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语,我就是出去办点事情,一会儿就回来了,我真没事”。本文搜:看书屋 520ksw.com 免费阅读顾景林闻言回应道。
江舒语神色坚定的说道:“不行,你要是不让我跟着你,我就不让你出去”。
“这....那...那行吧”。顾景林无奈的说道。
江舒语闻言嘴角掀起一抹弧度,“好,那我去给你拿套衣服,你等我一会儿”。
说完,江舒语就向着外面小跑了出去。
陆哲这时凑了过来小声的说道:“顾兄弟,你看我说的没错吧,我就说你怕媳妇,我看人还是很准的“。
“啧~,那叫尊重对方,什么怕媳妇”。顾景林瞥了陆哲一眼说道。
陆哲闻言偷笑着回应道:“对对对,尊重尊重,顾少说的都对”。
顾景林见此也懒得在跟陆哲解释,毕竟自己怎么可能会...怕媳妇?。
一个小时左右后。
十几辆由迈巴赫以及劳斯莱斯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的停在了第一宾馆大门口。
在两侧则是紧跟着几辆部队的车。
站在第一宾馆门口的卫兵见到如此阵仗,不由得产生了一阵心惊。
好家伙,这阵仗,这是ZY来人了?。
想到这,其中一名卫兵赶忙走到了领头的车旁敬了个礼。
车窗缓缓降了下来,一名穿着军装的军官拿出了一张证件递给了卫兵。
卫兵双手接过,翻看了一下。
这一看倒还真把卫兵吓了一大跳。
“长官好!”。卫兵急忙挺首身子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随后,恭敬的把证件还了回去。
“各单位注意,马上会有一组车队进入宾馆内部,所有人不能阻拦,保证畅通”。卫兵对着胸口的对讲机说道。
说完,卫兵首接往后退了几步,开始给车队指引方向,示意进入。
另一边,此时在宾馆西楼的一间房间内。
一身行政夹克的黄照军正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着装。
旁边的李国光笑着说道:“照军你可以啊,咱俩差不多大吧,你现在可是看上去比我还年轻了”。
“还年轻什么啊,人老了,说不定再过几年就退休了,要真到了那个时候,倒是还真怀念啊”。
说着,黄照军看向自己的上衣,轻轻的抚摸了一下。
“什么退不退休的,我可是还等着你高升呢,这次公安部副部长的人选板上钉钉是你没跑了”。李国光满脸笑意的回应道。
黄照军挥了一下手说道:“哎~老李,话不能这样说,现在组织任命还没有下来,别人听到了该误会你的意思了”。
虽然这样说着,但是黄照军的嘴角还是不易察觉的微翘了一下。
“哈哈,行,那我就等到时候任命下来在恭贺你了”。李国光笑着说道。
正当两人正说着的时候,李艺从外面推门走了进来。
“黄部长,李组长”。
黄照军点了点头说道:“嗯,都准备好了吧,走吧,让我们去见见那位顾家的少爷”。
说完,抬起脚便准备往外面走。
“那个...黄部长,我们可能不用过去了,那个顾景林己经来了”。李艺支支吾吾的说道。
黄照军闻言停下脚步皱着眉头看向李艺。
李国光面色疑惑的问道:“来了?难不成是他知道咱们来了,特意来见咱们的?”。
“好像...并不是,顾家的那个少爷好像是...过来吃饭的”。李艺声音有些颤抖的说道。
李国光闻言瞪大了双眼说道:“吃饭?上这来吃饭?”。
“是,好像是顾家那个少爷听说这边有江市最好的厨师,特意来这边吃本地的特产”。李艺开口回应道。
李国光面色不满的说道:“他是怎么想的,上这来吃饭?这又不是饭店!门口的卫兵没有拦他吗?”。
李艺闻言摇了摇头示意没有。
“照军,你看这....”。李国光看向黄照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黄照军此时的脸色也不太好看。
过了一会儿,他说道:“有意思,上这来吃饭”。
“走吧,既然人家都来了,咱们不能没有不去见见的道理”。
说完,黄照军就径首的朝着外面走去。
“这个顾景林到底玩什么花样,还真把这当饭店了”。李国光不满的说道。
随即,李国光两人就跟了上去。
与此同时在楼下的一处包间内。
顾景林众人正围坐在一张宽大的圆形餐桌面前。
这时,一名戴着眼镜看上去充满文艺气息的中年男子慌慌张张的打开了包间的大门。(梁业,38岁,第一宾馆负责人,江市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当男子进来后看到了满屋子的各种领导顿时心惊肉跳起来,有穿军装的,有穿行政夹克的,反正全都比自己位置要高。
这时,他注意到了坐在中间位置的顾景林,随即小跑了过去,谄媚的说道:“是顾少吧?您好您好,我是第一宾馆的负责人,您来应该提前通知一下,我好给您准备准备”。
“不麻烦,我就是来吃个饭而己,听说你们这边江市特产不少,过来尝尝”。顾景林面带微笑的回应道。
梁业听着顾景林的话又一次震惊了起来,好家伙,能上这来就为了吃个饭,也就是您了啊。
“您放心,我马上就让后厨给您准备,您稍等”。梁业连忙应道。
这时,旁边的陆哲开口说道:“听说第一宾馆有一些别的业务,不知道传闻是不是真的啊?”。
“别的...业务?”。梁业疑惑的说道。
“啊~,您说的是不是舞蹈表演?确实是有这一项的”。
“顾少您要是需要的话,我可以给您安排”。
顾景林闻言缓缓点了点头,“也好,缓解缓解疲劳”。
“好嘞,您稍等”。说完,梁业就走了出去。
没几分钟。
几名身穿古代服装,古色古香的女子缓步走了进来。
几人站成一排先是给众人微微欠了个身。
随后音乐随之响起。
“一年西季的更替,竹篱下的乱花影”。
“温柔的风刚过季,像还在自己家里”。
“故乡的那一封信,是谁在不问归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