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食者冲突后的第二天,李明站在控制中心,启动全息分析。
全息投影中,矿食者领地地图和避难所建设区域相互叠加,显示出几处危险的重叠点。
"冲突教会了我个简单道理,我远没有准备好应对地下威胁。"
李明指向地图上的关键区域。
"避难所建设必须继续,但安全措施需要全面升级。"
量构投影出矿食者活动数据分析。
"矿食者展现出半机械生物特征,对电磁干扰有部分抗性,但声波通信是它们的核心协调手段。"
李明看着分析数据,思考片刻。
"声波通信是关键。如果能干扰它们的通信,可能就能避免群体协同攻击。"
他快速在工作台上绘制出设计草图。
"设计一种声波干扰器,针对矿食者使用的频率范围,在必要时可以阻断它们的通信。"
量构接入设计系统,开始建模。
"基于记录的矿食者声波样本,最有效的干扰频率应在15到25赫兹之间,带有特定的调制模式。"
李明点头认可。
"设计成便携式设备,同时制作固定安装版本,在避难所建设区域周围形成防护网。"
设计进行的同时,李明开始规划更全面的防御体系。
"我需要多层次的防护。声波干扰只是第一道防线。"
他调出另一个设计界面。
"开发电磁加速武器,不需要火药,利用电磁线圈加速金属弹丸。低功率模式用于警告,高功率用于必要时的反击。"
量构计算着能源需求。
"标准电磁线圈配置可实现每秒120米的弹丸速度,足以对矿食者造成明显威慑。高功率模式下可达到每秒300米,能穿透它们的装甲。"
李明调整设计参数。
"制作三种型号,便携式、固定哨戒型和重型防御型。所有武器都编入防御网络,可远程控制。"
接下来的三天里,李明几乎不眠不休,借助自动化设备组装和测试各种防御装置。
声波干扰器的原型机首先完成。
"测试通过,干扰效率达到92%。在20米范围内可完全扰乱矿食者通信。"
李明满意地看着这个看似简单的设备,小巧但功能强大。
同时,第一批电磁武器也完成组装。
便携式武器类似手枪大小,使用锂合金电池供能,可连续发射30颗金属弹丸。
固定哨戒型安装在三脚架上,配备简单的运动识别系统,可自动锁定移动目标。
重型防御型则安装在避难所入口处,能量储备足以持续运行12小时。
"防御武器测试完毕,命中精度符合设计预期。"
李明将目光转向下一个防御环节。
"量构,开始设计传感网络,我要知道任何接近避难所或采矿区的生物。"
量构提出初步方案。
"建议使用三层传感器网络。外围是震动探测器,检测地面和地下震动。中层是声波监听设备,专门监测矿食者通信频率。内层是光学和热成像系统,提供详细视觉反馈。"
李明修改了几处设计细节。
"同意。外围探测器间隔50米部署,中层间隔30米,内层形成连续监控。"
防御准备同时,李明没有忽视撤离计划的重要性。
"我需要为最坏情况做准备。如果防御失败,必须确保有路可退。"
他调出避难所在建部分的结构图。
"在这些位置设计快速通道,首接连接到地表。每个工作区域都必须有至少两条撤离路线。"
量构补充道。
"同时建议在关键节点设置临时安全室,墙体加固,储备72小时的空气、水和食物。"
李明确认设计。
"优先建设这些安全室,即使避难所其他部分还未完工,也要确保安全区域可用。"
一周后,依靠自动化建设设备,初步防御系统全面部署完成。
避难所建设区周围己经建立起三层传感网络,十二台声波干扰器在关键位置待命,二十台电磁武器形成交叉火力覆盖。
"防御系统上线,初步测试正常。"
李明站在监控中心,屏幕上显示着整个防御网络的运行状态。
"现在我至少有基本的预警和防御能力了。"
然而,防御只是一方面,李明同样关注如何避免冲突。
"量构,分析矿食者的友好通信模式。"
全息投影显示出多组声波频率图。
"它们在交换活动中使用的声波模式明显不同于警戒或攻击时。频率更低,节奏更缓慢,波形更为规则。"
李明研究着这些模式。
"我可以尝试模拟这些'友好'信号,看看能否建立某种基础沟通。"
他修改声波干扰器的设计,增加了声波合成功能。
"改造两台设备用于通信实验,其余保持防御功能。"
第二天,李明完成了设备改造并安装在安全边界附近。
"启动友好通信测试,低功率,循环播放交换活动记录的声波模式。"
设备开始工作,向周围环境发出特定频率的声波。
几小时过去,没有任何反应。
"增加功率,扩大覆盖范围。"
又过了两小时,监测系统捕捉到动静。
"检测到矿食者活动,三只中型个体正接近通信设备。"
李明立即调出实时监控画面。
三只矿食者缓慢靠近,动作谨慎但不显攻击性。它们停在安全距离外,似乎在聆听声波信号。
"它们在响应我的通信!"
矿食者们相互发出低频震动,然后其中一只向前挪动几步,在地上刮出几道痕迹,形成简单的几何图形。
"量构,分析这些标记。"
"初步判断像是某种边界标记,与之前巨型矿食者划定的界线模式相似。"
李明思考片刻。
"它们在确认边界协议。回应相同的模式。"
地面震动器被激活,复制了相同的震动频率和模式。
矿食者们停留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后退,最终消失在视野中。
"通信测试初步成功,建立了最基础的边界共识。"
李明对这一进展感到谨慎的乐观。
"继续定期发送友好信号,观察反应。同时保持防御系统全面警戒。"
接下来的几天,矿食者活动明显减少,李明得以加速避难所建设工作。
第五天夜里,李明正在研究新的设备改进方案,突然收到警报。
"传感器网络检测到异常声波信号。"
他立即调出数据。
"频率特征?"
"频率明显低于矿食者通常使用的范围,约5到10赫兹。信号强度弱但稳定,持续时间己超过30分钟。"
李明皱眉。
"来源位置?"
"信号似乎来自地下深处,比之前探测到的最深矿食者活动区域还要深约500米。"
李明调出全息地图,寻找潜在的信号源。
"这个深度己经接近红色警告区域边缘了。"
量构继续分析。
"信号模式高度规律,重复周期精确到毫秒级,排除自然地质现象的可能性。"
李明启动了全方位监测程序。
"记录完整信号,分析其内部结构和可能的含义。"
分析结果很快出来。
"信号包含明确的数学结构,初步识别出简单的数列和几何关系表达。"
李明震惊地看着解析图表。
"这不是随机噪音,而是某种通信。"
他调出更多地下区域的扫描数据。
"地下深处有什么?是更大的矿食者群落,还是..."
李明陷入沉思。
"继续监测信号,准备更深入的探索手段。但在此之前,加强所有防御措施。"
他走向窗口,看着夜空中的星星。
就在李明准备休息时,监控终端发出新的警报。
"信号频率发生变化,正在向矿食者通信频率靠近。模式也更加复杂。"
李明迅速返回终端。
"它们在交流。"
屏幕上,两种不同频率的信号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互动模式。
低频信号变得更加清晰有力,而矿食者的回应信号则显得更加规则化。
"不管地下深处是什么,它正在指挥矿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