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端上茶来,甄宝玉接了,笑道:“谢谢姐姐了。”她以前在家里也有好几个丫鬟伺候着,其中也有一个像袭人这样眉目俏丽的,可来的时候父亲没让他带,“你看谁家爷们身边围着一群丫鬟的,带几个小厮就行了。”他那时还不乐意,可来京城后见到别的少爷,很少有带着丫鬟的,除非是不知上进的纨绔子弟。
贾宝玉又拿出许多小玩意儿给大家玩,屋子里欢声笑语不断传出。
外面的几个大人听到,都不由笑起来,王熙凤道:“几个孩子倒是玩儿的投缘。”
“是呢,”郡主点头,“老太君这个玉哥儿真是难得的聪明懂事,我看那几个小姑娘也都个顶个的漂亮,以后上门提亲的还不踩平了门槛儿。”
“郡主谬赞了,那几个丫头也就比别家的丫鬟略强些罢了。”贾母虽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是十分得意。
“老太君谦虚,您家的大姑娘我在宫里见了,那通身的气派,一看就与其他的姑娘不同。”
“哦,郡主见了元丫头吗?她可还好?”王夫人已经很多年没见过女儿了,听郡主提起,忙问道。
“是啊,在太后宫里见了,太后娘娘十分器重她,她现管着太后宫里赏赐之事。”郡主道。
贾母等人听了,心下大慰,王夫人念了声佛,这可是个美差。
“不过,”郡主呷了口茶,话锋一转,“太后娘娘说,大姑娘国色天香,留在她身边可惜了,想让她去伺候陛下呢。”
王夫人心下一紧,下意识看贾母。
贾母也微微蹙眉,太后让甄家姑娘做了皇后,又让自家元春去伺候皇上,这是想要双重保险?
“听说皇上那日去给太后请安时,夸了大姑娘几句。”郡主淡淡道。
屋里沉默下来,邢王二夫人并凤姐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贾母忙惶恐道:“我们元丫头就是乍一看还好些,其实是个没主意的。”郡主这是怕元春夺了他们家甄凌的宠爱?特意上门敲打的,贾母毫不犹豫的示弱,无论怎样,甄凌进宫就是皇后,元春再受宠,还是得听她的。
而且皇上对甄家有防备,对贾家怎么能没有?
郡主眸中笑意渐深,贾母果然精明,可惜这次老人家会错了意。“老太君何必谦虚,我本还担心凌儿在宫里没人帮衬,如今有了你们家大姑娘,二人正好作伴,有什么事儿也好互相商量。”
哪里是皇上看中了贾元春,不过是太上皇和太后察觉甄家不像从前那么言听计从了,便又想着安排贾元春去牵制甄凌。昨日她去请安,太后话中隐有威胁之意。郡主表面诚惶诚恐,心中冷笑,他们能摆布得了这些权贵世家,却控制不了皇上,人家可未必愿意配合。
她今日来,便是提醒贾家,别被上皇、太后当枪使。贾元春就是真的斗过了甄凌,也斗不过皇上,倒不如一开始就看清现实。一朝天子一朝臣,别认错了主子。
“郡主说的是,咱们两家是老亲,互相扶持是理所应当的。”
“咱们两家真是有缘分,当年一文一武扶持太/祖爷打天下,如今咱们两家的姑娘又能一同服侍皇上。”她特意强调了皇上两个字,“当今实乃明主,登基以来,任用贤才,王家的舅老爷就不说了,那是当今的心腹,否则也不会在京营节度使上呆了这么多年。如今听说又要高升。还有史家的三老爷又做了经筵讲官,那可是能经常见到皇上的,说句为帝王师也不为过。”
贾母闻言,震惊的睁圆了眼睛,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史鼎怎么没来报喜?
郡主笑道:“昨儿才下的旨意,保龄侯府大概还没顾上来报喜。”
屋里众人回过神来,立刻恭喜贾母。
贾母笑着道:“蒙圣上厚爱,回头我一定叮嘱那孩子,尽心为朝廷效力,为……为皇上效力。”
郡主又坐了片刻,便让人叫甄宝玉,带他告辞了。
送走郡主母子,贾母就独自出起了神。
贾敬当年连东宫讲官都没当上,史鼎却直接就当了经筵讲官。皇上何以不接受贾敬,却重用史鼎?
史鼎什么也没做,更没机会去皇上跟前表忠心,他只是在跟同僚聚会时,抱怨了一下二哥保龄侯,又说家里的腌臜事他实在是管不了。
当时在场之人就有皇上从前在东宫时的讲官,转头就把这事儿跟皇上说了,史家两兄弟不和,史鼐是上皇的人,那正好可以把史鼎拉拢过来,为皇上所用。
至于史鼎的身份,从前是劣势,但现在就是优势了。他知道的,那些清流文官未必知道。他能接触的圈子,也是清流文官接触不到的。
皇上掌握了四王八公家的那些勾当,卸掉太上皇的臂膀岂不是轻而易举?
第34章 一门俩侯爷
六月末, 曾伯鱼带着家眷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