。

张瑞立刻将高诞的军令行文其余两郡,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减轻自己的负担。

而其余两郡郡守的顾虑可比张瑞小的多。

百姓的死活影响不了他们的升迁,陇西四郡一旦因为自己的原因失守。

秦王恐怕饶不了自己!

尤其是牵弘,因为他的位置最靠西,距离长安中枢也更远。

一旦显亲丢失,被蜀军截断退路,那自己很有可能会变成瓮中之鳖。=#?6?~?1?_看.书-网° _:×免?^?费?阅2±读>`£

所以陇西郡的搜刮也最为卖力。

而这种搜刮,也终于引来了当地百姓的怒火。

陇西郡地处雍凉交界,本地百姓常年和羌人接触,本就民风彪悍。

现在眼瞅着就要入冬,官府却要从自己的手里抢走御寒的东西。

这跟要自己的命有什么区别?

既然官府不让我活,那就反了他娘的!

谁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的,百姓们开始冲入官府,打死地方官员。

打开武库,用里面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

边地百姓为了生存的斗勇斗狠,也立刻转化成战斗力。

甚至开始尝试着冲击官军。

但官军到底是官军,哪里是这些无组织无纪律的乱民所能相提并论的。

很快,这些造反的百姓就在魏军的手底下吃了大亏。

吃了亏的百姓瞬间化为流寇,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席卷整个陇西。

一时间,整个陇西乱成了一锅粥。

百姓们在流寇和官军的冲击下变得一团糟。

身为陇西太守的牵弘被这种变故弄得焦头烂额。

一边围剿这些化作流寇的百姓,一边封锁他们通往南安的的道路。

并且派人把本地的情况通知到南安和广魏以及远在显亲的高诞等人。

让他们多加注意,免得发生同样的事情。

其实根本就不用牵弘说,南安和广魏就已经早早的发现端倪。

只不过这两个地方一个是张家的大本营,一个地处陇西之东。

所以都没有像陇西郡那样爆发太大规模的骚乱。

并且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

不过有了这次骚乱之后,南安和广魏也不敢逼迫百姓太甚。

只能把已经抢掠到手的物资送往显亲,至于剩下的那部分,也只能等待长安的物资送到了。

高诞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不由得大骂到这些人都是一群蠢货。

蜀军还没有开始进攻呢,自己就把自己搞的一团糟!

真等蜀军开始进攻,三郡还不得望风而降。

不过此时的高诞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因为从上次他们把吴明驱离之后,姜维便一刻不停的开始进攻显亲,大有不夺取显亲绝不罢手的架势。

而在姜维全力进攻显亲的时候。

天水,略微显得无所事事的刘谌把成都讲武堂学子们集中起来,准备给他们上上课。

从兴汉元年开始开设讲武堂到现在,先是培养了三期半年学制的学员补充基层军官数量。

然后才是以一年为学期,又培养了四期。/?小??×说§:C%¤M*S¢D| @首?}发&

并从兴汉七年开始,讲武堂的学制变成了三年为期,开始着重培养真正的军事人才。

而前面已经毕业的七期讲武堂学子,虽然在历次战争中都有折损,但人数依然超过三千。

集中起来授课能把刘谌累死。

只能从中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学员,以及那些已经成为中层军官的学员来听课。

就这,人数也依然超过了一百。

走进临时教室后,下面正襟危坐的学生立刻起身行礼道:

“学生见过校长!”

刘谌抬手示意他们坐下。

说起来自己这个校长还是挺不合格的。

除了招收前几期学子的时候露过几次面,后面的学子大部分都没见过自己长什么样。

刘谌这次也没打算教他们军事上的知识,那不在自己的能力范畴之内。

刘谌想教的是,让这些学子们学会如何处理军民关系并进而影响到其余士兵对百姓的态度。

进而让大汉在被魏国统治多年的地方进一步的取得民心,也为夺取陇西四郡以及灭掉魏国打下基础。

当一众讲武堂学子们再次坐下之后。

刘谌从讲桌上拿起一张纸,上面是之前刘谌让那些参与了替百姓们收割粮食的士兵写的感想。

这份感想的署名则是黄明。

刘谌举起感想看着台下的一众学子说道:

“哪个是黄明!”

黄明闻言一脸激动的站了起来:

“校...校长,学生就是黄明!”

夺取街亭并成功击退魏军后,刘谌把马秉留在那里驻守,其余人全都调了回来。

黄明也因此一起返回天水。

前两天在接到旨意的时候,别提多激动了。

在此之前,他也不过是在祁山道的时候,在军帐里远远的看到过陛下一眼。

哪能像今天这样被当众叫到名字,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果不其然,身边的人一个个的都露出了艳羡的表情。

刘谌看着黄明,示意他不要紧张:

“前番朕曾派你们往天水各地去帮百姓收割粮食。”

“后来更是让你们写出感想,并从中挑选出一些比较好的全军传诵。”

“其中就有黄明同学。”

“这便是他的范文。”

“但纸上之物,终究只是死物,没法融入全部感情。”

