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在最绝望的时候,往往杀伤力也就越大。
现在的朱高煦就是如此的。对于他来说,现在已经是败局已定了。他已经是无路可逃了。除非是有天兵天将下凡来才有可能了。不过,这种事情都是虚的。当下之际,他看到了朱瞻基,就想起了朱高炽,想起了朱棣,想起来解缙,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往事。就是因为有这个皇孙,朱棣才一直迟迟都没有废太子,一直让那个死胖子坐在太子的位置上。就是因为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的一句话,好圣孙,让朱高炽得以一直当太子,让朱瞻基一直都受到朱棣的喜爱,从小就跟着朱棣四处征战。要是没有这个孩子,那么他早就已经是太子了。现在,他已经是绝路了,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了。他恨这个人,就是他的出现,才让这个本该属于他的皇位,就这么与自己擦肩而过。想到这些,朱高煦已经近似疯狂了,他也不再逃了。看向朱瞻基,拿起武器朝着朱瞻基杀来。朱瞻基也看出了朱高煦的杀心。他又何尝不知道朱高煦的想法,对于这个二叔,他太了解了。甚至一度觉得现在的情况就是当年太祖时期的翻版。当年太祖的太子朱标早逝,皇位传给了朱允炆,结果作为皇叔的爷爷夺了他的皇位。现在到了他们这一个时代,其实也是这样的发展。他的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又很胖,可能就是短命之相,将来他这个孙子也会当皇帝。然而二叔三叔都是很厉害的人物,他们也会效仿靖难之役吧。这一点朱瞻基早就看出来了。所以,他一直都表现的很好,在二叔三叔面前也都一直很低调,但是在暗中却是十分有意识的准备抗争,甚至还经常劝其父亲朱高炽利用太子的位置,对于二叔和三叔进行打击。可是朱高炽一直都是一个老好人的样子,经过被二叔和三叔欺负,他都不吭声。朱瞻基看到这些情况,很是不满意。所以,他只打算做好自己,不论是读书还是习武,那都是精益求精的。也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他变得文武双全,被后世称为“六边形战士!”聪明的他,怎么会不知道现在朱高煦想要干嘛。不过,他也丝毫不畏惧。还记得当时父亲对他说的那句奇怪的话。“人都是有命运的,都是有克星的。谁的命该由谁来收,这是有天定的,你去真定的附近埋伏着吧,到时候有一条命要你去收!”朱瞻基虽实是觉得这个话有些迷雾,不过他一听到朱高煦的封地真定,他就明白了这朱高炽的意思了。这就是让他来切断朱高煦的后路了啊。看来,爹这是准备反击了。其实,朱高炽一直都是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就算是朱瞻基他都是瞒住的。朱瞻基只是在皇宫之围的时候,才知道父亲原来暗中积累了这么多大的力量。怪不得他一直都在二叔三叔面前忍气吞声,原来是打消他们的顾虑啊。想明白这些事情,朱瞻基才明白之前他有多愚蠢,居然认为自己的父亲很无能。父亲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啊。对于一切局势都如此的了解。他让自己在这里准备着,果然是等到了朱高煦的败军。现在皇爷爷已经驾崩了。二叔想要造反,那就可以借此机会将他杀了,以绝后患。他那么早就已经能够看到朱高煦的败局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高手。眼前。 朱高煦已经不往前进了。一场大战一触即发。朱瞻基带来的人马,其实还没有朱高煦的残兵多。如果朱高煦一定要突围,还是有可能的。只是,他现在没有了这个心思。他要去杀朱瞻基,那么他的手下士兵则也会和朱瞻基的队伍杀成一片。而双方还没有开战,就听到樊忠骑着马儿快速出现在面前。大声喊道:“先帝的虎符在此,尔等放下武器,不可伤了自己人。”樊忠将虎符高高举起,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在场所有人,这个时候也跟着反应了过来。的确,他们一直跟着朱高煦在打仗,但是就是没有见到正式的虎符,也没有见到公文等等,一般士兵没有见到这是正常的,可是这些跟着朱高煦的人很多都是军中的将领。他们就算朱高煦的亲兵,那也得听从陛下的安排。现在朱高煦的身份已经被打成了反贼,又没有虎符等信物,他们这些人也就成了贼兵。可要是见到虎符,就俯首称臣,那么还可以说自己是被蒙蔽的。也就是给了自己一个台阶。樊忠拿着虎符大喊,其余的人能够见虎符就相当于见到了先帝,只要他们能够听从号令,那么他们就还是大明的军队就不是贼兵。人在还有一线生机的时候,总还是想要活下去的。眼看着朱高煦已失败,他们不得不考虑自己的下场了。现在自己的兵力就这么多,朱高煦也已经放弃了逃跑,他们只能继续跟着朱高煦,只能全部战死。可是如果这个时候放下武器,听从安排,证明他们的心中还有先帝,后续会不会被惩罚这也不一定,说不定就会既往不咎呢?战死了他们是贼兵,下跪听从号令,他们的大明的部队。这样的情形,傻瓜都会选择吧。因此,他们看到虎符现身,就像是看到了先帝,一个个都放下了武器,跪在地上,不再做任何的抵抗。整个队伍都下跪了。他们投降了。只有朱高煦一个人还站在那里,他就像是没有听到一样。眼睛只有恨,眼里只有朱瞻基,他要杀了他,他就算是死,也要让朱棣和朱高炽后悔。他看到这些人都放下了武器,不打算抵抗,他也不在意,他只想拉一个人陪葬。于是,他杀向了朱瞻基。朱瞻基也是早就做好了准备,和他两个交战在一起。朱瞻基虽然是厉害,可是和正值中年的朱高煦一交战,还是有些吃力。樊忠看到这个朱高煦已经是无药可救了,他的目的是保护朱高炽,保护朱瞻基,因此,他才不管什么武德不武德,要是朱瞻基在这里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么他如何向朱棣交代,如何向朱高炽交代呢?所以,他直接下场加入了战斗。樊忠是朱棣身边的猛将,那战斗力可是相当的高。他一上场,交战在一起,朱高煦立马就出现了败势,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敢去说什么以多欺少什么的。战斗就是战斗。他朱高煦可以以二十万人之多,去攻打三万人的京城。那么现在,樊忠和朱瞻基也可以以二打一,这就叫做因果。他们交战了几个回合,朱高煦就已经应接不暇了,被樊忠一锤打翻在地。樊忠打算一锤砸向朱高煦的脑袋,结果了他。朱瞻基用剑挡住了这一击。“樊将军,且慢!他的命,我来收!这是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