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径直将车开进了院子里。免费看书就搜:丝路小说网 siluxsw.org
“舅,我这次去天津出差,带了些海边的小玩意儿,这可都是免费的。
我顺便分给附近几个孩子每人几颗糖吃,这些东西全是在海滩上捡回来的。”
那边正在下棋的人听到李建国的话之后,立刻放下了手里的棋局,纷纷围拢了过来。
其中有位见多识广的大爷,快速瞅了一眼李建国车上拉来的东西后开口说道:
“中海,你这个外甥啊,怎么你到天津一趟净弄些没啥价值的东西回来呢?我早些年在大沽口工作的时候,这种东西退潮后海滩上遍地都是。
除了那家里穷得没饭吃的,一般没人会把这些东西当回事儿。”
正好,原本李建国还担心刚才说的理由别人不信,结果碰到这么个懂行的老大爷,他也省得再多费口舌了。
于是,李建国冲着那位老大爷一笑,应道:
“就是图个新鲜嘛,又不用花钱,给孩子发了几颗糖而已。”
说着,他对着旁边围观的好奇群众继续道:
“各位大爷叔叔,我还得马上赶回厂里,时间紧得很,我要跟我舅舅回去了啊!”
然后他就示意易中海上车,等人上了车后,车子径直开向了四合院。
到了四合院门口以后,李建国先让易中海把后备箱的一袋海鲜干货扛回去,接着让易中海通知另一户人家的夫妻两人把家里面能盛东西的盆和桶都拿过来备用。
李建国留在车门口等待的同时,三大爷被屋内的声音吸引出了门。
他先是看见了易中海背着麻袋的背影,随后一瞧外面,原来是李建国驾着车回来了。
三大爷赶紧凑上前,看到了车后满满的一整车海鲜,心里也不禁暗暗惊讶起来。
作为一个见过世面的人,他知道这些东西里面有昂贵的海参和其他珍贵海货。
三大爷的目光在这一车满满的海货间游走,脑子也开始迅速盘算如何可以占点小便宜。
然而李建国早已洞悉了三大爷的心思,随即打趣道:
“三大爷,别想了,这些都是些海里的虫子,没法食用的!”
“哼,少在这糊弄我,你三大爷我不傻!这些东西要是搁在海边可能不算什么稀罕物,但要是放到咱们这座城,那可是相当值钱的好货。
特别是那些海参之类的,以前可只有大户人家才享用得起的!”
李建国微微一笑,并不觉得隐瞒得成功有任何关系,这些海产又不会招谁举报,更何况三大爷是肯定得不到这些东西的。
眼看自己无法染指这批货物,阎阜贵也不再纠缠,心知肚明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他能够获取的,毕竟是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还是得顾及颜面的。
很快,一大叔和他媳妇带着家里仅有的几只盆和桶也赶来了。
但李建国看了一眼,发现那些小盆桶根本没法装多少海货。
毕竟他在归途时又向车内增加了约莫七八十斤的新鲜海鲜,这段时间他是铁了心要好好享受一顿顿丰盛的海鲜宴。
于是李建国望着三大爷,试探地说道:
“三大爷,要不您家的桶和盆也拿来我这儿用一下?到时候我可以分你一点海参与其他珍贵海货如何?”
听到此言,阎阜贵连忙跑回家收拾所有可用的器具,生怕李建国反悔似的急匆匆来回奔走。
接着,李建国从车里跳下来,先把三大爷家里专门钓鱼使用的抄网拿来,开始用它小心翼翼地往桶盆里装满各种海鲜。
直到所有的桶和盆全都塞满为止,他大约估算了一下数量,总共有六七十斤之多,这才停下来结束。
最后,他拿起一个生蚝递给了身旁的一大妈,嘱咐她说:
“舅妈,麻烦您把所有这些东西分类挑选好,然后放入空置的盆内用盐水浸泡起来,等我回来,晚上咱们主要就靠这些解馋吧!”
随后,李建国吩咐易中海将所有物品搬到厨房的小屋,并叮嘱不要让阳光直晒,随后便驱车前往轧钢厂家属院。
今天是休息日,陈有福必然知晓车队今日返回,这会儿想必正在等候。
刚在家属楼停好车,正打算上楼找人时,陈有福夫妻俩带着一双儿女迎了上来。
陈有福这家伙确实享福,家里儿女齐全。
小男孩约莫十几岁模样,小女孩大概六七岁,迈着小步欢快地朝这边跑来,看起来特别招人喜欢。
郑琬先和李建国寒暄几句后,随即忙着去看那些海鲜。
而陈有福过来拍了拍李建国的肩膀,递上一根烟,两人边抽边闲聊起来。
“这一趟去津门情况怎么样?”
