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1860世界变局 > 第 184章目标庐州

第 184章目标庐州

在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华兴军的军容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简首可以用“一日三变”来形容。本文搜:吾看书 5kanshu.com 免费阅读

各种先进的军用装备如潮水般涌入,迅速列装到各个部队,使得华兴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不仅如此,华兴军还成功地消化吸收了刚刚投靠过来的近五万捻军,将他们融入到自己的体系中,进一步壮大了自身的实力。

然而,就在华兴军蓬勃发展之际,南方的太平天国内部却再度掀起波澜。

李秀成在尚未平定苏南叛乱的情况下,面临着洪秀全的一再逼迫,最终不得不率领太平军主力离开苏南,只留下一部分军队继续进攻苏南叛军。

这一切的起因,要追溯到骆国忠在苏州府北面的常熟叛变。

当时,洪秀全命令李秀成率军北上,攻击湘军的大后方,以减轻天京的压力。

但李秀成却并未听从这一命令,而是选择先一步平定苏南叛乱,所以花费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全力围攻常熟的骆国忠叛军。

经过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李秀成终于攻克了常熟外围的制高点,眼看着常熟即将被攻陷。

然而,就在胜利在望之时,洪秀全对李秀成的猜疑却也达到了顶峰。

他甚至暗中向李秀成下属的将领派出使者,如果李秀成再不听令行动,就把李秀成当场斩杀。

在洪秀全的催逼下,李秀成不得不率领主力大军,返回天京,准备从天京附近,渡江北上,进攻湘军的大后方。

而随着太平军主力北上,安徽地区的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宁寒也要迅速做出应对,保护并且扩大自己的利益。

最后宁寒经过深思熟虑,准备趁着李秀成进攻庐州府南部的时机,集中兵力,进攻庐州府的北部。

而且这次军事行动,宁寒心中早有盘算,他的首要目标并非寻常的争夺城池、扩大地盘那般简单。

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城池和土地虽重要,但在宁寒看来,唯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所以,此次行动,他将尽可能地歼灭湘军的有生力量,作为重中之重。

在宁寒的心里,他始终把湘军和淮军,视为自己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敌人,自己要抓住任何机会,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他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削弱湘军和淮军,并且同时增强自己的力量,他相信,有朝一日,自己一方的力量,一定能够彻底压过对方,让湘军和淮军再也无法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威胁。

如今的庐州府,可谓是重兵压境,湘军如乌云般密布于此。

庐州府南部的湘军,由曾国藩亲自坐镇指挥,他调遣了大量兵力,严密布防于各个要地,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目的就是要阻止李秀成从这里发动对湖北的进攻。

与此同时,庐州府的北面同样戒备森严。

湘军统领李续宜在此统一调度各路大军,负责防守庐州府北路。

他的任务有二:一是防止李秀成继续向北推进,二是阻止华兴军南下,以免其与太平军相互勾结。

针对自己的任务,李续宜精心设计并建造了庐州府北部防线。

李续宜亲自率领近万名精锐士兵,稳坐庐州府城,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给整个防线带来了坚实的保障。

在庐州府城北面,庐州府与凤阳府定远县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名为炉桥寨的战略要地,这里地势险要,是从凤阳府进攻庐州府的必经之路。

李续宜特意派遣部将成大吉率领三千人马驻扎于此,牢牢守住这个咽喉要道。

在庐州府城东面,有个小镇叫做六丈镇,小镇虽然不大,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正好处在从滁州进攻庐州府的交通要道上,可谓是咽喉之地。

李续宜的部将周宽世和毛有铭率领着一千名精悍的士兵,驻扎在这个地方。

而在庐州府城南面,同样有一处关键的据点——二十里铺,这里距离庐州府城仅有二十里之遥,是庐州府城保持与后方联系的重要通道。

李续宜部将萧庆衍和蒋凝学率领着另一支千人队伍,驻守在这个地方,守护着这条生命线。

针对华兴军那堪称压倒性的武器与火力优势,湘军将领李续宜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他的统一调度与精心策划下,庐州府城,以及周边三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地点,迅速且有条不紊地修建起极为牢固的防御工事。

这些防御工事设计精妙,布局严谨,均采用三道壕沟将营垒环绕起来的结构。

每一道壕沟宽达数丈,深度亦极为可观,足以成为敌人难以跨越的障碍。

在每道壕沟的前方,都修筑起与之相配套的壕墙。

壕墙由夯实的泥土混合着碎石、木材筑成,坚固异常,高度恰好便于守军隐蔽与射击。

一旦华兴军发动炮击,守军便能迅速躲进壕沟之中。

壕沟内设有多个隐蔽的猫耳洞,不仅能为士兵提供庇护,还设有简易的物资储备点,确保守军在躲避炮击时的基本需求。

当华兴军步兵发起冲锋,守军则迅速登上壕墙,依托有利地形,用手中的枪炮向冲锋的敌人射击,凭借精准的火力对华兴军士兵造成大量杀伤。

在整个防御体系的最深处,便是守军的营垒。

营垒由厚重的砖石建造而成,围墙高耸,设有多个瞭望塔和射击孔,全方位保障营垒的安全。

营垒内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和弹药,堆积如山的粮草与一箱箱整齐排列的弹药,为守军与华兴军进行长期对峙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这些储备物资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分类明确,便于守军随时取用。

整个防线以庐州府城为核心,各个防御工事之间通过烽火台和快马传递消息,能够迅速实现策应与支援。

华兴军若妄图攻击庐州府城,就必须先突破外围的这些防御节点。

而这些防御节点,凭借其坚固的工事和严密的布局,必定会让华兴军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每一寸土地上,都会成为华兴军难以逾越的难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