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即墨未央听到殿里再次传出尖叫声,脚步一转蹭蹭蹭的往里跑。
【我康康!】
【让我看看!】
人未到心声先到。
百里起初本来看着满床的淋漓鲜血正皱眉呢,听到即墨未央这过于活跃的声音顾不得想其他,大步走到门口。
在即墨未央进入门的那一刻抬手捂住了她的眼睛。
即墨未央都没来得及看清屋里啥情况就眼前一黑啥也看不到了。
“百里起初,你是不是欠揍,赶紧给我把手拿开。”
即墨未央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捂她眼的是百里起初,一把巴拉一边嚷嚷。
众人低头,不敢吭声。
心里却在疯狂呐喊。
我滴娘嘞!太子妃不愧是镇国公府的小祖宗,连太子都能说打就打,佩服。
不行!
太子不能嫁!
回去一定要和家里的爹娘说说,他们可千万别起把她们弄进东宫的心思了,即墨未央的嚣张不但没收敛,还越发肆意了。
一个连太子都敢打的太子妃,收拾她们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她们不想被打。
百里起初怕她再说出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不情愿的被她拿开了手。
即墨未央眼前清明后。
一把甩开百里起初的手。
噔噔噔的跑到颜色过于鲜艳的床边。
在距离床两步远的时候停下。
看着床上晕着的俩人。
憋笑!
【哈哈~~,笑死我啦,承恩王又少点了。
哈哈~~,他是不是世上最快成太监,又最快变男人,再最快变回太监的狠人啊?
艾玛!
最了解林诗雅的还得是百里起初啊。
瞅瞅,瞅瞅,把承恩王的结局都提前做了预判。】
百里起初:“????”
他预判了吗?
“殿下啊,太医呢,赶紧唤太医啊,不然承恩王可就要因为失血过多而没啦。”
“臣来了!
臣来了!
臣参见……”
“行了,别拜了,赶紧救承恩王,都快血流成河了。”
“听太子妃的,救人。”
“是!”
太医赶紧走过去。
看着床上被床幔遮一半的俩人,太医表示没眼看,但他是太医再嫌弃也得看,先是用银针给承恩王止了血。
掀开床幔看到承恩王子孙根处为难的看向百里起初告罪:“回殿下,臣己经给承恩王止了血,流失的血回去多吃点补血的药就可以补回来。
子孙根臣实在无能为力。”
“人没事就好,能把他们弄醒吗?”
百里起初揉了揉眉心,早知道就不应该让他们俩人进宫,搞成这样,他和父皇可有的头疼了。
“能!”
太医表示子孙根他没办法重新给承恩王按一个,醒必须能醒。
在人中处,一人扎了一针。
俩人幽幽就睁开了眼。
“啊~~~”
【这高音,应该能唱青藏高原不带喘气的。】
百里起初看了眼即墨未央。
“吵什么吵?”
承恩王那处再次断了,虽然己经习惯了,但还是心情不好,再听到林诗雅的叫声哑着嗓子呵斥。
“你……承恩王?”
林诗雅这会也看清楚了和自己躺在一起的是谁。
“对,是本王。
放心吧,虽然你己经是残花败柳了,本王不嫌弃你,会以承恩王妃的身份迎娶你进门。”
承恩王自得的看着林诗雅说道。
“谁要嫁给你。”
林诗雅恶狠狠的瞪着承恩王。
“咱俩该做的都己经做了,你不嫁我,谁还会娶你?”
承恩王说完眼神肆意的打量她裸露在外的皮肤。
林诗雅看到他的视线,一把扯过床幔给自己盖住,动作间一个巨物滚落下来。
“啊~~”
看清是什么后,屋里又响起一阵尖叫。
百里起初一把捂住即墨未央的眼不让她看那个脏东西。
【捂我干啥,不就是承恩王少的那一点嘛。】
太医看着巨物惊奇的跑过去捡起来,看了看,惊奇的看向承恩王,“王爷,不知道府上的府医可否让老夫见见?”
“怎么?
杜太医也想换换?”
太医老脸一红拱手道:“不是,老夫想要探讨医术。”
“行啊,去我府上吧。”
“谢王爷。”
林诗雅也看到了刚刚从自己身体里滚出来的丑东西,想到什么,脸色大变,胃里一阵干呕。
“呕~~”
承恩王见状眼神阴鸷道:“怎么,嫌弃?
刚刚你可不没有嫌弃。”
“闭嘴!
闭嘴!
我是北国的公主,你敢玷污我,我北国一定不会放过你的,我要让我皇兄杀了你,百里太子,本公主是在皇宫中被害的。
你必须给本公主一个交代。
不然别怪我北国铁骑踏平你百里城池。”
林诗雅目光阴狠的威胁百里起初。
即墨未央撇嘴,不屑道:“还踏平百里城池,你一个弹丸之地先进入北城吧。”
【我那些亲哥堂哥,叔叔们可不是吃素的,想要越过镇北军进入百里简首是痴心妄想。】
“即墨未央!!!”
林诗雅看到即墨未央咬牙切齿道。
“对,是本太子妃,你也不要生气,承恩王可是百里建朝以来第一个异姓王,配你一个北国公主是你赚了。
再说你俩本就心心相吸,连参加赏花宴都忍不住偷偷出来厮混,现在承恩王肯娶你,你就别拿乔了。
咱们女人啊,可以作,但不能作过了。
免得过了,承恩王不愿意娶你了。
那你可就麻爪了。”
承恩王因为失血过多而苍白的脸听了即墨未央的话泛起一抹红晕,笑着点头:“对,太子妃所言不假。
我俩两情相悦,之前在北鸣楼你就约我私会,最近我在府里养伤,没时间见你,这不今天一见没控制住。
本王知道本王这段时间冷落了你,你生气,但本王是真心想娶你为正妃的。
雅儿就不要闹脾气了。”
“滚!
你一个没了子孙根的废物还想娶本公主,也不看看你有没有命娶,我不管,我在百里皇宫被歹人所害。
百里王朝必须给我一个交代。
不然我就上书我父皇发兵百里。”
“圣上口谕。”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福公公看到屋里的情况,面色没有变化的喊:“宣太子、太子妃,承恩王,北国公主觐见。”
“儿臣/臣谨遵口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