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越战:浴血南疆之侦察连 > 第 8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 8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二连的冲锋,被越军交叉火力压制在峰顶的前沿。搜索:小说魂 xiaoshuohun.com 本文免费阅读

特别是敌阵中十几挺轻机枪,“哒哒哒哒哒”不停的疯狂扫射,冲锋的战士,只要稍一露头,立即被点名。

一营长:

“炮兵,给我狠狠的打!”

六门82毫米无后座力炮猛烈向峰顶发炮,几轮射击下来,发现效果并不大。

期间,越军也向炮兵发射火箭弹,但越军使用的都是老旧型号的苏制RPG火箭筒,射程非常有限,结果都成了供一营战士欣赏的烟花,白白浪费了弹药。

敌人的交叉火力网依然密不透风。

在多次战斗中大显神威的82毫米无后坐力炮,在帽子峰战斗中,作用并不明显。原因是,标距离太远了。

这款武器都是在攻坚战斗中,用作摧毁敌人的坚固火力点,能够发挥出关键的作用。比如近距离打暗堡,一打一个准。但有一个前提,射程必须在两三百米以内

帽子峰的敌人,并没有坚固的工事,敌人分散在宽大的正面阵地上,依托的是单兵掩体,多点射击,组成了火力网。

炮兵阵地离帽子峰有西五百米,理论上,这种距离也在炮火的有效射程内,但准头就打了大大的折扣了。

挤在唯一一条通向帽子峰的通道上,二连的战士。被敌人的火力压得进退不得,被动挨打,抬不起头来。

两边依然是雷区,无法迂回,无法包抄,形势非常严峻。

82毫米无后坐力炮,在200米以内,射击精度的确很高,但距离超过了300米,射击效率就大大降低,炮弹打出去后,打哪算哪,全凭运气了。

几十发炮弹,落在几万平方米的敌阵爆炸,这样的炮火密度,也就被越军当做烟花来欣赏了,作用微乎其微。

一些作战经验丰富的越南老兵,都被我军的炮火炸得成精了,据说,这种经验丰富的越南老兵,就算没有坚固的防炮工事,也能借助炮弹坑躲避炮火的袭击。

一发炮弹爆炸以后,他就迅速跳到这个新炸出的弹坑里面去,然后依次往新弹坑里面跳。

新弹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概率是安全的,如果不是密度非常大的炮击,是很难出现2发炮弹重复落在同一个地点的。新炸出的弹坑,安全系数高达90%以上。

经过几轮射击,炮弹都快用完了 ,敌人的压制火力依然不减。

炮兵排长焦急的向营长报告:

“报告营长,炮弹快用完了,只剩下20发了!”

“要不,让我带两门炮突到前面去,抵近射击。”

炮兵排长向营长请战。

敌人的机枪火力点依托的都是单兵掩体,点多面广,就算让炮兵冒险突前,炮弹有限,作用也不大了。

再说,敌人的压制火力这么猛,让炮兵扛着笨重的炮管和炮架,从一条狭窄的通道突前到敌阵两百米以内,这等于让炮兵去实施自杀式进攻,根本就不现实。

只有一条通向帽子峰的通道,两边依然是情况不明的雷区。除了向前冲,又没有别的选择。

一营长犯难了,开战以来,从来没有这么憋屈过,没有大炮支援,也无法实施穿插迂回的好拿手好戏,他急得满头大汗。

要是以往,早就呼叫大炮支援解决问题了,但现在,师属的重炮群全在梁山前线,远水救不了近火。

一营长用望远观察着前方的情况,正在焦急万分的时候,他发现了意外的一幕。

被压制在前沿的两个二连的战士,手持火箭筒,匍匐爬行了十几米后,然后射出一发火箭弹,火箭弹拖着尾焰,准确命中,干掉了敌人的一挺机枪,接着是第2发火箭弹射出,又一挺敌人的机枪哑火。

“好!”

拿着望远镜的一营长,激动的握拳大吼了一声。

敌人发现了这个火箭筒手,集中机枪火力向他扫射。密不透风的弹雨向他泼面而来。

一营长看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这名战士的处境太危险了!

不幸的是,打了两发火箭弹以后, 这个火箭筒手很快就在敌人疯狂扫射中,中弹牺牲了。

跟在他身后的火箭筒装弹手,迅速爬上前,接过了战友手中的火箭筒,瞄准敌人的机枪火力点又是一发,准确命中目标,在这种能射穿坦克装甲的火箭弹面前,机枪手被击中, 连人带枪都炸飞到爪哇国去了。

接下来,一营长从望远镜里,目睹了他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感人一幕:

这个战士装好了第二发火箭弹,正在瞄准目标,只见他的头突然向旁一歪,他头部中弹了!

两三秒钟以后,这个头部中弹的战士,居然用尽毕生最后的一点力气,顽强的抬起头来,并扣动了火箭筒的扳机,火箭弹呼啸而出,击中了敌人一个机枪火力点。

随后,战士一头扑在地上,一动不动,牺牲了。

营长只觉心中犹如心中遭受了一记重锤,多么勇敢的战士啊!

战后查明,当时,火箭筒手被子弹打中头部,子弹从前额进入,从另一侧的耳后穿出。

这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战士,战后被追记一等功!

火箭筒!

一营长灵光一闪,在这样的场景中,对付敌人的机枪火力点,火箭筒比无后座力炮更有用!

用机枪对付敌人的机枪火力点,作用是很有限的,就算把敌人的机枪射手打死了,很快就会有第2个人顶上操纵机枪射击。

要摧毁敌人的机枪火力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机枪炸坏,釜底抽薪!

每一个连都有一个火力排,每一个排都有三个火箭筒班!

69式40火箭筒,原本是用来对付装甲目标或者坚固掩体的。

现在,一营长发现,由于它携带轻便,成了在帽子峰这种特定的战斗场景中,对付敌人机枪阵地的神兵利器!

一营长下令:

“传令下去,一连三连的火箭筒手立即向前移动!快!”

命令用接力的方式向后方传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