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晋察冀小民兵 > 第11章 捡漏的游击第一战

第11章 捡漏的游击第一战

9月10号张村村口的刘宅迎来了主人。?x-q^k-s¨w?.\c^o′m′夫妻两人带着几个伙计赶着辆西轮货车过来的。问起孩子,说住姥姥家呢。

那个很漂亮的刘太太自从去保定待产后就一首没回来过。只是时不时的她妈妈、弟弟会过来收拾一下院子和屋里。去年的秋收、今年的麦秋也都是她弟弟过来雇的本村短工。主家刘铭很长时间没在村里出现过了。

当天晚上,刘铭去拜会了村长。提出想用自己名下路边、村口的零散好地,换村后山沟里的地和山边的地,这样就能和他名下山边的地联成一片。具体比例他也不懂,就请村长帮他处理。临走,留下二十元钱。

第二天村长就忙了起来,到秋收结束就将张村距山五十米内和村后山沟里的地全换到了刘铭名下。

因为此次换地涉及全村近半户数,算皆大欢喜,除了大多数人说起这事,都会骂刘铭句人傻钱多。但对刘铭也有个好处,之后几年他在这村想找人帮忙,对方都极为配合。

当晚开始,在不为人知的地下,刘铭等人只要在张村,都会忙起来。

刘铭计划将从家里通往早建好的山边看秋小屋下的地道拓宽、加固,再将地道向山沟里延伸。

明年春天开始,将在山沟里种满柿树、松树、柏树,地里统一种玉米、高粱,形成青纱帐。

刘铭前世记忆里的全城西边的封锁沟就在张村村东不远。封锁沟起来后,他会将地道挖过封锁沟,这样他要有行动,从刘庄走山顶到山沟里下地道,通过封锁沟后就进了日占区,一路都不易被敌发现。

从敌后回来,既可以在张村打尖,也可以利用地道甩开追敌。

但在外人眼里,刘铭希望将来张村刘宅就是一个保定小老板在乡村置办的一份小产业。偶尔会回来住两天,农活会雇佣本村短工,出产会运走补贴家用。街坊邻居关系不错,不会让流氓地痞或小孩子祸害家里。也不会有人想着去占空屋。

之后的几天,乡亲们偶尔会看到他们出门,或会看到他们进门。每次都是刘家主带着媳妇和几个带枪的伙计护卫。

大路上出行的人多有带枪护卫,乡亲们倒没什么怀疑的。

也在这段时间,从张村向北沿着山边的农民多有注意到有三五个带枪的男女或赶着大车,或骑着洋车在路上走走停停,高兴了还会爬上山,甚至有人听到他们在山上砸石头。_j!i′n*g·w,u′x·s+w~.¨c_o,m*

偶有人聊起来,乡亲们多是摇头叹息闲人真多。得吃的多撑才会有精力在这样的市道爬山玩。

9月13号,位处全城县城向西进山必经的赵村村口和张村村口各建起一个29军检查站,各有五个全副武装的29军士兵租住在了村口人家。在这家临街的房上架着一挺轻机枪。每天天亮上岗,晚上八点多才下岗。

他们并不干涉正常的人、货流动,只拦截过路的小股士兵,只要拿不出正规手续,一律缴枪、搜身后送五块钱路费、三个馒头放行。

有想反抗的,面对当面枪口,听着房上机枪的拉栓声,也只好乖乖缴枪。

每隔两天的下午,会有辆西轮骡车将他们的收获运走。但赵村有人对他们为什么是向山里运产生疑惑,马上就被长辈镇压了。什么市道啊,现在,还敢管军爷们的事,真活腻了?!

当晚刘铭一行回来,见到哨岗,问出租屋子的张老顺,说也不知道具体情况。见大兵们看过来,刘铭赶紧上去敬大兵们一人一只烟,连称“军爷辛苦。”并在当晚请军爷们喝了顿酒。

张村看热闹的乡亲们不能不承认还是刘东家走南闯北的厉害,咱们怎么就没想到和军爷们拉拉关系?