“不错啊,昨天我直接住在渔村了,在那儿可是随心所欲地吃海鲜,爱吃什么吃什么。”
“那行,今晚留下来吧,尝尝我嫂子做的饭菜。”
“不必了,我刚回家看过,今晚就打算在家里吃了。
毕竟那么多海鲜,我也怕我舅他们做不好。”
听李建国这么一说,陈有福也没再强留,只让他改天再到家里吃饭。
卸完车厢之后,李建国便径直开车回家了。
至于陈有福如何分配给领导们,那就跟他无关了,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眼下终于可以安心享用一顿海鲜大餐。
回到四合院后,他把车安顿好,手里拿着从空间里取出来的调料与大蒜急匆匆地跑进院子。
此时太阳即将西沉,如果不赶快支起烧烤架,什么时候才能烤上生蚝呢?
到了中院,李建国发现院中的孩子们都聚在一起看热闹,他赶紧把这些孩子赶走。
眼见着易中海夫妇对这些海鲜有些无所适从,李建国只好亲自指挥起来:
“这些玩意我在海边跟渔民学会了怎么料理,今天大家就听我的指挥!”
“舅妈您先把用盐水泡好的东西全都拿到水池边上,用刷子仔细冲洗干净;舅舅先把上次烤鱼那套设备拿出来放好但暂时别点炭,顺便把蒸馒头的大锅烧开后帮我舅妈洗生蚝,我现在得先去调制调料。”
安排妥当后,三个人迅速行动起来。
今天李建国打算做蒜蓉烤生蚝。
剥好蒜瓣后,他用蒜臼捣成碎末,接着炒锅烧热油,待油温升起来便倒入蒜泥中。
趁着厨房里只有自己一个人时,又依次添加了鸡精、生抽和蚝油搅拌均匀,没多大会功夫,美味的蒜蓉便做好了。
随后李建国去三大爷家借了一个刷子回来帮忙洗生蚝。
三个人合作的速度相当快,没多大一会儿,六七十个生蚝便全部清洗干净。
李建国让易中海开始点炭火,自己则端着生蚝到厨房查看蒸锅里的水是否烧开了。
他准备采用先蒸后烤的方法,因为直接开生蚝过于费劲。
这些生蚝体型都不算小,需分三次蒸熟。
等第一锅蒸完,李建国把剩下的两锅交给大妈负责,而生蚝一放到蒸锅上,浓郁的鲜腥味立刻充满了整个院子。
端着已经张开口的生蚝,李建国来到户外,木炭早已点燃。
他在烧烤架前的小矮凳上坐下,正式开启了今天的重头戏——炭烤生蚝。
生蚝刚放在烤架上没多久,便散发出诱人的蒜香,院子里的孩子闻到香味后纷纷跑来看热闹。
烤生蚝除了一股蒜香味外并无其他特殊气味,所以吸引来的孩子大多是因为好奇。
蒜香味愈发浓郁起来,中院的傻柱和他妹妹也闻香而至。
傻柱瞅着李建国的动作,好奇地问道:
“兄弟,这蒜怎么调的?味道很特别啊。”
尽管傻柱因某些原因被套住了,但他的厨艺确实没得挑。
单靠鼻子一闻,就觉察到调料非同一般。
实际上,鸡精是八十年代的发明,蚝油虽然早在清朝就已出现,不过一直在广东、福建等地流行,真正传入内地也是在八十年代的事。
不过再想想,傻柱是学过谭家菜的人,应该晓得蚝油才是,于是李建国试探性地说:
“以前在津门的时候,有人送了我一点蚝油,这次就用这东西调了调味儿。”
“蚝油?蚝油是什么油?”
傻柱满脸疑惑。
李建国见此情形就知道,傻柱要么没学全谭家菜的内容,不了解蚝油;要么如今的谭家菜根本不用蚝油,具体情况也不明晰。
“不清楚,这是个渔民送的,应该是拿海货熬出来的油吧。”
傻柱听完李建国这话,便不再深究,反而饶有兴趣地聊起了海边的事情。
正好傻柱的问题也迎合了李建国的想法,因为现在正是向全院展示这些海鲜来源的好机会。
“说到海边啊,那里真可谓是个宝藏。
我这次带回来的东西呢,都是退潮时在海滩上捡来的。
你们懂什么叫退潮不?”
“听过这个说法,就是没见过什么样。”
这些都是老四九城的居民,在那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四九城以外的地方,自然没见过海。
李建国也没兴趣跟他们详细解说太多,就随便敷衍过去:
“说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