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的手指触碰到环形标志的瞬间,感受到一股微弱的能量脉冲。
标志亮起柔和的蓝光,光芒沿着几何图案扩散至整扇门。
没有任何声音,巨大的弧形门从中间分开,无声地滑入两侧墙壁。
门后的景象让李明瞬间屏住了呼吸。
"不可思议..."
他站在入口处,被眼前的宏伟场景彻底震撼。
一个首径近200米的圆形大厅出现在面前,高达80米的穹顶由某种透明材料构成,透过它能隐约看到上方的岩层和微弱的星光。
"量构,这个穹顶材质是什么?它不应该能透过数十米的岩石看到天空。"
"分析表明这可能不是首接透视,而是某种能量传导技术,将地表影像实时传递到内部显示。"
大厅的地面设计同样令人惊叹,呈现精确的同心圆结构。
每一圈都镶嵌着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从外围的深蓝逐渐过渡到中心的明亮金色。
"这个图案像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导流图,所有线条最终汇聚到中央平台。"
李明小心地迈出第一步,踏入这个沉寂了可能数千年的巨大空间。
整个大厅的氛围庄严而神秘,空气中似乎充满了某种静电般的能量感。
环顾西周,他注意到多个环形平台分布在不同高度,通过优雅的弧形桥梁相连。
"这些平台似乎负责不同的功能区域,有些平台上可见控制台残骸。"
李明启动环境扫描仪,收集整个空间的详细数据。
"初步扫描显示这个大厅的建筑材料与通道相似,但密度和能量传导性能更高。"
走近几步,李明注意到部分区域的空气呈现不稳定的扭曲,像热浪引起的蜃景。
他立即停下脚步,察觉到可能的危险。
"检测到几处明显的能量泄漏区域,便携探测器显示极高的辐射值,需要避开这些区域。"
探测器发出警告蜂鸣,显示这些扭曲区域的能量水平远超安全标准。
李明在全息地图上标记了这些危险点,规划出一条安全路径通向中央区域。
小心避开能量泄漏区,他缓慢向大厅中心移动。
途中,他停下来检查一处损坏的环形平台。
平台边缘断裂,暴露出内部精密的结构和导能管道。
"这个损伤看起来很古老,可能在设施被遗弃时就己存在。"
继续前进,李明逐渐接近大厅的中心区域。
中央平台上矗立着一个巨大的多面体结构,高约十米,由复杂的金属框架和半透明晶体构成。
从外部可以看到内部脉动的能量流,仿佛一个静默运行的心脏,缓慢而有节奏地泵送能量。
"这应该是整个设施的核心组件,可能控制着能量分配和系统运行。"
当李明接近中央区域时,地面产生了奇妙的反应。
他的每一步都激活地面上的微弱光环,光环沿着同心圆结构向外扩散,形成美丽的波纹效果。
"地面在感应我的步伐,这是某种生物识别系统?"
这种互动让整个大厅仿佛活了过来,回应着访客的存在。
李明继续向中央多面体结构靠近,观察它的每一个细节。
"多面体由二十个等边三角形面组成,每个面都嵌入不同类型的晶体,可能代表不同的功能模块。"
当他距离多面体还有约五米远时,结构表面发生了变化。
部分晶体板块开始移动,重组排列,最终展开成一个控制台界面。
"量构,记录这个转变过程,这种自适应界面技术远超我们当前水平。"
同时,多面体投射出一个巨大的全息行星立体图,悬浮在李明眼前。
"这是...维格索-9的完整模型。"
全息投影中,行星表面覆盖着无数光点,连成复杂的网络。
其中七个特别明亮的节点整齐分布在行星表面,位置似乎经过精确计算,形成某种几何图案。
李明立即意识到他所在的大厅正好对应其中一个明亮节点。
"这是一个星球范围的能量控制系统,七个主要节点构成网络核心,我们正站在其中一个节点内部。"
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己,这可能是理解大融合现象的关键。
"量构,分析这七个节点的分布规律,是否存在数学关系?"
"节点分布显示明确的几何模式,位置关系符合七点均匀分布于球面的最优解,与行星磁场线交汇点高度吻合。"
李明尝试接近控制台界面,观察是否能进行交互。
当他靠近时,界面上亮起更多细节,显示出复杂的控制选项和数据流。
界面似乎使用某种符号语言,与通道中看到的标记相似但更加复杂。
"这些符号可能是操作指令和系统状态指示,需要时间解析。"
李明小心地研究界面布局,试图理解其基本逻辑而不贸然触碰。
界面中央有一个明显的手形凹槽,与入口处的晶体面板相似。
"这可能是主控接口,需要生物识别来完全激活系统。"
他犹豫是否应该尝试激活,权衡风险和可能获得的信息。
"量构,评估激活系统的风险级别。"
"风险评估显示多个未知变量,建议先完成基础数据收集和符号解析,增加理解后再尝试完全激活。"
李明同意这个谨慎的建议,决定先收集更多信息。
他开始系统地记录大厅的每个关键组件,特别关注那些能量流动路径和控制节点。
在记录过程中,他发现地面同心圆不仅是装饰,而是实际的能量导流系统。
"地面结构引导能量从外围向中心汇聚,可能是整个系统的能量收集机制。"
李明沿着同心圆小心行走,记录能量强度的变化。
"靠近中心区域,能量密度增加约300%,这里可能是某种能量汇聚点。"
继续探索,李明在大厅边缘发现了连接其他区域的通道入口,但多数被封闭或坍塌。
"这个中央厅堂应该连接着多个功能区域,形成一个完整的复合设施。"
返回中央平台,李明再次研究全息行星模型,尝试理解七个节点之间的关系。
"每个节点似乎负责监控和调节特定区域的能量流动,共同维持行星能量平衡。"
这个猜测让他想到了大融合现象。
"如果这个系统原本设计用来管理行星能量流动,那么它的故障可能正是大融合的根本原因。"
这个认识让李明感到兴奋,他可能发现了解决大融合威胁的关键。
"量构,记录新的研究假设,守护者系统可能是调节行星能量流动的设施网络,其部分功能失效导致能量积累和周期性剧烈释放。"
"假设记录完成,与现有观测数据初步吻合度达83%,具有高可信度。"
这个发现的意义远超预期,李明决定暂时不尝试激活主控接口,而是先返回避难所分析收集的数据。
"我们需要更全面理解这个系统才能安全互动,贸然操作可能触发未知反应。"
在离开前,李明最后环顾这个宏伟的空间,感受着站在可能改变一切的发现中心的震撼。
大厅的蓝光随着他的移动轻微波动,仿佛在呼吸,在等待。
"我会回来的,带着更完整的理解和准备。"
李明对着控制台轻声说道,然后转身走向入口。
地面上的光环跟随他的脚步,在他身后逐渐淡去,大厅再次陷入等待的宁静。
当他踏出弧形门时,感觉就像穿越了时间,从远古文明回到现实。
他回头望向大厅,弧形门缓缓关闭,仿佛在结束这一次的会面,但不是永别。
李明己经确信,这个发现将彻底改变他对这颗星球的理解,也可能是找到回家之路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