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寒为了争取时间,还是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和泗洪县一样,华兴军只是控制宿迁县的广大农村地区,把几乎是一座空城的县城,留给满清朝廷,造成华兴军只是流寇武装,只能横行乡里,无力攻打县城的假象,这也是这个年代无数农民起义军的通病。搜索: 玩家书域 cqwanjia.com 本文免费阅读
宁寒希望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麻痹满清朝廷,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但是宁寒也明白,不能小觑满清的那些官绅地主,比如徐淮海道道员吴棠,就视华兴军为朝廷的第一匪患。
徐淮海道管理着徐州府,海州州,淮安府等广大地区,也算是满清朝廷的高层了。
所以宁寒为了防止意外情况,扩军备战刻不容缓,华兴军自制米尼步枪的事情,还遥遥无期,但宁寒己经开始了华兴军扩充军队的事情。
他并没有等待米尼步枪制造出来以后再进行军队的扩充,毕竟这人可以等枪,可不能让枪等人。
如果等制造出米尼步枪之后,再扩充军队,可能就什么都来不及了,说不定等这些武器制造出来,还要便宜了敌人。
针对华兴军的这次扩张,宁寒计划,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扩张。
把华兴军由原来的一个团一千六百人,扩张到拥有六个团,九千六百人的两个旅,
单纯从人数上看,华兴军整整扩大了六倍,这六个团,每三个团,编为一个旅,一个旅拥有西千八百人,宁寒自认旅帅,下面的三个团,分别由宁远程,骆世舟,李武举三人,各任团长,下面的营长,连长,哨官,队长什么的,还是从现有人员之中选拔,再加以一定程度的控制,完成华兴军军力上的扩张。。
这样一来,如果再加上宁寒准备成立的炮兵部队,这样一来,华兴军就会拥有近万人的大军,成为任何一方势力,都不能忽视的存在。
华兴军这次的扩张,与前几次的扩军,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就是兵员问题,宁寒不再以招募流民,当做兵源的第一选择。。
这次新招募的士兵,宁寒将会以泗洪县和宿迁县,以及华兴军控制的其他地区的贫苦农民,为招募兵员的第一选择,为了吸引这两个县的农民参加华兴军,宁寒结合减租减息运动,对家里有人参加华兴军的农户,宁寒要求地主们收取的地租,不得超过农户租种土地收成的二十分之一。
这个条件,对于那些贫苦的佃农,太有吸引力了,要知道他们租种地主的土地,佃农们最少要拿出一半的收成,给地主交租,而有的地主的地租,更是高达七成,最极端的听说还有上交全部收成的,彻彻底底成为了地主的奴仆。
宁寒这样做,还可以起到减租减息和扩充军队互相促进的作用。
之所以能够促进地主减租减息的效果,是因为毕竟这可是近万人的大军,没有哪个地主敢违背华兴军的意志。
而地主们对华兴军成员二十分之一的地租,无疑是非常有利于吸引贫苦农民加入,有利于华兴军兵员的扩张的,还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地主们是因为华兴军的强大,不得不答应减租减息,而贫农们因为加入了华兴军,所以享受到了减租减息的好处,又壮大了华兴军队伍,无疑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除了兵源与以前大不一样,宁寒还对华兴军的团一级单位进行了调整。
在团一级部队,还是以三个主战营为基础,但是宁寒把辎重运输营改编为勤务营,一个勤务营管辖新兵连,运输连,警卫连三个连。
以前之所以没有设置新兵连和警卫连,单单设置辎重运输营。
是因为辎重运输营的运输手段太落后了,以前的辎重运输营,使用的都是一些老旧的木车,这种木车的木轮,因为阻力大,非常容易损坏,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员使用人扛肩挑的手段,以保证物资的运输。
但是随着华兴号麾下的工厂越来越多,随着铁料的增加,铁制物品的不断增多,一些有用的发明也越来越多。
就在前一段时间,一家机械工厂,终于制作成功了一些简单的轴承。
这些轴承,虽然因为工艺的问题,它们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但就算是这样,制作出来的铁制轴承轮毂,也比木制轮子,可靠太多了。
宁寒知道以后,立刻出了一大笔钱,让那家机械工厂,制作出了很多的铁制轮毂。
而有了铁制轮毂制作的轮子,辎重运输营就不用保留那么多的运输人员了,辎重运输营首接缩编成了辎重运输连。
多出来的编制人员,宁寒设置成一个新兵连和一个警卫连了,加强团级部队的战斗力。
新兵连,顾名思义,就是训练新兵的连队了,宁寒把新兵连,首接设置在了团一级单位,就是可以让团一级单位,自行训练和补充战斗力。
但是宁寒也不担心这些团级部队大肆扩张,超出自己的控制,要知道,部队想要正常运行,那可是一套很复杂的东西。
宁寒只要把每个团的武器和各种供给固定名额,就可以杜绝手下肆无忌惮的扩张人员了,有时候人员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变成一盘散沙。。
以后各个团的战斗力,宁寒都将会是按照拥有米尼步枪的数量,作为衡量这支部队战斗力的标准,而不是单纯的依靠人数的多寡。
警卫连,虽然它的名字叫做警卫连,是用来保护团长和长官的生命安全的,但是警卫连更大的作用,它还是后备队,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后备队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除了对华兴军的兵丁来源和团级单位做了调整之外,宁寒正式把西方兴起的军官培训学院也给建立了起来。
这军官培训学院,由宁寒亲自出任院长,由骆世舟担任总教官,由老秀才,担任文化教员,也算是进行初步的职业化军官教育吧。
这所军官培训学院,专门培训哨官以上人员,除了培训哨官作战能力之外,更是加强了对他们的洗脑,增加他们对华兴军,对宁寒的忠诚。
这第一批的学员,全部来自华兴军现有的这一个团。
学员人选,选择上和以往的原则差不多,华兴军现有所有的哨官以下的人员,都要到这个哨官培训学院培训一段时间。
等到他们这些人培训完毕的时候,他们所有人几乎都会官升一级,连长会变成营长,哨官会变成连长,小队长会成哨官。
至于新的小队长的人选,和上次一样,由新变成哨官的小队长,从自己原来的部下之中,自己挑选,保证指挥的上下通顺。
这次扩军最大的变化就是,宁寒准备大规模列装西洋快枪,近段时间华兴军屡屡作战,并大获全胜,己经缴获了大笔银两,再加上华兴号的财力支持,宁寒准备向洋人购买大批军火武装华兴军,并且己经派人去上海联系供货商。
因为时间紧迫,军官培训学院的培训周期,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然后华兴军就开始了招兵买马的动作。
华兴军这次的扩张,几乎是和地主减租减息运动同步开展的,在华兴军的强势压制之下,地主们纷纷降低了对租种他们土地佃农的收租比例。
虽然地主们降低了对佃农的地租比例,但是一开始他们对华兴军人员,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地租,说什么也不答应,因为这些地租太少了,他们根本无利可图。
但是随着华兴军处理了两个多收华兴军成员地租的地主,其他的地主乖乖就范了,然后宁寒需要的两个师的人马,八千多人,就迅速齐全了,让华兴军的这两个师,迅速撑起了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