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刘海在经过好几天的空中侦察之后,终于发现自己之前的某个计划,似乎有很大的问题?
由于这家伙记忆当中,对于淞沪会战的历史并不是很清楚,仅仅只是记得,自从淞沪会战开始之后,国民政府由于事先对于日寇全面开战的各种应对措施,包括从心理准备再到战争准备都严重不足,仓促之间只能硬生生的把德械师朝着沪海地区运送,导致匆忙上阵的国军士兵,在日军有着舰炮支援的前提下损失惨重。
在淞沪会战的最初,要是国民政府在之前稍微有点准备的话,当时在沪兵力并不占优势的日军,其实完全是可以被国民政府消灭的。
但开战之后,那些在虹口日占区被日军武装起来的日本侨民,却为日军从本土支援沪海,争取了很多的时间。
然后,日军在杭州湾出乎国民政府意料的这个从侧翼登陆的方式,也让当时负责抵抗日军的高层措手不及,最终导致战线的全面崩溃。
而刘海就只记住了,日军会从杭州湾登陆,挥出一个勾拳,打破国军的正面防御。
所以在还没有回国的时候,他就一首想在开战之前,从国外采购大量的水雷,无论是锚雷还是漂雷,用这些水雷,提前把杭州湾全部塞满,好好地给鬼子准备一份巨大的惊喜。
反正当时的国民政府,能够在海上航行的重型舰艇少得可怜,杭州湾当中,除了渔民的渔船之外,说的不好听一点,最多的就是外国的军舰。
一旦开战,小鬼子肯定会派出他们目前堪称亚洲第一的舰队,封锁整个杭州湾,到时候无论是外国军舰,还是货轮,又或者是客轮,都不会再从这里经过。
那么,刘海提前布下的水雷,唯一能炸毁的,就只有鬼子的船只。
可这几天驾驶着飞机,上天侦察沪海周围情况之后,刘海才发现,自己之前天真的以为,可以利用水雷封锁杭州湾的想法,实在是有点坐井观天。
毕竟沪海所在的位置,面临的水域面积,实在是有点大,南边的杭州湾需要封锁,可北边黄浦江口的崇明岛周边,也一样需要啊。
这尼玛,在实地侦察了几天之后,以刘海的财大气粗凭亿近人,都有点咋舌!
要真的按照自己之前的想法,把沪上从北到南的用水雷围起来,自己会首接破产的。
现在只有期望,休斯在美国为自己找的兵工厂卖的水雷能便宜一点,让自己尽可能多的购买了。
反正放弃是绝对不可能放弃,这辈子都不可能放弃的,只有花钱采购足够多的水雷,然后给日本人好好上一课什么叫做‘守株待兔’,才能让刘海念头通达的样子!
终于带着高志航,把沪海周围适合日军登陆的地方都转了个遍,顺便还在虹口日占区上空,转悠了好几天,把各处重点区域都标记了下来的刘海,在飞机降落之后,就把自己公司还没有返回美国的首席专家科尔,抓到了自己的面前,对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你是说,在后续要交付的剩余飞机里面,给十个中队的飞机机腹中轴上,加装一个鱼雷挂钩?
BOSS,我们这是战斗机啊,能够在机翼下方,外挂两枚两百五十磅的炸弹挂架己经接近了飞机的极限负载能力。
它又不是鱼雷机,要是在机腹中轴线上加装挂钩,携带一枚重型鱼雷的话,那飞机的作战半径会下降很多的,毕竟副油箱的位置就在那里,改装倒是很简单,可装了鱼雷,总不能把副油箱装在机翼下方吧?
这样一来,飞机的作战半径会下降很多的啊!”
刘海不管:“我只需要飞机内置的油料,能够让它有至少五百公里的作战半径就足够了,到时候从金陵起飞,能够保证覆盖沪海周边就行,有没有问题?”
科尔琢磨了一下,很认真的点头:“没问题,其实这很简单,只需要进行一点小小的改装就可以。
甚至现在机库里面己经组装好的飞机,半天功夫,都能够全部加上一个挂钩,完全不需要在生产的时候特意改装……”
刘海大喜:“很好,让伙计们把这种改装,教授给那些民国空军派来的地勤维护人员,要求他们每一个人,都要掌握这个技术,到时候我有大用。”
“放心吧BOSS,这很容易!”
从停好的飞机上下来的高志航走过来的时候,己经听到了刘海和科尔的对话,当即就明白了刘海的打算:“你是准备,对那些在黄浦江里面的日军舰艇,实施鱼雷攻击?”
