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越战:浴血南疆之侦察连 > 第172 章。分区清剿

第172 章。分区清剿

大国部队在平高打扫战场时发现,除了死去的越南士兵,活着的人没见到几个,整座城市就如同一个炼狱。免费看书就搜:爱上中文 wanben.info

其中的一些发现,更是让大国军人愤怒不己。

整座城市,与大国有关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学校,医院,桥梁,到处雕刻着大国援建的字样。

文近勇的司令部,伙房里还剩下几包还没吃完的大米,麻包上赫然印着:G国大米。

遗弃在司令部的吉普车,是文近勇的座驾,是大国新款的B京牌越野吉普车。当时大国部队中,师级指挥官也坐B京牌吉普车,但却是老款的,比文近勇的座驾落后了一代。

在文近勇的作战室里面,发现了一本汉越双语版本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曾经有一个说法,自卫反击战时的大国部队,就像跟自己的影子在作战,这种说法其实有一定道理的。

在文近勇的床头,发现了一本汉文版本的《论持久战》。

这一切都在表明,文近勇一首到逃跑前,都在吃着G国的大米,开着大国赠送的车,研究怎样利用大国的战术,去对付大国一一昔日的老师和恩人。

忘恩负义虽然是大国的成语,但却被小越南用行动诠释到了极致!

那时候的大国,自己的老百姓都在饿肚子,却把好东西给了小越南。

都说拿东西去喂狗,狗都会摇摇尾巴,但大国掏心掏肺支持越南换来的却是恩将仇报,东西喂了狗,尾巴没见摇,还狠狠的咬你一口。

31军负责平高西部山区的清剿工作,军指挥部将负责清剿的区域分成三部分,三个主力师,每一个师负责一部分。

81师负责的区域叫黄连山,方圆十几公里,大小山头几十个,山高林密,溶洞岩洞密布,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为了方便清剿,81师成立了前线指挥所,由己经出国的副政委黄洪担任总指挥,统一指挥清剿。

21号晚,杨华率领的坦克编队,西进途中遭遇反坦克堑壕和地雷阵,没有按时到达目的地。

22号上午,部队派出工兵班,在1公里的长度上排出了地雷125颗,终于打通了前进的道路。

22号中午,坦克编队到达黄连山附近时,接到了81师前线指挥部的最新指令:

部队选择有利地形设防,等待帅主力到达,完成对黄连山的分割包围,相机清剿残敌。

侦察大队迅速派出精干力量,摸清黄连山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敌情分布,为全师的清剿部队提供作战指南。

重任又落到了侦察大队的肩上。

杨华命令:

挑选侦察兵的骨干,组成两支侦察分队,乔装成越南人民军,陈彪和林霄各领一支,首先对黄连山区域的越南村落进行摸底。

黄连山,山脚有十几个越南村庄,山中也有散落的民居。

越军既然上山打游击,不可能封闭待在山上,必然会与越南的民众有联系。

两支侦察小分队迅速成立。全部是从师侦察连挑选的骨干。

陈彪率领的小分队,由一名排长,两名班长和11名侦察兵组成。全部穿上越南人民军的服装。

两天前,陈彪率领侦察分队抓获了一名越军少尉军官,弄清楚了他的身份:

347师123团团部少尉司务长,阮文杰。

陈彪让一名懂越南语的桂籍侦察兵,换上阮文杰的少尉军服,带上他的军官证。主要是想利用他事务长管后勤的身份,借着找给养的名义,与越南民众接触,了解山中的情况。

这个桂籍侦察兵叫韦坚,原来是某边防部队的一名班长,家在越桂边境的一名小城,自幼经常与越南人打交道,未入伍前,经常到越南赶集,一口流利的越南话,完全可以乱真。

81师成立侦蔡大队执行穿插任务时,调入了多名懂越语的战士,韦坚是其中之一。

为了应付特殊的需要,小分队的两名班长依然带上了微声冲锋枪。

陈彪带着小分队,沿着黄连山脚,一连找了几个越南村庄,都找到了当地人。

平高城内的老百姓是全部撤走了,农村地区的老百姓,还有一部分留在村中,但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年轻人还是上山当民兵,打游击去了。

原来,越南人去当民兵,全部是强制性的,不去将面临坐牢的后果,甚至被处决。

越南人对这支“人民军”没有丝毫疑心,叼着香烟,流里流气的“少尉”韦坚向他们了解情况时,他们基本上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这些老弱病孺提供的情报,价值都不大,陈彪决定,上山侦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