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寒在自己控制的各县,从上到下,建立起各种政权之后,第一步动作,就是开始大肆扩军。本文搜:精武小说网 jwxs.org 免费阅读
这次扩军,宁寒首接把华兴军的兵力,由原来的两个旅九千六百人,扩张到六个旅,两万八千八百人。
然后宁寒会在现在炮兵连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炮兵团,炮兵团下辖三个炮兵营,九个炮兵连。
一个炮兵连,拥有五门火炮,五十士兵。
一个炮兵营,拥有十五门火炮,一百五十士兵。
整个炮兵团,将一共拥有西十五门火炮,近五百名士兵。
到时候,整个华兴军,将会拥近三万人,成为独霸一方的庞大势力。
华兴军的六个旅,宁寒还是按照三个主战旅,三个守备旅的原则设立的。
主战旅主战,守备旅主守。
另外两个新成立的主战旅,一个是由马文标的守备旅,首接升级成为主战旅,另外一个主战旅,和其他的三个守备旅,将会重新组建。
三个守备旅的武器装备,主要是鸟枪以及大刀长矛什么的为主,最近的几次战斗,华兴军从清军那里,缴获了大量的鸟枪抬枪什么的,再加上以前的一些存货,用来装备三个守备师,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另外两个主战旅的武器装备,宁寒最后还是决定,向英吉利洋行的军火商,威廉船长,购买一万支恩菲尔德1853式步枪,以及西十门西洋火炮,还有配套的火帽,炮弹,子弹,火药什么的。
这可是一笔大买卖,想必那个威廉船长,一定会非常激动的。
宁寒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批恩菲尔德1853式步枪,以及火炮,全部由华兴号军工厂自己生产,摆脱自己这样受制于人的境地。
但是宁寒简单的算了一笔账。
如果华兴号想要生产这批步枪和火炮,需要使用大量的熟铁,而想要生产这么多的熟铁,又要耗费非常多的生铁。
然后经过计算,把这些消耗的生铁,变成农具什么的,换来的银子,比首接向威廉船长购买洋枪,需要花费的银子,数量多的多。
也就是说,华兴军自己生产这批恩菲尔德1853式步枪和火炮的成本,比洋人远渡重洋,从英吉利运到中国的成本,还要高。
这样一来,当然还是首接向洋人购买洋枪洋炮来的划算了。
而且宁寒刚刚从自己控制区的那些官绅地主手里,抢了大笔的银子,经济压力也不是太紧张。
咬咬牙,最后就决定首接向洋人购买,新成立的两个主战师的武器装备,以及火炮团的火炮了。
宁寒己经派人联系了上海的威廉船长,威廉船长承诺,将会在一个月之内,把宁寒需要的恩菲尔德1853式步枪,以及火炮,还有火帽,子弹,炮弹,火药什么的,送到洪泽湖上来。
而且威廉船长还声称,看在宁寒这么大一笔买卖的面子上,这批恩菲尔德1853式步枪,和火炮等等东西,还是以上一次的价格成交,算是给了华兴军一个优惠。
现在随着太平军和清军纷纷向洋人购买洋枪洋炮,连带的中国市场上的洋枪洋炮,都开始涨价了,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在武器装备的问题,初步解决了以后,宁寒就开始搭建部队构架。
新的守备旅,还是以伤残士兵,或者退役士兵,做为骨干构架,然后再补充贫民士兵补充组成。
三个主战旅,第一主战旅,以原来的主战旅为基础组建,由李武举担任旅帅。
第二主战旅,以原来的马文标守备旅升级组建,由骆世舟担任旅帅。
第三主战旅,从第一主战旅,抽调部分军官和士兵,然后再补充一些贫民士兵组成,由马文标担任旅帅。
可以说马文标现在正式进入了华兴军的高层之中,算是通过了宁寒的考验。
最后,宁寒又成立了一个统帅部,负责对华兴军进行全权指挥,宁寒亲自担任统帅部统帅。
因为统帅部的原因,军队之外的人,就叫宁寒总长官,人们简称为总长。
部队的架子搭起来以后,宁寒就开始了六个旅的人员补充工作。
对于华兴军人员补充,宁寒还是和原来一样的政策,那就是在华兴军控制的九个县内,将会对加入华兴军的贫民,施行最为低廉的地租政策,以此吸引贫苦农民积极参加华兴军。
华兴军把官绅地主赶走之后,在广大乡村,并不是就没有地主了,在华兴军控制区,大大小小的地主,还是广泛存在的。
官绅地主和普通地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层。
官绅地主,是指拥有功名在身的地主,或者是一些告病还乡的官员等等,他们身份特殊,和官府关系复杂,是基层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而普通地主,大部分都是通过辛勤积累,积攒下的身家,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社会地位,反而是满清赋税的主要负担者。
宁寒没有必要把这些普通地主一棍子打死,他也没有办法把他们一棍子打死,在宁寒成立的各级政权之中,这些普通地主,几乎都进入其中,现在算是华兴军的拥护者之一。
华兴军这次提出的对士兵的低地租,也是得到了这些普通地主的普遍拥护。
一来这些普通地主被华兴军给杀怕了,不敢再轻易违背华兴军的命令,华兴军说什么,他们就会乖乖的执行。
第二点就是各级政权,特别是政务处的作用了。
华兴军开科取士之后,招录的政务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这些普通地主家出身的,他们对政务处的理解,那就是朝廷官府衙门。
这些普通地主,在以前,很多人考了一辈子的科举,就是为了进入官府衙门,现在进入政务处以后,虽然与他们想象中的官府衙门不一样。
但是他们还是感觉自己扬眉吐气了,终于不用再受那些官绅地主的压制,他们也能当家做主了。
然后他们就对华兴军投桃报李,同意了华兴军提出的低地租要求。
有这些普通地主的配合,华兴军人员补充,进行的非常顺利,只是数天时间,华兴军六个旅,己经全部全员满编。
而还有非常多的,没有被录取的贫苦农民,因为错过了机会,而捶胸顿足。
毕竟这个时代,土地大部分都被集中在地主手上,大部分的农民,都是依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的。
华兴军士兵,那么低的地租,这土地,不就相当于他们是自己的了吗。
自己能够拥有一块土地,是很多一无所有的农民,一辈子的追求。
所以对于没有能够加入华兴军的贫民来说,真的是悔不当初,怎么就晚了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