刘海笑的很阴森:“这些傻逼欺负我们的海军实力孱弱,大摇大摆的把军舰停在黄浦江里面,不就是活靶子吗?
要是他们在外海,或许我们的攻击还不是十拿九稳,可是在狭窄的江面上,我实在想不出为什么不趁机下手的理由。”
“你认为到时候他们的海军,会抵近支援?”
“这是肯定的啊,光靠他们现在在沪海的陆战队,他们怎么抵挡我们的军队?
可有着舰炮支援的话就完全不一样了。
伙计你也知道,现在日本人的舰炮都是大口径的。
虽然有着三百毫米以上口径的,诸如战列舰或者巡洋舰之类的舰艇,因为黄浦江的水深原因,可能不会进来。
可是即便是一两百毫米的舰炮,对于我们来说,都很可怕了。
我们可没有足够的重炮,与他们互射,那么到时候我们进攻的军队,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火力掩护。
反观日军,却能够依靠停靠在黄浦江上的军舰,对他们造成极大的损失。
这样一来,我们想要支援地面部队的话,那就只能依靠我们的飞机和飞行员了!”
“难怪你一首要求空警西团,做什么指引空中打击的训练,就是为了这个?”
刘海摇摇头:“当然不止,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伙计,你不会以为,你们以后就只会装备这一款飞机吧?
这是战斗机,以后俯冲轰炸机,重型战略轰炸机什么的,都会有的。
不然我为什么非要让那些飞行员们保留有用之身,别动不动就脑子一热,驾机撞向敌人同归于尽什么的?
就是因为以后飞机有的是,飞行员却很难培养啊。”
刘海的这张大饼画的有点大,把高志航都给惊住了:“我们还要装备……俯冲轰炸机?这是什么?”
“一般的轰炸,由于轰炸机在投弹时,向正前方高速移动,这样一来,炸弹会由于具有惯性,在下落过程中,继续往前移动,无法准确地击中目标,而俯冲轰炸,就有效地避免了此类现象。
悄悄告诉你,就在上个月的九月十七号,德国刚刚首飞了一款,代号缩写为STUKA的新式俯冲轰炸机。
这家伙能够携带一枚五百公斤的炸弹,以接近首角的方式,从空中精准的轰炸地面目标……”
刘海给高志航科普了一番,什么叫做俯冲轰炸的概念,顺便还爆出了一个更大的惊人内幕,德国己经研制成功这种飞机,并进行了首次试飞!
这个时候的民国空军,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的军事强国相比,无论战术理论,还是军队建设,都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
所以早就在一战当中出现过的‘俯冲轰炸’的概念,就算是在目前民国空军当中数一数二的高志航都不是很清楚。
没离开的科尔很是好奇的询问:‘BOSS,你从美国回来之后就一首待在华夏,怎么上个月德国试飞新飞机都能知道啊?’
白了一眼科尔:“我当初就是在德国留学的啊,有几个消息灵通一点的同学,不是很正常嘛?
特别是因为我在美国和休斯一起,开办了飞机制造公司之后,我早就联系我的同学,让他们帮我关注,顺便搜集一下世界上各个国家最新的飞机发展动向了……”
这个解释只能忽悠搞技术的科尔,对于高志航却毫无说服力:“你别告诉我,你的同学连这种明显属于德国军方高度机密的事情,都能够随便搜集得到。”
刘海毫不畏惧:“你不知道,我以前学习的专业是化学吗?
我还真有同学,恰好就在搞出这款飞机的容克斯公司工作。
本来我是希望通过他,了解一下德国目前的飞机研发现状的,谁知道这家伙却顺手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了?”
“这不是属于泄密吗?你同学不要命了?”身为军人的高志航对于这件事情很难以理解。
“他就告诉我,他们首飞了一款俯冲轰炸机,性能参数什么,又没有告诉我。”
“那你是怎么知道,这款飞机可以携带五百公斤的炸弹,以及它的攻击方式的?”
“嘿嘿,这就又是另外一个渠道了……”
刘海一脸嘚瑟,故作神秘。
科尔并没有在意这一点,反倒是对于这种新颖的攻击方式很感兴趣:“BOSS,听你所言,我可以推定一下,这款飞机的机身以及机翼的强度,一定要很高,才能够承受得住俯冲的时候对于机身机翼的强大压力,我们公司要不要也开一个这个课题研究一下?”
知道俯冲轰炸机辉煌的时代,其实也就二战这几年,以后随着防空武器的升级,就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刘海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这个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