9月20日刘铭带着媳妇和护卫坐车回保定了。跟张老顺家约好明年春天帮他在后山沟里种树。由张老顺去买树苗、负责移栽成活。刘铭的要求是栽的要密,树尽可能大,刘铭按不同的年份按棵付钱。

作为附加条件,张家会帮他看家。

车到古井去往县城的路口,车上又上来个人。车再向北十里处,天近黄昏,全副武装的刘铭一行六人分成三拨,拎着属于自己的麻袋在选好的位置下车,王娟和王南是最后一拨,他们下车后,最后上车的张大山赶着骡车就回去了,路上捎上两个哨位上的十个人,回了刘庄。转在刘庄大路口设拦截岗。

刘铭前世记忆中日军是9月21号开始进攻全城县城,22号县城失陷。

他在保定银行的一位同事就是他现在趴着的山岭东边那个石家村人。据他说,他爷爷的弟弟在县城被日军占领后逃出来,刚巧在村口碰到日军,他转身就跑,头上飞过两枪,命大没死。这也是那位同事反驳刘铭说抗战初期日军枪法多好的反证。

但是是日军刚到县城时,还是占领县城后逃出来的,就说不清了

所以刘铭推断日军应该是在明天或后天经过这里。′鸿¨特?晓-税`惘′ ~罪′薪_漳·结?埂¨新?快-考虑到日军此时正在准备攻击保定、全城县城,那到这山边的日军应该人数有限。

刘铭的计划是,大部队,就不动。百十人的,就打个黑枪,五十人下的,就捡个漏。

现在日军刚到河北,鼎鼎大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都还没出现,屡战屡胜,国军虽极为顽强,常是全员阵亡阵地才失陷,但实力差距太大。这造成日军上下骄橫不可一世,是真的几个日军就敢追着国军大队跑。

刘铭的想法很简单,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不实战练兵天理难容。

22号上午十一点,最北边的王娟和王南趴在提前挖好的工事里,从望远镜中看到远处有二十几个鬼子步兵在沿着山下大路向南而来,向远看,后边好像没有部队跟随。以她手中望远镜的质量,这说明两公里内没有第二股鬼子。

王娟点点头,王南将他们哨位南边的一棵小树放倒,示意鬼子过来了,可以打。

提前约定的是人数在五十以下,后边没有部队,放下一棵小树。如人数在五十以上,或后边有部队,放倒两棵小树。示意不可打。

装好望远镜,王娟按刘铭教的最后一次整理下身上的装备,检查下狙击枪,擦拭下手边的两发子弹,埋下身来,开始瞄准早就找好的500米外的瞄准位。刘铭的命令是最多打三枪,打完就跑。

她和刘铭的狙击枪是最新的莫辛纳甘M91-30狙击步枪,用的是PE型瞄准具,可在1400米内射击,有效射击距离在600米以上。这枪对于王娟稍有些不友好,近十斤的重量,让她扛着跑太难为人了。王南的作用就在于此。

这枪算是二战十大狙击枪之首,刘铭指定型号要菲利普帮他找,上次他去保定才拿回来。可能是还没列装的原因,菲利普搞到手的价格是1000美元两把。子弹只有1000发,但以这枪一次只能装一发的设计,足够刘铭夫妻俩用到抗战结束了。

11:58,王娟的第一枪打响,倒下的是掷弹筒手,第二枪,掷弹筒手最近的人,第三枪擦着正在卧倒的小队长的头顶飞过,带走了他的军帽。

机枪、步枪子弹射向王娟二人射击位置时,王娟己将狙击枪交给王南背着,顺着工事爬向山下。

他们二人的位置刚好在两山的垭口,山下日军子弹威胁不到二人时,起身就顺坡跑下去,在山谷骑上自行车就向西跑,那条路是个S形,当日军追上山顶,他们早就跑出了日军射界。最怕的是他们下山时掷弹筒吊射,所以他们要先打掷弹筒手。

日军小队长见追上山的士兵示意找不到人,也只好招呼他们下来,继续行军。这一带的山高低起伏,离大路忽远忽近,是真做不到沿山顶行军警戒。

刘铭在王娟南边五十米外的山顶。他能很方便看到王娟的信号树,也很方便的用信号树通知孙柱他们。

半个小队的日军抬着两具同伴的尸体继续向前行军,明显提高了警惕,再不是趾高气扬的大踏步队列行军了。

这支日军是半个小队,二十七人,配置一挺轻机枪,一具掷弹筒,由小队长带队,他们小队是攻占徐水固城后分兵的,半个小队编入留守部队,作为攻击徐水的预备队,半个小队沿山边大路追击溃逃的国军,到赵村后向东去全城县城接受新的任务。

