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咱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些毛病。”
“这毛病不是流感引起的,也不是外敌带进来的,它就出自咱们自身!”
“有问题就得解决,错了就要改过来!”
小书虫热血沸腾地站在赵天强面前大声说话。
赵天强其实没听懂他具体想表达什么。
“你说到我们有毛病,那你具体说说到底是什么毛病?”
他对小书虫反问了一句。
小书虫情绪更加高涨了。
“我们的祖辈把文明传承下来,有这么多美好的品质,但我得通过读书才知道!”
“在你这儿,在我这儿,在他那儿!”
小书虫指了指赵天强,又指了指自己,最后还指向一旁看热闹的孟烦了。
“但我没看到过啊!”
赵天强大为沉默,孟烦了也抖了一下。
“别这样,你发言别拿我当例子行不行,我又没惹你……”
孟烦了有些不满地挪动身体。
“我现在可没空想你说的这些所谓的毛病。”
“现在鬼子就在不到三公里远的地方,而你在废话连篇瞎操心的时候,我正想着怎么收复咱们的土地呢!”
“你说禅达人没有桥,却也能建起和顺镇。但你也该明白,和顺镇也是咱们的地方,如今却被鬼子霸占了!”
赵天强瞪着眼睛对着小书虫严厉地说道。
听到和顺镇这个名字,孟烦了整个人僵住了,接着不由得摸了摸胸前的口袋。
口袋里装着一封家信。
他的老家就在和顺镇。
父亲读了不少书,学识丰富到有点固执,自小对他非常严格,简首要把孟烦了变成另一个样。
孟烦了嘴尖刻,大多是因为这种家庭氛围造就的。
父亲重视礼节,说话做事讲究场合与分寸,这差点憋坏了孟烦了。
离家后他就彻底放飞自我,见人就骂,让人闻风丧胆。
如今鬼子占领了和顺镇,孟烦了无法回家,更谈不上与家人相聚。
“所以,长官,请给我一把枪,让我去看看前线,参加一场战斗!”
听到赵天强的话,小书虫顿时眼睛一亮!
原本以为这个军官也只是个粗人,说服不了对方。
没想到赵天强居然也有点见识,讲道理一点都不逊色。
“战场可不是你想的那样,纸上谈兵只会害国,如果上了战场,你绝对是头一个倒下的。”
“不,给我一把枪,我愿意为此献出生命!”
小书虫仍然执着地抓住赵天强急切地恳求。
赵天强沉默半分钟,猛地一拳打在小书虫脸上!
小书虫摔倒在地,过了好久才勉强站起身,嘴里吐出了一颗牙。
“清醒点吧!你是文人,如果你陷入无能误国的局面,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
赵天强硬拽住小书虫的衣领,在他耳边大声吼道。
“对不起……”
小书虫满嘴是血,仍恭恭敬敬地对赵天强深深鞠了一躬。
“我以为咱们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
“对不起,我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你,咱们的目标不一样。”
小书虫的话让孟烦了有点火大。
他攥紧拳头走到小书虫跟前:“旅座,要不再给他来一拳?”
赵天强慢慢向小书虫靠拢。
小书虫以为自己又要挨打,有些害怕地往后退了几步。
“我跟你说,我心里现在就西个字,那就是保卫家园。”
“至于你讲的问题,等赶走了日本鬼子,再来和我说吧!”
赵天强刚说完,小书虫立刻对他行了个礼。
“我要去西岸了,那里有我的信仰,我可以和战友们并肩作战,死也不怕!”
然后,小书虫深深看了一眼孟烦了,慢慢离开了。
“真是个榆木脑袋,看书也看傻了,把书都读进猪肚子里去了…”
孟烦了盯着小书虫的背影,带着几分惋惜地说。
“他和我们不同,他有自己的信仰,为了这份信念而战斗,就算死了也是幸福的。”
赵天强叹了口气:“只能祝他好运了,希望刚才那一下能让他清醒。”
“我看够呛。”
孟烦了不觉得这小子会听进去。
回到川军团驻地后,赵天强抓紧时间督促士兵们训练。
每个人每天必须打靶十次。
也就是说每天子弹的消耗量是五万发。
弹药库每天还能剩五万发子弹供应给赵天强。
这样慢慢积攒下去,川军团就不愁缺子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
看着川军团越来越强大,赵天强也很满意。
特别是作为第二主力团的新兵团,进步特别快。
他们己经逐渐适应了战场,再加上每天的训练,也习惯了枪火的味道。
如果把他们放到战场上,虽然比不上老兵那么勇猛,但至少不会拖后腿。
这天,当赵天强躺在椅子上晒太阳时,不辣和要麻突然过来了。
“旅长,你在干啥呢?看见烦啦去哪儿了吗?”
“这家伙今天早上起来就没影了,难道去了禅达?不对啊,今天咱们不放假……”
赵天强被太阳晒得懒洋洋的,懒得搭理这俩人。
“你们俩要是闲得没事干,就围着祭旗坡跑几圈,别在这儿瞎嚷嚷……”
赵天强摆了摆手,不辣和要麻只好不甘心地走了。
“可是烦啦真的不见了啊……”
要麻临走前忍不住嘟囔了一句。
这时,赵天强猛地睁开了眼睛!
小书虫、孟烦了、和顺镇、一封家信……
他急忙从躺椅上坐了起来!
“回来!”
不辣和要麻被赵天强叫了回来。
“前段时间是不是送过来一批信件?”
他急切地问不辣。
不辣挠了挠头:“好像有这么回事,说是家里来信了!”
一听这话,赵天强马上明白了孟烦了去哪里了。
父亲的一封家书让他思乡心切。
加上战火不断,孟父带着全家搬到了西岸的和顺镇定居。
一江之隔,却让孟烦了日思夜想,盼着回家。
他当了逃兵!
赵天强这才想起来,刚才孟烦了跟自己说...
说实话,要不是赵天强被这个书呆子折腾得够呛,可能早就察觉到孟烦了有些不对劲了。
孟烦了,25岁的一个小伙子。
满怀雄心,却总是败北。
从小受到父亲影响,读了不少经典。从私塾一路学到大。
1937年,他弃笔从戎,参加了多次战斗,可惜都以失败告终。
打日本鬼子没学多少招数,逃跑的本领倒是练得炉火纯青。
当兵的技能还没学会,倒是培养了一张让人心烦的嘴。
孟烦了站在祭旗坡对面的一座小山上,望着川军团的营地,慢慢跪下,朝着那边磕了个响头。
“再见了,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