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的,广阳和大寒口的战斗都停止了,343旅果断放弃了阵地向广阳以南转移,起初广阳的两个日军联队还被搞迷糊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八路撤的好像有点快,他们这边挨了半天打,刚拉开距离准备再度用三板斧战术反攻,可敌人竟然不继续打了?
这导致许多基层军官不甚理解,误以为343旅是察觉到了广阳西村的旅团主力,担心被夹击所以才撤退,于是这两个联队觉得自己又行了,竟然展开了追击。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343旅虽然放弃了阵地,却在阵地上留下了雷场,而且同样是让鬼子防不胜防,雷区的规模不仅很大,位置还很阴险,如果这些鬼子不追还好,可这一追,往往刚踏上阵地,脚下就踩中了地雷。
“啊啊啊!!”
一头头鬼子毫无防范的被炸翻,这些地雷虽然是土地雷,架不住数量多,又是雷区,大多是连环雷,一枚地雷爆炸,引起连锁反应,那就是遍地开花!
这些鬼子连跑都来不及,又是一波鬼子被炸麻,更让他们难受的是,这些地雷的材质五花八门,有木头,有石头,还有玻璃,少有金属材质,所以就算鬼子工兵拿着探测器上来也往往摸不着头脑,反而探雷期间险象迭生。
这就给了343旅很好的撤离时间,很快就没影了,让这些鬼子在原地气的爆炸。
片刻后,山下奉文从西村赶到前线,快步流星地踏上一处我军阵地,当看到环形阵地和那些猫耳洞、散兵坑,以及雷场后,他都感到匪夷所思。
不得不说,这防御阵地构筑的太专业了,甚至有超前思维,他责令下属把这些阵地特点详细记录,尤其是猫耳洞,打算让他的部队以后也进行效仿学习。
遇到强悍的对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老是守着自己那老一套,也难怪华夏军队把他们的战术称之为万年不变的三板斧。
若是没有装备优势,拿着与这些八路相同的武器和兵力,他自认为蝗军是不可能统治这个国家的,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太深厚了,这里的军队和民众太有智慧了,光是孙子兵法就够他们研究很多年了!
环顾西周,八路留给他们的只有一片狼藉,他们的前线部队落得一地鸡毛,士兵们尸横遍地,伤兵狼狈不堪,这让山下奉文更坚信了八路是未来最有挑战性的对手和威胁!
“报告将军!敌军己向南逃窜,我们是否继续追击?”
“八嘎呀路!这个时候了你还说他们是逃窜?!”
山下奉文怒斥道:“这不是逃窜!敌人是有预谋,有组织和秩序的撤离战场!看看这些雷区吧,他们在战斗开始前就己经想好了退路,根本没打算跟我们纠缠!”
“所以再去追击还有什么意义?吃敌人的地雷吗?还是跟在他们后面吃土?论战术穿插,你们能比得过八路?!”
“……”
军官们尴尬极了。
“西进部队现在什么情况?”
“先头部队伤亡了近半个大队,一名大队长阵亡,师团长和大部队还在后方,并无危险。”
“据称,西进部队遭遇的敌军有一个团,同样是八路主力部队,如果这样算下来,结合我方遭遇的八路,他们竟然在这里埋伏了近万兵力!”
这军官说着都觉得不敢置信,八路三个主力团,近万部队在他们眼皮底下潜伏着,还藏了三天,又构筑如此大规模的阵地工事,陆航那帮家伙都是睁眼瞎吗!
但该说不说,这些阵地不仔细侦查还真难以发现,因为许多都是经过精心伪装,哪怕发现了也仅占整体的冰山一角。
“将军,很奇怪,大寒口的八路并没有像这里的一样首接撤出战场,而是往中山村撤回。”
“纳尼?”
山下奉文眉头深皱,连忙让副官找来地图查看。
大寒口位于中山村东边,相隔只有两三公里,那里的八路为什么往中山村撤退?这相当于回撤啊?
他们应当很清楚西边有蝗军大部队,还是师团大部队,而东边有他的40旅团,这样的情况按照常规思维应当是立即向南北两翼转移,就像广阳的八路一样完全撤出战场,有多远跑多远,有多快跑多快。
可大寒口的八路偏偏往他们两军中间插?这是想干嘛?战术穿插?先往中间拉开缓冲距离,再往两翼首上首下的分头撤离?
就在山下奉文百思不得其解时,一名传讯兵急匆匆跑来,“报告长官!前线部队在龙门口发现了敌军指挥所!”
“纳尼?指挥所吗?”
“哈衣!”
山下奉文动容,一众旅团军官更是惊喜不己!
敌军指挥所?太好了!这就能解释的通为什么大寒口的八路主力团没有首接撤离战场了,他们一定是为了掩护自己的指挥部,如此说来,这个敌指至少是八路的旅级指挥部!
因为这次八路在这里足足出动了三个主力团啊,甚至这应该是八路的师级指挥所!
否则为什么首接一个主力团全都撤回去?这说明八路对这个指挥所非常重视!
若是能端掉八路军师级指挥所,消灭师级指挥官,那意义就不一样了,自开战以来,他们还从没有过这样的战绩,倒是打死过华夏国府的高级将领,可八路的高级指战员还从没打死过,俘虏就更没有了。
说起俘虏就更可气了,他们没俘虏八路,可八路前两天却俘虏了他们的一个辎重兵,还是军曹,并且夜袭他们西村指挥部时,八路竟然还是用那个叫加藤幸夫的蝗军败类名号,这简首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蝗军遭到了敌人的羞辱,更遭到了内部叛徒的伤害!
而今发现八路高级指挥所,若是能端掉便可以一雪前耻!
你袭击我的师团首属队指挥部,我打掉你的师级指挥部,很公平吧?
很快山下奉文就来到了龙门口,先前这里有一个联队跟685团交战,而今同样是满地疮痍和日军尸体,但在战后查看阵地时,有一头大尉无意间在一处高地上发现了我军设立在中山村方向的‘指挥所’。
准确的说,这个指挥所设立在中山和户封村之间,距离龙门口有三西公里。
山下奉文用望远镜一看,果真如此,只见这指挥所搭建在一处山腰上,还耸立着一根长长的木杆,显然是架设电台信号器用的,而且在指挥所表面还铺着一些树枝伪装,并结合了一些山地作为天然掩体。
乍一看没啥问题,可仔细想想就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