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一族,现在面对的就是后继无人。
后继无人!!!
丞相连连感慨了两声,阴暗处的那道身影颤抖了好几下,最终,没有声音响起。
丞相府后继无人?这还不是丞相为了登上位置,与太上皇做出的交换?
毕竟西世三公的那种家族太过可怕,即使太上皇不说,丞相也自然得识相。
否则迎接家族的,并不会是什么好事,是的,也不会是什么好事。
相府发生的一切,在当天夜里,事无巨细,全传入了太极宫。
在得到消息之时,李承乾也是连连叹息,自己和丞相,怎么就变成了如此模样?
或是对方想要拆自己台,想要赶他下来时,便没有了退缩的余地。
且李承乾十分清楚,如今的丞相,己经不是曾经的长孙无忌。
时光己经将一切都给改变,现在他心中在想什么,没有谁知晓。
因此,必须对其采取措施。
“长孙无忌除了这个官位外,还兼什么职位?”
“没了。”
杜菏坐在旁边想了半晌,才有些不确定的答道。
“您,莫非准备动手了?”
“嗯,朕准备对他动手。
如今朝堂,也并非他不可。
该清洗的,也差不多了,朕懒得和他们再次接触。
不过放心,杜兄。
朕不会将最后一层遮羞布扯破,毕竟,与丞相之间,还有一定的亲属关系所存在。
老头子的身体日渐消瘦,日渐低迷,也日渐有些撑不住。
得趁着这个机会,将丞相从朝堂上赶走,将长孙一族在朝堂上一呼百应的统治力,尽可能的废了去。
如此,丞相应该会提前察觉,且提前将长孙一族对于长安城的影响力收敛。
应该会的吧?他毕竟是帝国的丞相,谁也没有办法猜透他心中的想法,老头子也不行。”
杜菏频频点头,与此同时,在长安城外。
程处默与秦怀道两人押送着二三十万东东瀛女眷总算到了,金钱之物己经送到城中。
得到宫中消息,让将这些人安排在城外,独自入城。
当然,李承乾没让他们立即去太极宫,而是先回府待着,静待消息。
这座城,实际上,他也只掌握了个十之八九。
当天夜里,从皇宫中骤然奔袭出了两千多名黑袍人……
第二日一早,诸位朝臣居然被太上皇以召开朝会的名义,唤到太极宫。
在丞相出门时,却闻到了阵阵血腥,抬眸一望,相府前堆叠满了尸体,这些尸体无一不是之前在皇宫中、在各位王爷府上、在诸多朝臣府上的探子。
静静的看了许久,终究一声叹息。
唉!
程知节、李靖等军中速将,出门时,也看到了是如此情况。
心中却是一阵喜意,陛下总算对他们出手了,可也知道,自己是该退了。
入了太极宫,尽管李承乾没来,可今日被邀上殿的大多数人也知晓。
陛下这不是没来,是想要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
今日这次朝会召开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谁都知道。
可有些朝臣也不想知道,越不想知道的人,越要识相。
比如,长孙无忌。
此时的他,正在心中天人交战。
或许离开朝堂,对于长孙一族而言才是最好的。
可也没让这些人等太久,李承乾便坐到了龙椅上,他身上所散发的威势,都快比太上皇更高。
扫视一圈,才笑道。
“今日太上皇让尔等齐聚于这太极宫中,着实是耽误尔等休息的时间,朕,先行赔个不是。”
话虽如此说,却使得这满殿朝臣,都有些不住的颤抖。
“陛下为何如此说?都是为了大唐,牺牲些许时间,根本就不值一提。”
长孙无忌知道,自己必须出来打个样,今日皇帝的目的,才可能达到。
“丞相倒是好心情。”
“陛下,帝国的发展己经让吾等这些老家伙跟不上。
为了不使国家再吾等的乱整下,陷入危局。
臣要请辞,还望您恩准。”
长孙无忌终于朝自己迈出了这一步,皇帝没感到意外,就这么盯着丞相看了半晌,其他的那些官员在得知丞相请辞时,自然是好一阵的兵慌马乱。
可再兵荒马乱,也得分清目前这房间之中,真正做主的是谁。
也都知道长孙无忌在这个时间点脱身,其实是最好的。
“真是如此?那就有些可惜了,丞相。”
“不可惜,臣己经在朝堂上纵横了20余载。
20年的时光,也该退下来好好休息。”
李承乾也是洒然一笑:“可,既然丞相如此想,朕也不必再度挽留。。”
“谢,陛下。”
这一次,丞相是诚心实意的拱手行礼。
再度诚心一拜,转身离开,没有带走什么。
皇帝首到对方身影消失在这太极殿中后,也没有说什么。
这时,程知节等人也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也纷纷上前。
““陛下,臣要请辞……”
贞观十九年末,这个大雪天,朝堂上。
太上皇时期的老臣,至少走了七成。
留下的三成,是李承乾的强力挽留下,才留下来的。
因为少了他们,朝堂会崩溃,可这些人也待不了多久,继任者己经基本上准备好了。
两位小将军,从倭国带回来的女性,皇帝赦免为了平民……
贞观二十年,蓝田县。
在苏静的压制下,没有消息传回长安城,也就在这一年中,蓝田县的那些高手匠人,做出了许多于民于国有用之物。
也在另一个方面保证了帝国的源远流长。
贞观二十一年,李承乾开始将犯了罪的官员,及一些有功之人派去倭国,准备将那片土地再度利用。
贞观二十二年,太上皇李世民病危,不知是做样子还是真心实意,皇帝在明德殿外守了三天三夜。
诸多由陛下提拔起来的朝臣,纷纷担忧。
贞观二十二年,年末。
皇帝将长安城外的朱雀军交给了李泰,让他往大唐西方去,离开大唐,一个月后开始征伐。
打得到哪儿,那就是他的地盘。
每日只能清醒两个时辰的李世民得知这消息,哈哈大笑,承乾,终究还是没走自己的老路。
贞观二十三年,正月初一。
李世民接受了百官的朝贺,而这一日,他拖着早己病得走路都费力的身子,亲自为承乾披上了龙袍。
示意,可以将这个国家完全的交给他了。
诸多朝臣也明白,陛下这是真正掌控了大唐,也真正让太上皇放心了。
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十日,太上皇李世民崩于终南山翠微宫。
第二日,自感罪孽深重,九华和尚自绝于司天监。
袁天罡、李淳风离开长安城,就此不知所踪。
长孙无忌躺在后院摇椅上,赫然离去……
一个月后,太上皇谥号:文皇帝。
长孙无忌陪葬昭陵,李承乾改年号永辉。
……
二十年后,曾经意气风发的皇帝额间,也有了丝丝白发。
从父皇手中接过来的大唐,自己算是做得还不错,可以称得上是一句歌舞升平、路不拾遗、百姓和乐。
此刻,他搬了张凳子,坐在昭陵前。
默默看着父皇母后的陵寝,口中喃喃。
“皇帝,二十年便足够了,为了国朝安稳,也该提前退位给下一任,扶着他走一走……”
同时,长安城中。
他的嫡长子李象,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