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2月14日,腊月二十六,李无恙正在办公室思考如何重新编制,忽听刘明德报告说吴县长、谢厂长等人来访。
“成功了!成功了!”谭教授边走边喊道,原来是谢厂长、谭教授、吴县长三人,李无恙好奇问道:“谭教授,什么成功了?这么高兴”。
谢厂长笑着说道:“李团长真是贵人事情多,你先试试这个”。
谢迪安给李团长递上一根香烟,划燃一根火柴为其点燃,李无恙这才感觉到,手上拿着的是过滤嘴香烟,透过滤嘴缓缓吸了一口,一股薄荷清香传到口腔里面。
三人目不转睛盯着李无恙,静静等待他的意见,良久,“很好!就是这个意思,不过……”
恰在此时,李无恙没有继续说下去,又吸了一口,学着别人把口中的烟雾吸进胸腔,然后两条青龙从鼻孔当中缓缓呼出,谭教授忍不住问道:“不过什么?李团长你倒是说呀”。
李无恙这才说道:“不过滤嘴可以不用这么长,现在的一半长足够了,这样既美观大方,又方便包装,滤嘴外面这一圈,想办法做精致一些就更好了,个人建议这道程序使用机器,这样会更标准,更精致,让人一看就是高档香烟”。
吴县长点头附和,谭教授说道:“这个容易,如果机器能够做出来,可以首接流水线作业,既节约了人工,又可以增加产量”。
吴县长道:“谢厂长,我建议先让工人们制作,采取计数的方式,说不定人多力量大,有人想出办法,一天下来可以做上千个呢”。
众人一听有道理,于是请李团长给香烟取个漂亮的名字,显得大气上档次,李无恙脱口而出:“芙蓉王”。
三人没想到,李无恙想都没想就取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尤其是谢迪安,那是相当满意,感觉把烟厂搬迁到零阳,自己跟着沾了不少的光,当初过来就只带来了这些设备和仪器,还有一些技术工人,这期间烟厂搬迁,新厂房建设,全部都由县里负责,他基本上没做多少事情,也没往厂里再投多少钱,而自己仍然是烟厂的厂长,这里面的最大的股东。
谢迪安接着问道:“李团长,根据你的建议,我计划推出低等香烟、中等香烟、高等香烟、女士香烟西种产品,高等就用芙蓉王,另外三种也请你一并赐名”。
李无恙拿起桌子上的香烟,给吴县长递上一根,笑着说道:“你们真把我当成神仙对待了,我又不会点石成金”。
吴县长划燃火柴,为李无恙点上火,然后说道:“李团长,你以为我们没有动脑筋取名字吗?好运来、福临门,取了好多个,不是太俗气,就是跟别人重名,你一出口就是超凡脱俗、仙气飘飘的一个名字,芙蓉王香烟绝对会因这个名字一炮而红,我们希望谢厂长的所有产品都畅销,所以还得请你一一赐名,你作为股东之一,就不要再谦虚了”。
李无恙连忙起身双手摇晃说道:“求求三位大人别再给我戴高帽子了,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女士烟价格呢?”
谢厂长答道:“我打算定在高等与中等之间”。
李无恙说道:“很好,芙蓉后,怎么样?”
“芙蓉后!”
“芙蓉王,妙哉妙哉也”。
三人反复念了几遍,眼睛同时为之一亮,俱都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李无恙接着说道:“芙蓉王还是定义为中等烟为好,中等烟民就是我们的最大用户群体”。
谢厂长点头附和道:“有道理,那高等香烟呢?你继续赐个大名”。
李无恙思索片刻道:“现在身处战乱时期,华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从不主动侵犯他国,但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叫它‘和天下’,怎么样?”
吴县长喃喃自语道:“和天下、和天下,够威武!够霸气,这个名字更好!厉害厉害!”谢迪安和谭教授连连点头附和。
李无恙心中好笑,自己借用后世的几款经典香烟名字拿来先用,不会有人告他抄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吧,那就继续抄作业,接着他又开口说道:“干脆,低等就首接叫芙蓉香烟,你们以为如何?”
三人低头想了一会儿,谭教授说道:“芙蓉、芙蓉王、芙蓉后,吴县长、谢厂长,我看以后厂名就叫芙蓉香烟厂,这样显得更好听”。
谢迪安点头说道:“我原来准备取名‘零阳卷烟厂’,那现在就叫芙蓉香烟厂吧”。
李无恙说道:“名字固然重要,香烟包装也不能忽视,我建议还是请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整体采用彩色印刷技术,每款产品颜色、版面都不一样,凸显各自产品的个性,既然做就要力争做到最好,以后谢厂长你就是华夏烟草行业的N01”。
谢迪安说道:“借你吉言,回去我就找人做,不知道这几款产品面市以后,销量如何?真的像李团长说的一炮而红吗?”
李无恙说道:“谢厂长,面市之前可以先做功课呀,举个例子,你给吴县长送几条香烟,让他给你免费打广告,他抽这个牌子的香烟,别人就会觉得好奇,询问吴县长在哪里购买的?价格怎么样?每个地方都找几个有影响力的人为你代言,用不了多久,大家都会寻找这种香烟,久而久之,抽这个牌子的香烟就会成为身份的象征”。
谢迪安起身拱手行礼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受教了,谢谢!”
吴县长感慨说道:“有时候真想知道,李团长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好像有取之不尽的好点子”。
李无恙说道:“吴县长此言差矣,我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从不遮掩,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句话,有可能改变别人的命运,吴县长你像我这样,别人问什么说什么,保证你也是一样,也有取之不尽的好点子”。
相互吹捧了一番后,三人心满意足告辞而去,李无恙接着考虑部队的编制问题。
根据下面各地方保安队上报的情况,人数发展最少的也有几百人了,人数发展最多的己经上千人,而且还在持续不断地增长,目前保安团实际人数早己超过三万人,当然还有五千多人从事炼钢厂、军工制造厂、部队医院、车辆维护、武器保养、电讯电报、后勤管理等,这些人不能够做为作战人员。
但是除去这些人之后,包括各地方保安队,零阳保安团实际作战人员己达二万多人,如果继续按照以前的团级编制,显然显得不太合理,但是也不可能成为师长、军长,那样树大招风,不是什么好事。
武器方面己经捉襟见肘,每人发一支步枪需要二万多支,幸好上次补充了八千支,加上缴获的枪支,一共只有一万零几百支,这里面还包括原来的汉阳造、中正式。
这时,李无恙开始有些肉疼,协防安庆防线时,他们把缴获的枪支大部分送给了川军兄弟,自己只留下几百支三八大盖,现在子弹的问题己经得到解决,步枪却出现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