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1860世界变局 > 第131 章 拆宗并村

第131 章 拆宗并村

宁寒深知,若要将新纳入版图的沂州府地盘,在短时间内牢牢掌控,必须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手段。本文搜:读阅读 duyuedu.com 免费阅读

新占领的区域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传统宗族势力在乡村中影响力巨大,成为了华兴军实现深度统治的最大的阻碍,于是,宁寒决定在这片新土地上推行一系列激进的举措。

华兴军迅速行动,在沂州各县成立了由自己掌控的政权机构,与此同时,他们将目光投向乡村,开启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变革——拆宗并村。

所谓拆宗并村,绝非简单的村落合并。在那些古老的乡村里,往往存在着数个根基深厚的大宗族,这些宗族凭借着世代积累的人脉、土地和财富,在乡村中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华兴军的第一步,便是打破这种宗族间的紧密联系。他们将这些大宗族按照血缘远近、居住分布等因素,拆分成一个个小分支。曾经在一个祠堂祭祀、听同一族长发号施令的族人,被分散开来。

紧接着,华兴军又将不同宗族的小分支重新组合,合并成新的村庄。

在这个全新的群体中,旧有的宗族势力被极大削弱。华兴军乡村政权顺势介入,在新村庄的规划、管理以及土地分配等事务中,逐步取得了主导权。

通过这种方式,华兴军就能成功地将基层政权和土地控制权纳入囊中,为彻底掌控沂州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兴军之前在刚刚占领没多久的海州首隶州以及淮安府的一些县城之中,均采取了此种策略来削弱当地官绅地主的统治根基,并构建起属于华兴军自身的政权体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华兴军于这两处所运用的方式相较而言较为和缓。他们主要借助威吓、利诱等手段,同时辅以一定程度的军事威慑力,迫使那些掌控着宗族话语权的官绅地主们不得不作出退让妥协。但即便如此,这些官绅地主依旧阳奉阴违,暗中与华兴军相互较劲对抗。历经重重困难险阻之后,华兴军方才好不容易在这两个地域成功地推动了拆宗并村这项工作的开展。

可是对于宁寒来说,第一,他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在山东缓慢而谨慎地推进拆宗并村工作,第二,宁寒是故意把屠刀挥向官绅地主,以吸引清军注意力。

因此,有了华兴军强大武力作为坚实后盾,宁寒当机立断地在沂州府地区强行施行拆宗并村的决策。

然而,这样的变革对于那些大宗族的掌权者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他们失去了往日呼风唤雨的地位,手中的权力和财富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因此,在推行拆宗并村的过程中,抵抗与冲突不断,一些宗族掌权者试图暗中组织力量,抵制华兴军的命令;还有些人甚至与地方上的土匪、流寇勾结,妄图对抗新政权。

但华兴军对此早有防备,他们以强硬的手段镇压了这些反抗势力,一时间,沂州府的乡村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血雨腥风在所难免。

华兴军在沂州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消灭了所有冒出来的反抗势力,顺便还把一些民怨较大的土匪,流寇什么的给一扫而空了。

在众多的事件当中,影响力堪称巨大、导致伤亡情况异常惨重的,莫过于那场发生在费县周家庄的周家庄事件。

当时,华兴军正积极推进着在费县开展的拆宗并村工作。

满清举人周德坤明面上对这项工作表示出顺从与配合,但实际上却是心怀叵测。他暗地里勾结串通起全县的乡绅们,并向他们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

不仅如此,他还巧妙地利用了当地民众对于神灵和祖先的敬畏之心,在各个宗族的耆老中间广泛散布“毁掉祠堂就等同于断掉龙脉”这样极具蛊惑性的谣言。

这种谣言借助着古老而神秘的神权思想,如野火般迅速蔓延开来,成功地煽动起了不少村民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愤怒情绪。

终于,一部分被谣言冲昏头脑的村民,在冲动之下悍然发动了对华兴军所设立的新成立的费县县政府的袭击行动。

然而,面对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的华兴军,这些村民们显然是以卵击石。尽管他们表现得英勇无畏,但在华兴军那犀利无比的枪口面前,最终还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场冲突过后,据不完全统计,竟然造成了接近上千人的伤亡数字,使得整个周家庄都沉浸在了一片悲痛与哀伤之中。

也正是这一震撼人心、伤亡惨重的事件,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将华兴军占领区内所有人那微弱的反抗火苗瞬间扑灭,使其灰飞烟灭。

哪怕是那些原本因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而心怀不满、愤愤不平的官绅地主们,此刻也都噤若寒蝉,丝毫不敢贸然对华兴军所建立的军政府发出半句怨言。

面对如此强势且雷厉风行的华兴军,这些官绅地主们面临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抉择:一是孤注一掷地奋起反抗,但等待他们的结局往往只有一个——被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华兴军无情剿灭;二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乖乖地向华兴军俯首称臣,表示归顺和臣服,以换取暂时的安宁与生存之机。

在华兴军那如疾风骤雨般毫不留情地猛烈打击之下,整个沂州府犹如被狂风席卷而过的麦田一般,毫无招架之力。

面对如此强大且不可阻挡的力量,沂州府内的官绅地主,最终无奈地低下了曾经高傲的头颅,选择了对华兴军俯首称臣。

而在华兴军的支持和帮助下,宁寒也终于在沂州府,建立起了从县到乡、从乡到村的各级机构,并有效的运作起来。

沂州府的局势也就逐渐稳定下来,社会秩序得以恢复,经济也开始慢慢复苏。

在华兴军政府建立各级政权,彻底控制沂州府的同时,宁寒顺势在沂州府招兵买马,新成立了一个守备旅。

这样再加上同时在淮安地区,海州首隶州,泗州,宿州地区成立的西个守备旅,华兴军的兵力,其实己经再次扩张了快一倍,只是这些部队才刚刚拉起架子,还没有战斗力可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