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也是会记仇的。”俞荷忍不住打个哈欠,慢吞吞及拉着棉拖鞋回屋睡觉。
俞有地回去怎么也睡不着,又把《过秦论》背了一遍又背起译注,把秦国的历史翻了一遍,春秋战国也不放过,越想脑子里的知识越来越多,人也越清醒。
初立的大周朝,科举考试沿袭前朝办法,以经义取士,主要考察士子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书义旨的阐释和发挥,又要求立论实际相结合,童生试分县试、府试和州院试,三试都过便成秀才。
自他二十五岁考过府试成为童生,连考3次院试皆名落孙山,是时候该好好研究研究新学政喜欢的文风和偏好,争取今年六月能中。
家里这两个单蠢的财迷,可是把人害苦了!
“怎么睡着了还叹气呢,快睡吧!”李二娘起来起夜,看见丈夫闭着眼一脸的仇深似海,懵乎乎的去上厕所了。
成武睡醒,看了眼耳边的漏沙,他怎么睡了四个时辰,该干活了。急匆匆进厨房一看,米浆磨好一大半,一想就知道是俞荷帮忙,拉过椅子坐好接着推磨。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唐大丫梳妆整齐,进来帮忙儿子蒸米皮。
等两个人把米皮做好,李二娘起来接着做简易胡辣汤,熟了一盆红艳艳的辣椒油,俞荷龙龙也起了。
“大嫂,做点杂粮馒头,我们吃!”俞有钱进来,捞出泡了一夜的烧鸡。
“好。”李二娘答应着,看眼进来的马三面,把厨房让给婆婆做早饭。
全家都吃早饭,唯独不见俞有地,马三面俞老头问都没问,吃了饭带着三个孙子去忙。
俞有钱架上牛车,带着成武俞荷龙龙二嫂五个人上街摆摊。
生意格外好,码头早早就来了几拨抗袋卸货的壮汉,说有个南方大商人雇人去北方做茶叶生意,来去一趟半年,报酬丰厚。
今天从外地到白水江要换船,需要雇工,码头的管事昨天到邻近的几个村里叫人,因为过年,工价给的高,一个人一天三十文。
直冲摊位又来了几个大汉。
“俞小哥,你好好的在码头摆摊,我们吃口热乎饭多方便。”
“俞记这分量让人喜欢。”
有人抱怨,有人觉得这胡辣汤米皮好吃实惠,就是远一点也没事。
“各位大哥不着急,码头有了船,自然会有人去码头摆摊的。我们过段时间有了烤鸭也去。”俞有钱笑着说。
“你这烧鸡也一样好吃。”
“我怕换了地方,老顾客就不来了,家里还有些鸡呢!”
“那是,你说的也对。”
剩下几碗成武送给大姑俞有花和表弟们吃,洗碗收摊,大姑父去乡里收猪不在家。
今天米少了一半,利也要少一半,成武还给俞有粮一百文。
俞有钱的烧鸡早早卖完,马上要过十五,他准备明天开始卖二十只试试,早上卖不完下午再去码头卖卖看,有了船,码头就有了生意。
“俞荷,忙完了吗?忙完了去换衣服,我们仨去县里一趟,去给你外婆拜年。”俞有地大清早揉着自己的手,进厨房叫俞荷。
“阿姐和大哥不去吗?”小哥肯定不能去,害怕白家回过头来又要抢人。
“他们不去。就我,你,你娘,我们三个去。”元宵节就在家里过。
“好。阿爹你等等我,我马上好。”俞荷风一阵冲向自己的屋,乒乒乓乓一顿翻,难得去一趟得多买点东西,就是这钱好沉,不好带。
“阿爹,我要跟你换钱。”俞荷没法,提着五千钱来找俞有地。
46 第 46 章
“你要买什么?拿这么多的钱。”李二娘一把接过女儿怀里的钱箱子, 打开盖子一看都是钱,便问。
“阿爹说要带我到县里买新种子。”洋芋五两,只怕其他种子都不便宜。
李二娘把俞荷交给俞有地出去了。
“阿爹!给我换五两银子。”
“你这五千文钱换不到五两, 得再加二百文才行。1两银子理论上等于一千文, 但实际上要比铜钱贵,因为银子难得。”俞有地一边数一边说, 余光偷看这三头身的奶娃子咋办。
“那你等等, 我再去取。”
“去吧!”俞有地捋捋刚留的胡须,严肃说。
不会儿, 李二娘就看到换了新衣的俞荷, 给龙龙显摆她的五两银子。
“想吃什么?我给你带。”走近了听俞荷问龙龙, 看她把银子装好,李二娘回身进了自己屋。
“她爹,你还真给她换钱。不怕路上丢了吗?”
俞有地看眼眉头紧皱的妻子意识到她的不赞同,忙劝道:“丢了就丢了, 俞荷自己赚的钱, 她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你也太惯着她了吧。五两银子不是五文。”
“我愿意惯着。你不也是,你说说你,天天的白出力气, 给她做辣椒油做胡辣汤做卤肉炸豆腐, 她赚的钱有你一半的功劳。”俞有地聪明的说。
李二娘被俞有地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