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漕运总督吴棠静静地站立在淮安府城城墙上方的城楼内,他那深邃的眼眸凝视着城外的华兴军大营,面色沉静如水,无悲亦无喜。本文搜:卡卡小说网 kkxsw.org 免费阅读
然而,这份安静却令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吴棠原先所精心布置的一系列防御措施,无一不是以应对华兴军可能发起的强攻淮安府城为核心展开的。
然而,倘若华兴军选择围而不攻的战略战术,那么即便智谋过人如吴棠,此刻也是束手无策。
这位满清漕运总督并非没有尝试过主动出击,他曾怀着一丝侥幸的心理,派遣军队出城前去偷袭城外的华兴军营地。
但每一次这样的行动都如同飞蛾扑火一般,除了在战场上留下满地的冰冷尸体之外,丝毫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战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淮安府城外围的各个县城相继沦陷敌手,这座曾经繁华热闹的城市如今己被彻底围困,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之中。
此时此刻,对于满清朝廷而言,淮安府城己然成为了一处无法挽回的死地。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吴棠其实早在心中对此有所预感和判断。
正因如此,他未雨绸缪地提前在这淮安府城内大量囤积了充足的粮食,其数量足以供整座城中的所有人维持整整一年之久的生计所需。
满清漕运总督吴棠在无数的公开场合,一再表示,他们淮安府城一定要坚持一年时间,因为朝廷会在一年内平定太平天国,等朝廷平定太平天国,就会发兵救援淮安府。
他们在淮安府城拖住华兴军一年,等到朝廷彻底平定了叛乱以后,朝廷一定会对他们淮安府城的所有人大加赞赏,人人都会得到数之不尽的赏赐。
然而,只有他自己清楚,这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安慰罢了。
实际上,在吴棠的内心深处,他深知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别说是一年,即便是两年、三年,朝廷恐怕都难以抽出足够的兵力来援救淮安府。如今朝廷的首要任务乃是剿灭太平天国,唯有将这个心腹大患彻底铲除之后,才有精力调转兵力,全力围剿华兴军。
吴棠判断当前的的局势,最后后得出结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个两三年的时间,朝廷根本不可能平定太平天国之乱。
想到这里,他不禁感到一阵绝望,但作为满清漕运总督,他肩负着守护城池和百姓的重任,绝不能轻易表露出来。
于是,在满清漕运总督吴棠的心底,隐藏着一个从未向任何人吐露过的秘密——他己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哪怕最终要拉着淮安府城内的所有人一同为满清朝廷尽忠赴死,他也在所不惜。
他准备哪怕消耗干净淮安府城中的最后一个人,也要让华兴军被阻止在淮安府城之前,不让其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为朝廷平定叛乱,争取一些宝贵的时间。
在淮安府城被华兴军围困,局势愈发紧张之际,满清漕运总督吴棠为了延长淮安府城的坚守时间,绞尽脑汁,开始实施一系列冷酷至极的举措。
吴棠的第一步计划,便是下达了一道无情的命令:将城中的老弱妇孺全部驱赶出城,任其自生自灭。
一时间,淮安府城的大街小巷哭声震天。白发苍苍的老人,被年轻力壮的士兵强行架着拖向城门,他们浑浊的双眼满是恐惧与哀求;年幼的孩童紧紧拽着母亲的衣角,却被粗暴地扯开,小小的身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怀抱婴儿的妇女,泪流满面,苦苦哀求能留下一条生路,可换来的只有士兵的呵斥与棍棒的驱赶。
吴棠心中打着自己的算盘,他深知这些老弱病残一旦被赶出城,便会成为华兴军的棘手难题。
若是华兴军秉持着仁义精神,接纳这些难民,那么大量涌入的人群将迅速消耗华兴军的物资储备,从粮食到药品,无一不需要额外的供给。
这无疑会给华兴军的后勤保障带来巨大压力,拖慢他们的行军节奏,甚至可能因为照顾这些难民而分散兵力,打乱原本紧凑的作战部署,从而为淮安府城的防守争取更多时间。
而倘若华兴军拒绝接纳这些难民,那么在民众眼中,华兴军便会失去民心,背上冷漠无情的骂名,这对于一向注重形象,试图以正义之师形象号召民众的华兴军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民众的不满与质疑或许还会引发内部的不稳定,间接有利于淮安府城的防御。
紧接着,吴棠又下达了第二条更加残酷的命令:守军必须杀死任何企图进入府城的平民百姓。
这一命令犹如一道催命符,让淮安府城周边的百姓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那些在城外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满心期待着能进入府城寻求庇护的平民,刚一靠近城门,便被守军无情地射杀。有的平民还没来得及呼喊,就倒在了血泊之中;有的家庭,父母为了保护孩子,试图强行冲进城,却被守军乱刀砍死,孩子在一旁无助地哭喊,场面惨不忍睹。
吴棠此举,意在彻底断绝华兴军可能采取的一项策略。
他猜测华兴军或许会驱赶平民百姓进入淮安府城,利用这些无辜民众来消耗府城内的粮食储备,从而不战而屈人之兵。吴棠可不想让华兴军得逞,他要把这种可能性提前扼杀在萌芽状态。
哪怕要背负无数条人命,哪怕会激起民众的愤怒与仇恨,他也在所不惜,在他眼中,守住淮安府城,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平民百姓的生死,不过是他这场战争博弈中的棋子罢了 。
面对这种情况,华兴军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暂时在淮安府城外围安营扎寨,把淮安府城团团围住,等待时机,一举攻克淮安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