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竹的帮助下,传单很快做好,纸张不是很大,但重在数量极多。\j*i?a,n`g\l?i¨y`i*b¨a\.·c`o¨m¢
整个京都,都四处粘贴,四处飞撒。文渊阁、太学院,所飘洒的传单数量极多。年轻的学生们,自然最为热血,容易被人挑动。文渊阁里的老学究们,也注重什么风骨,看到传单内容后,大都会气得拔胡子。这就是范清越需要的效果。至于传单的内容,五竹也有问过。范清越挑了挑眉,与他详细说起其中内容。半真半假,一定要杂糅在一起。真实的部分,就是皇后与北齐文坛大家庄墨韩的对话。还有一些,鉴查院言冰云在北齐潜伏,是何等辛苦,是如何为国立功,最后又是如何被皇宫里的贵人无情出卖。还有,在这场交易之中,皇后获得了什么样的利益。至于假的部分,则重浓墨描写一下,皇后娘娘在后宫里,养了多少假太监,在外面还有多少老情人……五竹看着传单,冷冷分析道:“这些话,没人会相信,那位毕竟是皇后。”范清越无所谓打了个响指,“叔,世上像你这么聪明的人不多,我们的目的,只要百姓相信就好,至于皇帝陛下那边,我们知道的事情,他未必不知道,这些传单,只是在逼他一把而已。)^o搜μμ搜-?小?说,·*网(, ·?免?~¥费?¥2阅??¨读321”“我是聪明人?”五竹愣了一下。在他的记忆里,当年的小姐总说他愚笨,不太聪明。眼前这位小主人,还是第一个夸他聪明的人。所以,小主人和小姐,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更愿意相信是眼前小主人说谎……当年的小姐若是有他这般狡猾,也不会死那么早了。“有一点你说得对。”“哪一点?”范清越右手中指微微弯曲,与拇指接触,又用力弹开,弹在手中传单上,纸张声音清脆,问道。“你知道的,那狗皇帝肯定也知道。”“……”大概也只有大宗师,才能如此称呼皇帝了。而且,即便是当面,他也敢这么叫,甚至不会皱一下眉头。“叔,你觉得,那位皇帝陛下会如何处理这件事?”范清越饮了口酒,瞥了眼在院子里练功的若若。听到这个问题,五竹想都没想,当即脱口而出:“立马出动鉴查院,消除这些传单造成的影响,同时,对皇后大加赏赐,证明皇室团结,且论一论皇后的功绩。之后,等事情平静后,再让皇后自愿辞去皇后之位,从此逐渐淡出事先。?w_e*n_x^u-e,b~o·o?k′.,c.o¢m¢同时,还会对你未婚妻大加赏赐,给你升官。”范清越听着这堪比冷笑话一般的言语,却笑不出来。因为他心里清楚,这很可能就是事实。五竹继续说道:“这狗皇帝,肯定知道皇后有问题,但他并不着急将她废掉,他更喜欢等那些潜伏在水下的人露面,然后一网打尽,这种事,他做起来很熟练。”范清越竖起大拇指。不得说,五竹是了解这位皇帝陛下的。这样的皇帝,难怪会给太子起那样的名字。李承乾……和唐朝造反的太子一个名字。只是不知,这位东宫太子,将来是否也会造反。 范清越觉得,如果他收拾了这位皇后,让太子失去一大助力,同时,内库财权又被夺走,这东宫之位可未必还能坐得稳。可一旦坐不稳,人被逼急了,造反也未必不可能。他似乎已经预料到了,在多年之后,若是这位太子还有些血性,只怕都不会坐以待毙。“皇后在宫里,肯定还有人与之结盟,否则,当年的儋州刺杀,绝不会那么顺理成章。”五竹沉默了一下,说道:“我去查。”他刚要走,却被这位小主人给拦住了,说了声“没必要”。五竹不得不承认,论起心机城府,和各种算计,无论是他,还是当年的小姐,都:不及这位小主人半分。想起早早夭折的小姐,五竹脸上,再度流露出一丝淡淡忧伤。一切都谋划好,接下来自然就是去事实。在做事这件事情上,范清越和五竹,都不是个拖沓的人。…………九月初秋,京都凉爽,酷热一去不复返。这日,京都下了一场大雪。漫天的白色传单,像一场大雪,飘荡在整个京都的天空。像变魔术一般!传单飘荡而下,落在京都的每一个角落。太学院与文渊阁,地面更是铺满一层,拾之不尽。学子们,老学究们,在看清上面的内容后,大惊失色。五竹站在京都某处阁楼上,看着京都的反应,心中暗自佩服,事情的进展,果然如范清越所预料到的那般。鉴查院和京都府衙快速出动,只两个时辰,就将所有传单都收缴了干干净净。整个京都百姓,无论是百姓,还是那些个达官贵人,都无一人胆敢私藏传单。毕竟,鉴查院的威名摆在那里,无人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一把。不值当!当日下午,太学院那边也反应神速,为了消除这件事的影响,他们立即请旨,将今年的秋学考试,给提前了。那些个太学院的学生们,也是苦恼不已,谁能想到,一场传单雨,居然将期末考试给提前了。那些个准备不够充分的,只能在心里骂骂咧咧。诸多举措,只在半日时间,就纷纷出台,遏制住这股流言蜚语。只可惜,流言这种东西,是根本止不住的。此刻,五竹这才明白,为何范清越那小子,既然已经提前预判到,朝廷会如此迅速处理掉传单,稳住局势,但还是这般做了。因为,流言蜚语这种东西,本就难以真正遏制和消除。一旦出现,除了时间能磨平一切外,别无他法。传单虽然被收走了,但上面的内容,却已经传开。整个京都,乃至京都之外,都以极快的速度,进极速扩散着。走在京都大街小巷里百姓们,虽然不敢大声谈论这件事,但彼此眼神的对视之间,蕴含的意思,不再是“吃了没”,而是“你看了吗”。这些年,皇后在京都,虽然没有什么恶名,但也没有贤惠的名声。传单一出,顿时热议起来。那些街坊婆姨之间的议论逻辑,倒也非常简单:她全家全族都死光了,只有她还活着,肯定不是什么好女人。这种舆论手段,这种局面,在庆国,在天下,也是第一次出现。当日黄昏,宫里的老太后,亲自去了皇后寝宫,几个耳光之后,那位皇后娘娘哭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