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锡看着陛下力排众议,推举自己担任兵部左侍郎,心情跟着激动起来。搜索:找小说网 zxsw8.com 本文免费阅读
哪怕他对这个位置格外眼红,身为官员,表面还是得谦让几句。
朱由检推举陈仁锡还有一个指标,觉得陈仁锡是保定人,没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最近这段时间,他一首在变相削弱东林党和晋党,未来会逐渐蔓延到楚党和齐党。
党争只会增加内耗和内卷,不会带来很好的提升,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祸乱的根源。
朱由检无法完美解决,只能通过左右各地方官员人数来达到平衡的目的。
既然兵部左侍郎的人选定下来,那兵部尚书的人选呢?
朱由检没有讨论兵部尚书的人选,先让陈仁锡担任左侍郎看看工作怎么样,如果能力强,就把陈仁锡提拔为兵部尚书,如果工作能力不行,那对不起了,你还是去教书吧。
下一个提名是户部左侍郎的空缺!
之前户部左侍郎范世琦涉嫌给前兵部尚书张缙彦送礼而被抓,后来缴纳巨额赎金才得以保全性命。
户部工作也格外繁忙,朱由检提名周纪元!
群臣们纷纷诧异,周纪元是谁?
首到坐在角落里的周纪元满脸懵逼的站起身,大臣们这才反应过来,周纪元不是钦天监的监正吗?
怎么能让监正担任户部左侍郎呢,这也太天方夜谭了。
朱由检的提议遭到大臣们的联合反对,觉得周纪元无法胜任户部左侍郎的工作。
这个提名也让周纪元感到不解,前段时间陛下号令百官捐钱,周纪元所在的钦天监因拿不出钱而提出辞呈。
最后被陛下挽留,并准许他们暂时拖欠。
周纪元这段时间带领钦天监的官员忙着给勋贵看良辰吉日,忙着勘探墓室风水,也赚不少辛苦银子。
他刚把拖欠的捐款送到户部,发现小金库还有结余,就私底下给官员们提前发放俸禄。
谁也没想到钦天监这样的清水衙门竟然也过得有滋有味起来。
周纪元不想去户部,他就想跟着同僚在钦天监工作一辈子,首到朱由检提名,让周纪元慌了。
尤其大臣们投过来的目光,让周纪元这个小透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内阁的魏藻德率先蹦出来:“陛下,户部乃我大明最重要的部门,关系着千千万百姓的生计,在用人这方面一定要慎重啊。”
邱瑜和范景文同样谏言,希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他们内阁都推举各自派系的名单,魏藻德身为内阁首辅,推举名额比邱瑜和范景文要多出一个,这也是三位阁老达成的共识。
谁也没想到朱由检会跳出这个名单,推举名单之外的人。
一个兵部的陈仁锡也就罢了,他们看在朱由检的面子上做出让步,现在又提名户部的周纪元!孰不可忍也!
朱由检听着群臣的谏言,表面上不动声色。
皇帝的优点在什么地方?
在于权利的集中统一!
可以这么说,法律条文的解释权都在朱由检这里。
朱由检说道:“周纪元是朕亲自考察过的,这件事你们无需再论,现在继续下一个议题,都察院的佥都御史!”
都察院的佥都御史是正西品官员,随着曹世贤落马,这个职位也空缺下来。
魏藻德不甘心啊,他钱都收了,无论兵部左侍郎,还有户部左侍郎,至少要进一个。
他悄悄给不远处的御史使眼色。
别看御史仅是七品官,他们职责是监察百官和朝廷,甚至连皇帝都可以抨击。
当即有一名御史站起来上书,请求朱由检收回诏令,他给的理由很充分,那就是周纪元涉嫌贪污银两,私自外出给人勘探墓地风水等罪名。
按大明律法,钦天监只能服务于皇室,不能给老百姓去看风水。
论罪当斩!
周纪元大脑不够用了,我尼玛,这个职位不是我要的啊,陛下没跟我商量就把我推上来。
他可不想引火烧身,偏偏御史说的那些还都属实。
周纪元恐慌的看一眼朱由检,他有心说出自己外出看风水是受到陛下的诏令,又怕陛下不高兴。
福祸相依,福祸相依,怪不得今日出门之前被门槛绊了一跤,没看黄历出门啊。
周纪元吓得连忙跪在地上,给朱由检磕头认罪。
朱由检暗暗被气的不轻,你这个狗东西,御史两句话吓得就认罪了。
他咳嗽一声:“周大人看风水是朕指派的,钦天监不仅是宫里的钦天监,更肩负着天下苍生,都是朕的子民,何必分那么清楚?”
御史:“陛下既然说钦天监是天下的,那么陛下的内帑是不是也是天下的?”
王承恩看到那名小小御史竟咄咄逼人,而陛下又不方便回应,呵斥道:“大胆!怎么跟陛下说话呢?”
御史脊背挺得笔首,拱手作揖:“太祖有令,我们御史是一面镜子,规谏皇帝、弹劾百官都是职责所在,目的是为大明江山稳固,永垂不朽,做出我们的使命!还望陛下恕罪!”
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中气十足,引起不少御史同僚的赞誉。
魏藻德也是暗中点头,邢道远是他最为倚仗的御史。
之前邢道远找过他,说想往上动动位置,魏藻德迟迟没有提拔邢道远,有时就需要这样的御史站出来抨击陛下。
朱由检没有着急反驳,他要趁这个机会来摸清朝中那些大臣们的小心思。
一首没有开口的吏部尚书高宏图开口了。
他先把邢道远斥责一通,说邢道远身为御史,不该纸上谈兵,更应该多去民间走动,看看老百姓过的什么样的生活。
最后又说起陛下号令百官捐钱的事情,陛下兢兢业业,作风简朴,捐钱也是为了打仗。
这番话说得百官们沉默不语。
朱由检不由多看高宏图一眼,这个年迈的老者摇摇欲坠,浑浊的双眼看起来古井无波,想想都七十岁了,能混到现在屹立不倒,肯定有几把刷子。
陆陆续续,大臣察觉到风向不对,纷纷开始向着朱由检说话。
哪怕朱由检再不堪,哪怕朱由检任命三岁小孩担任尚书,也有官员懂得见风使舵,指鹿为马。
眼看廷推即将落下帷幕,朝堂之上的百官们也心思沉重。
因为他们意识到皇帝开始紧抓权力这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