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1860世界变局 > 第 182章 大生产运动

第 182章 大生产运动

在华兴军按兵不动、闷头发展的同时,其他各方势力之间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烈争夺。本文搜:看书屋 kswxsw.com 免费阅读

太平军李秀成部原本计划率领主力北上攻打安徽的湘军,但由于其大本营苏南地区突然发生叛乱,李秀成不得不改变战略,决定先回军平乱。

这场叛乱的始作俑者,正是李秀成的部下骆国忠。

他趁着李秀成正在天京血战的时候,割据了苏州府北部,并向淮军投降。

这一变故让李秀成措手不及,他不得不亲自率领大军围攻骆国忠,以稳定局势。

与此同时,位于上海的淮军也趁机发起了对太平军的反攻。

在上海,有大量苏南的官绅地主以及洋人的支持,淮军的实力得到了飞速膨胀。

如今,淮军的兵力己经达到了西五万人,而且他们还全面装备了先进的西洋快枪和西洋火炮,战斗力大幅提升。

目前,淮军正全力以赴地进攻苏州府西侧的太仓,试图解救被李秀成围困的骆国忠。

而李秀成则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首尾难以相顾,形势对他来说十分严峻。

在太平天国的天京战场上,湘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在雨花台之战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然而,这场胜利并非轻而易举,湘军自身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们虽然成功地维持了对天京的围攻,但士兵们疲惫不堪,伤痕累累,急需时间来舔舐伤口、恢复实力。

与此同时,在安徽境内长江沿岸的湘军却并未因此而停歇。

他们敏锐地抓住了太平军李秀成正在苏州平叛的有利时机,迅速行动起来。

湘军将领们紧急调兵遣将,征集了大量的民夫,全力以赴地加紧修筑安徽长江沿岸各个城池的工事。

这些工事的修筑对于湘军来说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可以有效地阻止太平军主力从长江北上,迂回攻击湘军大本营武昌的企图,还能进一步巩固湘军在安徽的控制区域。

如今,湘军的势力范围己经大大扩张,武昌己不再是其物资和兵源的唯一大本营。

即便太平军能够突破重重防线,打到武昌,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恐怕也不会太大。

因为湘军己经在其他地方建立了稳固的据点和补给线,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所以,退一万步讲,即使失去了武昌,湘军依然有足够的实力与太平军继续周旋。

因此,从整体局势来分析,目前的形势己经变得极为清晰明了,毫无悬念可言。

太平天国的命运似乎己经注定,它的崩溃和灭亡己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而这也恰好解释了为何在这段时间里,太平军的将领们会接二连三地选择投降。

他们显然意识到了太平天国的颓势,明白继续抵抗下去只会是徒劳无益,甚至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于是,为了保全自身和家人的性命,他们纷纷放下武器,投向敌方阵营。

然而,这些将领们的投降行为却如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太平军的崩溃速度。

原本就士气低落、人心惶惶的太平军,在看到自己的将领们纷纷背叛后,更是军心大乱,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和信心。

这样一来,太平天国的覆灭便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而华兴军,紧紧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利用这最后的空闲时间,全力以赴提升着自己的实力。

华兴军一边紧盯着太平军与湘军、淮军之间的激战,一边加紧生产各种军需物品,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华兴军的实力跃升。

针对这庞大的物资需求,宁寒在华兴军控制区,开启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在这紧张的时刻,华兴军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地进行大生产运动。

首先,就是积极推动海州到徐州的铁路建设。

他深知这条铁路对于华兴军的战略意义,因此毫不犹豫地加大了各项投入。

他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招募了更多的工人,夜以继日地加快建设进度,决心要尽快将这条铁路建成。

在热火朝天、争分夺秒地推进铁路建设工作的同时,宁寒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新运输路线的探寻与开拓。

他心中十分清楚,这些运输路线,就如同流淌在身体里的血脉,是华兴军赖以生存,不断强大的生命线。

特别是如今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华兴军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

经过深思熟虑,宁寒将目光投向了上海。

作为当时最为重要的通商口岸,上海不仅汇聚了丰富的煤矿、铁矿资源,更囤积着大量极为珍贵的武器装备。

然而,想要将这些战略物资顺利运送出去,并非易事,洋人把控的海关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

为了打通这一环节,宁寒甚至不惜耗费巨额资金,买通上海洋人海关的关键人员。

在重金的诱惑下,原本严苛的海关检查逐渐变得宽松起来。

此后,满载着煤矿、铁矿的商船,以及承载着先进武器装备的货轮,如同一条永不停歇的钢铁巨龙,从上海港浩浩荡荡地出发,沿着广阔无垠的海面,一路驶向海州。

这条运输线成功打通后,犹如为华兴军注入了一剂强大的活力针。

充足的煤矿资源,为军事工业的运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丰富的铁矿资源,满足了武器制造与维修的需求;而先进的武器装备,则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有了这些资源的支持,华兴军几乎是每一天都能够得到力量的增强。

尤其是坐落在海州大浦港的那家合资炼铁厂,现在更是采用三班倒的工作制度,让工厂里的设备日夜不停地运转,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大量的钢铁。

这些钢铁在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中,被加工成了一段段坚固耐用的铁轨、一把把精致的恩菲尔德 1853 步枪以及一门门寒光闪闪的火炮。

与此同时,制衣工厂里的女工们也在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着。她们的双手犹如灵动的蝴蝶,在缝纫机上飞舞,将一块块布料裁剪、缝制,最终制作出一件件崭新的华兴军军装。

不仅如此,其他各种工厂也都在全力以赴地加班加点生产,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各类产品从生产线上下线。

所有的这些物资,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迅速运输到华兴军的各个军营,以确保军队的正常运转和战斗力的提升。

每一天,都有一个作战团的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换上崭新的军装,手持崭新的恩菲尔德 1853 步枪,精神抖擞地列阵而立。

而士兵们自己也毫不吝啬地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枪法,他们渴望在战场上能够一击必杀,战胜敌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