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洒在蓝玉的庄园里,庄园外的田野一片金黄,微风拂过,带来阵阵稻香。
蓝玉正坐在书房中,手中握着一封刚刚写好的奏章,神情凝重而专注。
他的目光落在桌案上摆放的两样东西——一块红砖和一罐胶粘物。
蓝玉轻轻抚摸着那块红砖,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田野,心中思绪万千。
片刻后,他转身对站在一旁的管家蓝福说道:
“蓝福,你立刻将这封奏章送到陛下手中,务必亲自交到陛下手里,不得有误。”
蓝福恭敬地接过奏章,点头应道:
“老爷放心,小的这就去办。”
说完,他快步退出了书房。
蓝玉目送蓝福离开,心中却有些忐忑。
他知道,这两样东西一旦被朱元璋知晓,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尤其是那胶粘物,若是用在军事上,将会大大增强大明军队的防御能力。
想到这里,蓝玉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暗自思忖着朱元璋的反应。
几日后,朱元璋带着太子朱标,亲自来到了蓝玉的庄园。
蓝玉早已在庄园门口等候,见到朱元璋的马车缓缓驶来,他连忙上前行礼,恭敬地说道:
“臣蓝玉,恭迎陛下、太子殿下。”
朱元璋从马车上下来,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挥手道:
“凉国公不必多礼,咱今日来,可是要亲眼看看你那奏章中所说的红砖和胶粘物。”
蓝玉微微一笑,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道:
“陛下、太子殿下,请随臣来。”
朱元璋点点头,带着朱标跟在蓝玉身后,走进了庄园。
庄园内,工匠们早已准备好了一块用红砖和胶粘物搭建的墙体。
蓝玉走到墙边,伸手轻轻敲了敲墙体,发出沉闷的声响。他转身对朱元璋说道:
“陛下,这便是臣在奏章中所说的红砖与胶粘物结合后的成果。”
朱元璋走上前,仔细打量着那堵墙,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伸手摸了摸墙体的表面,问道:
“这墙,当真比普通的砖墙坚固?”
蓝玉点头,道:
“陛下若是不信,可以亲自测试。”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挥手对身后的侍卫说道:
“来人,给咱拿把锤子来!”
侍卫连忙递上一把铁锤,朱元璋接过锤子,握在手中,目光炯炯地盯着那堵墙。
他深吸一口气,猛地挥起锤子,重重地砸在墙体上。
“砰!”一声闷响,墙体纹丝不动,甚至连一丝裂痕都没有出现。
朱元璋愣了一下,随即又加大了力道,连续砸了几下,墙体依旧完好无损
。他放下锤子,眼中满是震惊,转头对蓝玉说道:
“蓝卿,这墙……
当真如此坚固?”
蓝玉微微一笑,道:
“陛下,这红砖与胶粘物结合后,确实比普通的砖墙坚固数倍。
臣曾让工匠们用巨石撞击,墙体依旧屹立不倒。”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这两样东西在军事上的用途。
他转头对朱标说道:
“标儿,你觉得如何?”
朱标走上前,仔细看了看墙体,点头道:
“父皇,此物若是用于修筑城墙或防御工事,必定能大大增强我大明的防御能力。”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朱标的肩膀,笑道:
“标儿说得不错,咱也是这么想的。”
参观完墙体后,朱元璋、朱标和蓝玉三人来到了蓝玉的书房。
朱元璋坐在首座上,目光深邃地看着蓝玉,缓缓开口道:
“蓝卿,这两样东西,你觉得该如何处理?”
蓝玉闻言,心中微微一紧,知道朱元璋这是在试探自已的忠心。
他沉吟片刻,随即毫不犹豫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红砖虽然坚固,但并非不可替代之物。
像大理石、青砖等材料,同样可以用于建筑,只是成本较高。
然而,这胶粘物却是独一无二的,若是用于军事,必定能大大增强我大明的防御能力。
因此,臣以为,胶粘物必须得到严格管制,绝不可外流。”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继续问道:
“那依你之见,这胶粘物该由谁来管辖?”
蓝玉毫不犹豫地说道:
“臣以为,此事关系重大,必须由陛下信任之人来掌管。
而太子殿下,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朱元璋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转头对朱标说道:
“标儿,你觉得如何?”
朱标恭敬地答道:
“父皇,儿臣愿意担此重任,绝不负父皇所托。”
朱元璋点点头,随即又看向蓝玉,问道:
“蓝卿,你为咱大明立下如此大功,想要什么奖励?”
蓝玉微微一笑,拱手道:
“陛下,臣不求任何奖励。
只希望太子殿下能够善待那些研发胶粘物的工匠,他们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
“凉国公,你当真不想要任何奖励?”
蓝玉神色平静,缓缓说道:
“陛下,臣起于微末,能有今日,全赖陛下的文治武功。
如今国家强大繁盛,臣只愿国家更加安稳,百姓安居乐业。
至于臣自已,只愿能继续过这悠闲的生活,便已心满意足。”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动,连声说道:
“好!好!好!凉国公,你果然是个好臣子!”
蓝玉微微一笑,拱手道:
“陛下过奖了,臣只是尽了自已的本分。”
朱元璋点点头,随即站起身,对朱标说道:
“标儿,咱们回京吧,这些工匠,咱要带回京城妥善安排。”
朱标恭敬地应道:
“是,父皇。”
朱元璋转身对蓝玉说道:
“凉国公,咱今日甚是满意,你好好休息,咱改日再来看你。”
蓝玉恭敬地行礼道:
“臣恭送陛下、太子殿下。”
朱元璋和朱标离开后,蓝玉站在庄园门口,目送他们的马车渐行渐远,心中却是一片平静。
他知道,自已已经尽了一个臣子的本分,接下来的事情,便交给朱元璋和朱标去处理了。
回京的路上,朱元璋坐在马车中,闭目养神,心中却依旧在思索着胶粘物的用途。
他忽然睁开眼睛,对朱标说道:
“标儿,你觉得蓝玉此人如何?”
朱标沉吟片刻,答道:
“父皇,蓝玉此人,忠心耿耿,且心思缜密,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朱元璋点点头,笑道:
“不错,蓝玉此人,确实是个好臣子。
不过,咱还是要多加留意,毕竟他手中掌握的东西,太过重要。”
朱标恭敬地答道:
“父皇放心,儿臣明白。”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闭上了眼睛,心中却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将胶粘物用于大明的军事防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