“今日叫你起来,就是让你再讲一次你对朕前番举动的真切感受。”

黄明原本以为叫自己起来,是让自己讲述如何在街亭勇猛杀敌,为国建功的。

没想到是让他讲之前关于帮天水百姓收割粮食的感悟。

这一下子把黄明的思绪给打乱了,因为他并没有做这方面的准备,只做了讲解街亭战事的准备。

不过这也没有难倒黄明,因为之前的那件事对他的感触实在是太深了。

自己的家族追随昭烈帝入川并受到一定程度上的优待。

虽说不足以让自己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也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事。

所以第一次参与农事,给黄明带来的深刻印象丝毫不亚于在战场上建功。

仅仅只过了片刻功夫,黄明便重新组织好语言说道:

“学生祖上随昭烈帝入川,也素知昭烈帝爱民之仁。”

“故而家中从不以奢侈为荣。”

“学生虽自幼便知民生之 艰难,但却从未真正见识过。”

“直到此前校长派学生往民间一趟,才知民间百姓之疾苦远甚学生耳闻。”

“一年劳作,十之七八竟然要上交于伪朝之手。”

“留在自己手中的不过二三。”

“而这种日子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好日子。”

“若是遇上战事,还要额外征收税赋。”

“比如此前伪朝钟会入侵汉中,便有数次额外的摊派。”

“与之相比,益州和汉中百姓何其有幸,遇到校长这样的仁君。”

“轻徭薄赋,使民能够休养生息。”

“而陛下之志,又何止益州和汉中之地,这天下本就是汉家天下。”

“这子民本就是陛下的子民。”

“也只有陛下这样的仁君,才会怜爱这天下的百姓。”

听到这里,刘谌开口打断了黄明的话,好好的怎么又开始吹捧起自己来了,这跑题跑的太明显了。

“黄明同学, 你觉得此番举动,对天水百姓的影响如何?”

黄明立刻说道:

“一开始的时候,当地百姓不明所以,畏我等如虎。”

“可后来当他们明白咱们所来为何的时候,便不再抵触 ,甚至还主动和我们接触。”

“我们也是从这时候才知道,百姓哪有什么别的心思,所求者不过一条活路罢了。”

“如果能在活下来的基础上,过上一些更好的日子,他们自然会对朝廷感恩戴德!”

刘谌点了点头道:

“黄明所言不假,昔日太祖高皇帝便是不满秦人暴政,才奋起抗秦,建立大汉。”

“孝文皇帝在代国见识过民间疾苦,在登基之后着重民生。”

“大汉因此得以走向强大。”

“后孝景皇帝不熄孝文皇帝之政,使得大汉真正的变得强大。”

“这其中,若是没有真正的爱民之心,如何能建立巍巍大汉?”

“朕前番让你们去帮天水百姓收割粮食,就是为了让百姓们以最快的速度感受到大汉的爱民之心。”

“可笑那曹氏以为篡权夺位便能做到取而代之。”

“岂不闻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肃声道:

“学生谨记!”

刘谌让众人坐下后,又说道:

“之前收割粮食的时候,百姓久在伪朝治下,到底还有戒备之心。”

“为了消除他们的戒备之心,朕后来又让人去帮百姓修筑火炕。”

“你们其中就有人参与到这件事中来。”

“哪位同学起身说说感想!”

话音落下,立刻就有人起身行礼道:

“学生赵祥,有话要说!”

“学生家中瓦匠出身,所以此前曾带人往百姓家中帮忙修筑火炕。”

“得益于黄学长他们给天水百姓留下的好印象,学生前往修筑火炕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碍。”

“百姓们甚至拿出一些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东西硬塞给我们。”

“不过校长早就有言在先,不得取用百姓分毫,即便不得已取用,也许留下足够的钱。”

“最终学生并没有接受他们的东西。”

“也因此,那些百姓对我等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有时候学生也曾设身处地的想过,若学生是天水本地百姓。”

“遇上朝廷这样的兵马,那简直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所以在之后修筑火炕的过程中,学生也更加的用心对待本地百姓。”

“百姓也更加的对学生好。”

“甚至不止一次的告诉学生,希望咱们能够永远的留在天水保护他们!”

赵祥说完后,又有几个学生在刘谌的示意下站起来讲述自己的感想。

而这些感想无一例外的最终都指向百姓和士兵之间不是互相对立的,是能够融洽相处的。

“昭烈帝曾有言,成大事者无不以民为本。”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以民为本,他们以为的以民为本是以百姓为私产,行掠夺之事,一如如今的伪朝。”

“而昭烈帝的以民为本,则是以百姓为根本。根不复存,何来枝叶繁茂!”

这就是刘谌此次讲课的真正目的。

旧式军队心中的观念早就已经根深蒂固,刘谌无法改变他们,只能用强硬的态度和军纪去约束他们不准对百姓进行骚扰。

眼前的这些学子们却是新式军队的苗子,可以从根本上重新塑造他们和百姓之间的关系。

只要把他们塑造好,并传承下去。

即便将来那些世家想反扑,有这些握着枪杆子的士兵在,他们就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学生等,谨受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