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棒子,老好吃了,就着大饼子,我都能吃3个大饼子。”
“那太好了,今儿我还说,就种点萝卜白菜,弄点萝卜干咸菜,我妈做的也可好吃了,她写信告诉我咋整了,但是我们家还真没腌过酸菜,大娘可得教我,还有你们下的那个大酱也教教我咋整,我可喜欢那味了。”
王大娘高兴的拍了下张明月,“我咋这么稀罕你呢,我还以为你们城里人吃不惯我们农家酱呢,你爱吃,大娘今年下的时候直接也给你整一小缸,你在旁边打下手,明年你就会自己做了。
这大酱每个人做的都不一样味,大娘家的大酱不是我吹啊,村里头一份。今年剩的不多了,我就没给你盛,你不知道,不知道哪个缺德玩意儿,偷了我半缸酱,好悬没气死我。”
“大部分家里都下酱了吧,咋还有偷的啊?”
第24章 黄豆
王大娘抬了抬下巴,“大娘下酱好吃出了名的,哎,要不能丢吗?你冯婶下酱就不行,一股臭脚丫子味,有一回儿去她家借扫帚,看她打酱,都生蛆了还吃呢。”
张明月皱眉躲远,“你快别说了,等会给我整恶心了,大酱还生那玩意啊?”
王大娘哈哈大笑,“这有啥的啊,碰到生水了就会生,你打酱的时候勺子得干爽的,酱缸也得盖好了,别下雨进去雨水就没事儿,也别让苍蝇蚊子啥的进去,那一准儿生蛆,你看大娘家酱缸好好的,就是你冯婶没经管好。”
“那秋收后分那些黄豆够下酱的吗?”
“够了,五斤黄豆可劲使,你们三人能吃多少啊,下个小半缸就够吃很久了,你就准备三斤黄豆就行。”
“那大娘到时候告诉我谁家换黄豆,我估计我们知青赚那点工分也发不了多少东西。”
“不用换,你们仨一人一斤也够用了,你要去镇上就多买点盐,腌酸菜,下酱都要不少盐呢。”
秋收这阵子是没办法去镇上了,只能秋收后再说了。鱼放水桶里养着,也没有鱼食,扔了两根河里的水草进去。不能养太久,都得饿瘦了。
早上张明月起来蒸了些单饼,熬了一锅二米粥,炒了两大盘土豆丝,还煎了3个蛋,每个人一杯奶粉,卷饼吃。
张艳艳想吃粉条了,张明月和王大娘换了点红薯粉,泡上了,中午烙饼吃酸辣粉也不错。又发了面,等中午回来烙发面饼。
今天还是一样的活,张明月感觉比前两天好一点了,大概适应了这农活的强度,手上机械的动作,脑子放空,有时候又天马行空的想些有的没的,中午还是挺热的,秋老虎也是很厉害的。
不过张明月不到十一点就被张艳艳催着回去做饭了,她姐估计又饿了,张明月喝了口冰凉凉的汽水,摘下手套,擦了擦汗,看着戴了块头巾的张艳艳,真和村里人没什么分别了,估计自己也差不多形象。
中午烙了一盆发面饼,把打开那袋面,剩下的都用了,发面饼能放两天。一人一大碗酸辣粉,这红薯粉条做的酸辣粉糯叽叽的酸酸辣辣的,特别开胃好吃。柳建章吃的特别快,一大碗酸辣粉几口就吃没了,把发面饼撕碎了往酸辣粉汤里一泡。
看的张明月胃痛,吃这么快干嘛啊,反正张明月慢条斯理的吃着,美食不得好好品味吗,和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可还行?
“第一题:‘执大象,天下往’中的大象何解?”这是《道德经》里的内容?大象,大气象?不确定诶。
“建章,执大象,天下往中大象是什么意思啊?”
柳建章正吃着浸满了汤汁的发面饼呢,咽下嘴里的食物才回答她,“大象就是无形之象,也就是道、朴、常。《道德经》里还提到过‘大象无象’,象而形者,非大象。”
“第二题: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补齐下半阙”这个张明月知道,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想想真是可悲,不管什么时候,劳作的都是如蝼蚁的我们,劳者不获,获者不牢,只要人的恶性存在,想要彻底消灭剥削就是个艰难且旷日持久的过程,又想起那个想要不劳而获的老登了,算了,都穿越了,还生那气干嘛。
“第三题:茴香又名八角珠,是常用的一种调料,它作为温里药的主要功效是?”
主要功效是温阳散寒,理气止痛。小茴香性平,理气开胃,夏天驱蝇辟臭,吃点挺好的,大茴香就性热了,吃多了,容易伤目发疮。
“今日答题结束,恭喜全部正确,奖励:黄豆三斤,黄豆酱三瓶,面粉三袋。连续答题正确,奖励人民币90元,金花生一颗。”
这答题系统不错,说要下酱缺黄豆就给自己发了三斤黄豆,不过多少还是要收一点的,黄豆还可以用来换豆腐吃,还可以发黄豆芽吃。
黄豆酱上面没有包装,可看着包装的塑料瓶有点像张明月原来很喜欢的yes黄豆酱,这个黄豆酱直接蘸着吃就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