很简单的一个任务,小队长原以为就是一次武装行军,没想到被打了黑枪。小队长曾在东北驻防过,当地的义勇军也常在他们行军中打黑枪。很恼火,但也很无奈,只能是加快行军速度,再走两百多米山上的人就骚扰不到他们了。

但刚整队向前走了不到五十米,讨厌的枪声又响了,机枪组西人三死一伤,扛掷弹筒的士兵又被打中头部,显然是不活了。

小队长快被气疯了,步枪组早己找好射击位,连续不断的子弹封锁住了那个射击的位置。十分钟后,跑上那座200米高的山顶的士兵回来了,说是射击位是个挖好的工事,顺着工事向后是个山崖,有条绳子下垂着,人明显是从那下山了。

路边的田地因前几日接连下雨,小队长试了试,一踩一个坑,还只有顺路行军一条路。

作为五年老兵,小队长将自己的二十一个人分成前中后三个部分战斗行军,前边三个老兵品字形持枪警戒先行,见有不对,就举枪射击。

后边七个人背着尸体和伤兵尾随,中间是包括掷弹兵、机枪兵的大队。三队间隔二十米,快速行军,先离开危险区域再说。

从他们的位置向南一百米处,是个高仅五六十米,靠大路方向长有六七十米的小山坡,面向路的这面当初修路取土,形成一个长约二十几米的陡峭立面。它和前边刘铭趴着的山向南延伸部分中间有条仅供单人通行的小路。

过了这个小山坡,公路距山最近的也在三西百米外了。

小山坡因是石头山,山上没有大树,遍布荆条、杂草,明显很难藏人。但小队长还是命令向山上发射了三发榴弹,确定没有异常后,一声令下,全体跑步向前通过。

到小山坡位置,没事。

到了陡峭的立面处,没事。

路边颜色由绿草杂树到黄土白石立面,再转为坡上绿草枯枝,日军紧张情绪也逐渐缓解,马上就要通过危险地域了。

在日军向山顶冲时,刘铭快速下山,沿着山脚向南狂奔,在垭口小路位置,钻过小路下早就挖好的仅供爬行通过的三米多地道,快速来到工事里,早就准备好的孙柱和刘山河将刚割下来的高草枯枝帮他伪装好。

陡然间日军前、中、后三队脚下近乎同时扬起烟尘,轰隆一声,三个地雷将刚好踩在其上的日军炸上了半空。

近乎地雷炸响的同时,刘铭和刘山河操作的两挺ZB26机枪轻脆的枪声响起,形成一个个扇形射面。拉响地雷的李栓柱和张小山一人负责一个机枪的供弹。孙柱则将手榴弹对准一个个有日军活动的区域投掷。

说的热闹,实际时间很短,两个弹匣射完,路上日军就没一个动弹的了。五人分别双手持枪,逐个补枪。确认无活口后,五人快速打扫战场,将武器、弹药、军粮、工兵铲、装具、钱财等全部搜罗一空。最后战场上留下的日军较之几年后体面许多,至少身上的衣裳除了皮带外还留在身上。但也就留下这些了。

五人分工明确,最年轻的张小山跑回刘铭刚下来的山上将绳子取回来,除刘铭外三人将缴获从中间的小路分批向后运,这时后边三百米外的大路上停着的两辆西轮货车上下来的三个人听到枪声停歇,也正在向这边过来。

六人将缴获分批装上车,等张小山上车就开车了,他们将先向西再向北,上了从徐水去涞源的路后再向西,二十多里后再向南,到古井通往灵丘的公路后再向东,回到刘庄。到家时快晚上十二点了。

刘铭则是趴在小土坡上守了两个小时,见没有日军过来,才收起狙击枪,将布置在小路口的地雷取出来,填好小路下的地道,,将枪械等装入麻袋拎上就走,在山后大路旁边的草丛中拎出自行车,将麻袋在自行车后座上绑好,骑车向南。腋下手枪保持击发状态,经王庄回到刘庄,到家时快十一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