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晋察冀小民兵 > 第34章 战后余波(五)

第34章 战后余波(五)

原以为准备的很充分了,但双方战力相差太大,县大队的防御工事让日军一冲就破了。+咸*鱼?看.书/ -唔?错′内`容,县大队只好掩护政府机关向更深的山区转移,好在提前埋下了地雷,才与日军脱离。后来他带队也仅是借助地形打了几次冷枪,战果很不理想

这次扫荡,各村有地道、没地道的区别显而易见,徐姓领导己在党内公开检讨,现己调去阜平。县政府正在全县大力推广地道,他们县大队也被分配了几个村重点支持。这次来就是就地道咨询些问题。

再有,有情报,短期内日军没有再来全城方向山区扫荡的计划。刘铭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好好梳理下刘庄内政了。

另外,王刚说县大队常有任务送山西方向过来的领导到保定南,再由冀中同志接手,很吃力,他想让刘铭的人也参加进来。

刘铭未讲任何条件就答应了,说十个人内,随时可以出发。时间、路线确定后通知他就行。

刘铭建议王刚在各村推广消息树,这样日军一进山,各村接力,就都有了准备。

确定短期无战事,刘铭第二天就去杨家台接回了杨柳母女三人,刘棣同学第一次回到自己家。*0.0~暁?税+徃` ~蕞¨辛·彰`截′埂·芯.筷¨刘榆同学从杨家台的团宠改为刘庄团宠,很快适应了。

只有孩子妈适应不能。王娟早己登堂入室,对面那个老女人也明显不对,她竟然有点想赵青了,如果她在,就不用自己为难了。

婆婆在家时好像不管事,从不难为媳妇们,但她坚信如果婆婆在家,刘铭哪敢这样?!

于是继上次的追妻后,刘铭痛并快乐的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哄妻之旅。土味情话、经典美食、早请安、晚汇报、检讨过去、展望未来,除了不抛弃、不放弃外,什么条件都答应,终于一天云雾散,满室皆欢。

左拥右抱真是享受吗?那颗骚动的心能静下来了吗?

地下牲口棚项目完工了,村委会一行人进行了认真的竣工验收,对地下能建出如此大的面积、如此条理分明的布局,如此舒服的环境,都感慨不己。对刘铭一再强调的地道战更有了信心。

借着这股春风,刘铭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对河滩大市场的计划:

划出河南岸十亩左右土地,加上河南岸的河滩,建成一个上万平米的市场,周边砌筑一米五高、半米宽的石头墙,在市场靠桥方向建筑两座机枪堡垒,能防炮的那种,封锁住桥面。·比/奇?中~雯/惘* ′追·嶵_薪~章_节\

两座堡垒间作为市场的入口。这样给外来客商充分的安全感。

市场里建成一排排的三面墙,只有北面没墙的带顶的棚子,棚子里筑好柜台。这些柜台可长租、可一集一租。不想租柜台的人可以在市场外乃至河对岸的河滩上摆摊设点。

在市场靠南的方位下依照地下牲口棚的样式建出能容千人以上的地下避难所。为防水,避难所的北墙要全用条石砌筑。

施工方面,地上,可招募古井等周边村庄人员参与,地下部分全用刘庄人。

几位村委对刘铭如此看好刘庄大集并不是很认同。但刘庄村口越来越热闹也确是事实,钱也都由刘铭垫付,村民们还能有较高的收入,也就全部支持项目开工了。

刘铭对刘庄大集的第二个动作是培训十个年轻人,一人一个品类,包括布匹、粮食、食盐、糖、皮革、军火等,他们要对这些产品的市 价、客商从外地运到大集的成本价、每集的成交平均价、质量评定等有一个持续关注,成为行家。

每集的下午,刘庄商店就会对这些外来商品公布兜底收购价。低于成交平均价,稍高于客商的成本价。这样保证外来客商至少保本,以使根据地需要的物品越来越多的流进来。

兜底收购,可以给钱,也可以以稍高于兜底收购价的价格换其它物品。比如一个卖布的客商可以用布匹以兜底收购价计价后,按稍高于当天兜底收购价,但低于市价换购粮食、食盐、糖等运回去好处理的商品。这样刘庄商店就成为大集货物流通的一个调节器,使货物流通更顺畅。

因为刘庄商店目前最大股东仍是刘庄,村里占部分股份,但是是刘铭赠送的,所以这块操作并没人掣肘。

但在收购河边土地的时候碰到了问题。原来河边土地全是刘铭的,但当时为了避祸,刘铭出让了大部分。这次刘铭用稍高于市价买回或用其它地方的土地换购,涉及到的六家人五家都痛快答应了,但有一户坚决不答应。他家的一亩地当时买入价是六块大洋,远低于当时的市价十二三块大洋。现在村里最高报价十五块大洋,这家的当家人就是不卖,说要当成祖业传之子孙的,坚决不卖。

“钉子户,”这是刘铭听到这事时脑中第一反应。村委一班人都很生气,就连一向持重的刘老忠都要开大会批斗他。但让刘铭拦住了。

刘铭说:“别管当初他买的多便宜,土地确实是人家的。没有强买、强卖的道理。如果咱们的村规民约中规定了这种情况必须卖全村里,咱们能强制。但咱们的村规民约不是还没制定好吗,那人家就没错。

我去看了,他那块地不圈进来,不过是多垒三五米石墙,少了两三个铺位。损失不大,也就是难看了点。但换个角度呢?咱们村里对村民都这么讲规矩,外来客商对咱们市场是不是也增加点信任?坏事没准就成了好事。”

都是多年邻居,能不动强,大家也就接受了,于是刘庄大市场就真凹进去一块。每当大集,那家人去地里干活,也就成了一景,不时会有人指着他们向身边人介绍:“对,就是这家人,刘东家低价卖给他的地,为了村里利益高价想买回来,他家就是不卖。呸。什么东西。”

人言可畏,但又回不了头,只好选择非集的日子下地。但在村里的名声就不提了。

但刘庄村讲规矩的名声确是打出去了。

刘庄大集相关设施在民国二十八年春天才彻底完工,还没开业,大扫荡就来了。但扫荡后一个安全的交易环境成了刚需,刘庄大集的天时地利人和就全了,早于另一个时空一年多兴兴旺旺的开起来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