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懂这些小年轻的想法,这有啥好哭的啊?
“想就想呗,谁家老爷们出差,婆娘在家不想的啊,我这么大岁数了,我老婆子还想我呢,这有啥好哭的啊。”
“这首《一剪梅》是李清照的词,她里面所提到是魏晋时期的三大才女之一的苏惠,芝兰绝色,满腹文辞,追求者如过江之鲫,她最终选择了将门之后的窦滔,恩爱三年。
后来窦滔获罪被贬到敦煌,沉迷于歌姬赵阳台,只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三年后,窦滔又被启用,他带着美妾去接苏惠,苏惠骄傲不肯同去,但她真的很喜欢窦滔,于是日夜织锦,成就著名的璇玑图,送于窦滔。
窦滔悔恨交加,把苏惠接回襄阳,从此恩爱偕老,这锦书一词就来源于此。我媳妇想我了,可又没安全感,怀疑我是否如那窦滔一般乱来,我有点难过。”
张师傅挠挠头,“你是不是想多了?我咋没看出来呢,这不都你自己想的吗?”
柳建章擦擦眼泪,戴上眼镜,“你不懂。”张师傅捶了他一下,“行了,你们这些文化人成天酸文假醋的,你可是我们的柳工,赶紧干活,咱也能快点回家,想媳妇了回家好好近乎近乎呗,哭个屁啊。”
张明月自然不知道柳建章读到她信大受触动,心如刀割,她要知道也和张师傅一个想法,禁制过度理解,中国人一生都免不了的阅读理解,有时候做人简单点,她就不能只是字面意思,没有引申意思,没有暗示吗?
别说她不是苏惠,即便是苏惠,她也不可能有那日夜织锦的毅力,只为了挽回一个出轨的男人,君若无情我便休,在狠点,可能直接刀了奸夫淫妇。让她忍辱去挽回负心男,下辈子吧。
张明月每天都挺忙的,答题系统根据她的薄弱点会发放相应的书籍,让她学习,所以她偶尔伤春悲秋,不会超过一盏茶的功夫,就恢复元气了。
“今日答题开始:第一题:双廊是唐宋时期哪个国家的重要军事要塞和水军基地。”双廊古镇张明月去过,所以知道一些,是南诏大理国。
“第二题:背诵一首赞美云南的诗词。”张明月想了想,好像有首诗叫《云南即事》,可惜她不会背,不过她倒是记得一首郭沫若写的《丽江古城》,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影无踪。雪山丽水含神韵,秀色丽江人多情。这应该也算吧?
“第三题:云南有多少个世居少数民族?”25个,张明月去过云南的民族村,看过相关介绍,还记得。
今日怎么全是关于云南的题啊?和奖励有关?“今日答题结束,恭喜全部正确,奖励各种口味米线十份,奖励腊排骨十斤,奖励普洱茶两盒。连续答题正确,奖励人民币60元。”
张明月还真有点想吃傣味米线了,可惜没办法拿出来,只能偷吃两口。酸酸辣辣的正适合她现在的胃口。
第62章 归来
张明月以为方盼弟的家人来到大望村肯定是要闹一闹的,可王大娘家一大家子看着他们,也终归没闹起来,拿了方盼弟的行李灰溜溜的走了。
王宗泽去医院看了一次方盼弟,人醒过来了,看到王宗泽来也只是默默的流泪,王宗泽给了她200块钱。“我见到你的家人了,都不是好的,这钱你自己收好了,以后自己保重吧,小猫你不用惦记,我会好好照顾他的。”
“我真的不认识那男的,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你真的不要我了吗?”方盼弟含泪看着王宗泽,王宗泽把钱塞到她枕头底下,没再说什么就走了。
回家看了眼王大娘,王大娘也拉着他细问,看他也不像如释重负的样子,还是眉头紧锁。“你到底是怎么了?不能和妈说说吗?”
“妈,我给了方盼弟200块钱,以后和她就没有关系了,小猫儿让大嫂帮我带着吧,我出钱出粮,我转正了,现在一个月能开到34块钱了,养活个孩子和我妈还是可以的。”
王大娘细看他,“不对,你是我生的我还不知道你,肯定有事儿?你说出来妈帮你参详参详。”
“就是之前和我一起走货的那小子突然失踪了,连着那批被转移的货也不见了,我倒不是心疼那货,就怕他被抓了,再把我供出来,心里有点不安。”
王大娘拍了他一下,“现在风声这么紧,你去年就说不做了,怎么还敢?你真是作大死啊。”
“妈也不用太担心,我这次是真的收手了。以后就好好工作,等以后形势好了再说。”
“那你不打算再找一个了?儿啊,听妈句劝,咱别老想着找个城里姑娘了,李知青你是别惦记了,妈没少和人接触,肯定不能给你孩子当后妈的,妈和月儿她们处的都挺好,别因为这事儿弄成仇了。
咱找个老实孩子,守家过日子的不好吗?就找个踏实肯干的姑娘。”
王宗泽不甘心啊,也不回应王大娘,坐在那也不吱声,王大娘叹气,“妈知道你心气高,我儿子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