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浴血太行之抗日特种兵 > 第12章 民兵队成立

第12章 民兵队成立

第二天一大早,村长就把村里的年轻人集中了起来,跟大家说要成立张家沟民兵队,要求年龄18岁至35岁,家里的独生子不要,婚后没有生儿子的不要。首发免费看书搜:吾看书 5kanshu.com

这样挑选下来,有十西个人够条件,加上队长刘永新就是15个人。张小牛是家中独子,本来不在范围,经过他的强烈要求,以编外队员的身份参加训练,但是不参加战斗。

刘永新把民兵队分成两个小队,张昌富任副队长兼一小队队长,张万年任二小队队长。每队三个组,每组两个人。村长作为民兵队的指导员。

民兵队正式成立,大家也都带来各自的武器,总计2把鸟枪,3口大刀,五杆红缨枪,2把柴刀,两把斧头。刘永新也把自己私藏的1把手枪,2支步枪、4颗手雷拿了出来。

一小队分配1把手枪、2个弹夹,一支长枪、150发子弹;二小队一支长枪,150发子弹。手雷只做教学演示,由刘永新保管。

刘永新把10公里越野和5公里负重越野用于民兵队的日常体能训练;队形队列练习用于强化民兵队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三种射击姿势的训练,提升队员的射击水平;格斗术的练习,让队员熟练利用身边的一切东西击杀敌人;单兵战术演练、小组战术配合、小队战术配合、民兵队整体配合;各类陷阱的制作,各种饵雷诡雷爆炸装置的安装布置等。

刘永新把后世学到的特种作战技能,全部填鸭式灌给民兵队员,不求他们全部掌握,只求他们在实战中用的得到。

队员们正在打谷场上练兵,村口放哨的张世贵领着5个穿便装带武器的大汉走了过来,“报告队长,八路军武装工作队找你。”

刘永新赶紧迎上去,跟他们握手打招呼,“欢迎各位来张家沟指导训练!小牛,快去找村长过来。”

队伍中一个背匣子枪的红脸汉子爽朗地说道:“我是八路军云山县东区的武装工作队队长杨德彪,奉上级命令到各村发动群众,宣传抗日,组建训练民兵队。进村时候听这位队员介绍,你们村的民兵队组建训练的都挺好,你还捡回来几支快枪,我能看看你们的武器吗。”

“可以。”刘永新从队员手里接过长枪递了过去。

“哦”杨队长惊讶道:“鬼子的三八大盖?你怎么得到的?”

刘永新就将那个捡枪的故事又重复了一遍,杨队长和队员们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杨队长摸着手里的长枪,武工队员们也都围了过来,大家都稀罕的不行。

他们没有参加太原会战,也就没有机会缴获鬼子的武器,只是见过兄弟部队缴获的三八大盖,这样近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

“厉害啊兄弟,你遇上个战斗都能捡回来这么多武器,真让人眼红。”“我怎么就遇不上这好事”“比我的枪强多了,我的枪膛线都快磨平啦!”武工队员纷纷说道。

这时,村长急匆匆地走了过来,拱手道:“不知道武工队的同志过来,怠慢、怠慢啊”

“村长客气,我们就是过来宣传抗日,帮助民兵队的组建和训练。你们村做的很好,军鞋任务提前完成,民兵队也组建了起来。刚才进来的时候,看到民兵队的训练也很规范。不知道哪位参过军?”杨队长笑着回应。

村长笑道:“村里参军的都没回来,民兵队是我这个外甥训练的。他原来在城里住,鬼子飞机炸毁他家房子,没办法才跟着爹娘回来姥姥家过冬。”

杨队长看向刘永新问道:“你怎么会的队列和射击?”

“原来城里驻军,我在军队里有几个朋友,经常看他们训练就学会了。那几个朋友的枪我也常玩,是他们教会我打枪的。”刘永新认真地回道。

“刚才进来时己经看过你们的队列练习了,能不能看看你们射击训练的成果,子弹够吗?”

“一人打一枪还是够的,本来就打算让他们实弹射击的。”

“好,那就一人试着打一枪!”

打谷场在村口,隔条河就是大山。练习瞄准的石板用麻绳系在河边的杨树上,大家退到打谷场的另一边上,距离石板靶子差不多有200米距离。刘永新从子弹盒里取出一颗子弹压进枪膛,“谁先来?”

“我来”,张昌富接过步枪,蹲姿举枪,稍稍调整了一下呼吸,手指慢慢扣动扳机,叭的一声枪响,对面的石板被打下半截。

队友们一个接一个完成了射击,大都能打中对面的石板。只有张二蛮和张庆刚没有打准。

刘永新刚才看到武工队员稀罕三八大盖的情景,便顺势说道:“杨队长,你们也都试试小鬼子的枪吧!”

“好,试试”。杨队长也没有推辞,接过刘永新递来的一夹子弹,熟练地压进了枪膛。“子弹金贵,我们也是一人一枪。”说罢就站姿举枪射击,一枪命中。

其他队员也是一人一枪,都打中了目标。

民兵队的队员都没啥感觉,毕竟他们除了鸟枪外,第一次用的快枪就是三八大盖。

可是武工队的队员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使用过各式武器,感觉三八大盖比他们用过的枪都好用,心里也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缴获一支三八大盖换掉自己手里的老枪。

杨队长对刘永新很好奇,觉得有点看不懂。为了更多了解刘永新,杨队长中午跟着刘永新回去吃饭,别的队员也都由民兵领回家吃饭。

走进屋子,刘永新把杨队长介绍给父母和外公外婆。大家都很高兴,热情招呼杨队长洗手吃饭。因为张小牛提前打了招呼,中午饭张金莲做的是白面小拉面,浇头是酸汤土豆丝。

大家边吃边聊,杨队长对刘永新和他的家庭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着刘泰安说道:“叔的医术在云山县是很有名气的,我们也常听乡亲们提起,现在鬼子炸了你们的药房,占领了县城,你们也是有家不能回,不如就在乡下行医吧,给乡亲们治病,也是为抗战出力呢。”

“嗯,我也闲不住。天暖和了,我就背上药箱,领着小牛做个游方郎中给乡亲们治病救人,也给抗战做贡献。”

大家都吃好了,张金莲才端着饭过来,热情地招呼杨队长:“杨队长吃好没有,做的不好,千万要吃饱。”

“吃好了,谢谢婶子。”

张金梅心里惦记着没有音讯的老大,接着就问道:“杨队长是部队上的人,知不知道牺盟会的新1军现在到哪儿了,我们家老大参加了新1军,好久没有音讯了,我们都担心死了!”

杨队长理解做母亲的心情,宽慰道:“婶子不用太担心,我们不是一个体系的,不知道新1军的情况。只是听说闫长官领着部队撤到晋东南一带了,你们家老大应该也到了那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