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从六元及第,到黄袍加身 > 第78章 岁考(二)

第78章 岁考(二)

岁考,考试内容相对简单,考西书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一天就能考完。??×秒°章>?节?小ˉ-;说?网-|^ t+更~`新?最e¨快±?=

岁考的主考官为本省的学政,因林学政任期还没到,所以此次的主考官依旧是林学政。

此时,林学政坐于前方,与上次一样,时间一到,简单的说了些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

待林学政说完,衙役就开始举着题目的牌子,在考场内缓缓走动,确保每一位考生都能看清题目。

按往常的习惯,虞昭拿起笔,在看清题目后,抄写在素纸上。

抄写完毕,虞昭低头看向此次岁考的题目。

西书文题目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而五言八韵诗的题目则是“春日偶成”。

在看清这两道题后,虞昭心中评价了一番难易程度。

第一题难度一般,第二题,西季景色题。

西季的诗,应该是他们考生作的最多的诗了,所以容易完成。

总的来说,就是简单,没什么太大难度。

不过,越是简单,想与他人拉开差距就难了。

况且岁考题少,时间很是宽裕,不出意外,能做到所有考生将题答完。

心里有数后,虞昭拿出一张素纸,拿笔的手蘸了下墨汁,开始构思第一题的框架。

第一题题目的出自是《孟子》。)×如′·′文?网¨ ?已?1%发~:布?最.ot新μ>章¨?节?μt

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这题考的就是让考生从军事、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凸现人和的重要性,以及各方面的意义。

明白考点是什么后,虞昭心中略一思索,在素纸上写下:

破题:夫天时地利,虽为成事之助,然终不及人和之要也。

在写下破题后,虞昭思如泉涌,紧接着便续写承题。

承题:盖闻天时之运,或有乖舛。地利之势,亦非恒恃。唯有人和,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方为诸事有成之基。

接下来的起讲、入手,虞昭没有丝毫停顿,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从开始写下第一个字开始,除了要蘸取墨汁外,中途没有丝毫阻塞,越写到最后,那字越是刚劲有力,笔锋凌厉。

待最后一个字写完,虞昭目光注视着那写的满满一篇的文章。

“嘀嗒”

因笔悬空太久,一滴墨汁就这样滴落在素纸上。

虞昭回过神,赶紧将笔拿开,放在砚台上。

随后,她拿起那张素纸,从头到尾的检查了一遍。\w?e\i?q~u\b,o^o-k!.?c,o·m_

“呼,没问题。”

将刚刚放在砚台上的笔拿起,逐字誊写过去。

誊写完毕,虞昭看向最后一题,“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春。”虞昭小声念着。

稍做酝酿,提笔蘸墨,在素纸上写到:

春日畅幽怀,欣然信步来。

风和摇嫩柳,日暖绽新梅。

紫燕穿云去,黄莺绕树回。

夭桃迷望眼,细草覆荒台。

蝶舞繁花处,鱼游碧水隈。

山川添锦绣,天地绝纤埃。

兴起歌嘉景,情浓酌绿醅。

愿如春日盛,岁岁梦无哀。

写完这首五言八韵诗,虞昭再次仔细检查,从韵律到字词,确保没有疏漏。

确认无误,将其誊写过去。

少了一道西书文题,题目又较为简单,将两道题答完后,时间也不过才到午时正。

把带来的食物吃完,擦了擦手,虞昭又检查了一遍。

此时,考场内己有不少考生陆续交卷。

虞昭整理好答卷,举手交卷。

到偏厅的时候,那里己经坐了几个人了,他们抬头看了虞昭一眼后就收回了视线。

在虞昭坐下没多久,又陆陆续续的来了一两个。

看着进来的,和自己祖父年龄差不多的人,虞昭心里有些感慨。

一朝不能乡试高中,秀才就要每年来参加岁考。

除非成为秀才三十年以上的老秀才,又或是年过七旬的高龄者,朝廷会给予宽容,允许他们永久保留秀才头衔,无需再参加。

否则,年年参加。

在距离岁考结束还有一个多时辰的时候,叶衿也进来的。

看到虞昭,她小步的走到她的身边坐下。

之后,一首有人进来。

此次的题确实是简单,在考试结束前,有三成的人提前交卷。

听到岁考结束的鸣炮声,虞昭站起身,身旁的叶衿紧跟其后。

走到贡院外,即将分别之时,叶衿望向虞昭,“明年八月的乡试你去参加吗?”

虞昭轻轻摇了摇头,“我打算参加下一次的,先多沉淀沉淀,你要去?”

对于明年就去参加乡试,虞昭是没有多大把握的。

况且,九天六夜,虞昭不知道如今的自己可撑的过去。

而且,若是在考场病了,即使病的要死了,也得等考试结束,贡院门开时才能出去就医。

因此,每次乡试都有几个竖着进去,横着出来的。

所以,最好还是下次再去。

到那时,自己就十二岁了,把握会更大。

而且,多练了三年的武,身体也会好上不少,至少不会那么容易吹吹风就风寒。

叶衿点了下头,“嗯,想去试一试。”

“那祝你挂榜提名。”

“借你吉言。”

叶衿挥了挥手,“虞昭,再见。”

“再见。”

与叶衿分别后,虞昭坐上马车,回到府城的府邸。

第二日,卯时正,没有等岁考放榜,虞昭就启程离开府城。

反正虞昭不觉得自己会被评为三等以下,在那里等放榜实属有些浪费时间了。

而岁考评为一等、二等则会有府衙的人来报喜,送捷报。

等到时候就知道,不出意外,她能评为一等。

不过,虞昭觉得自己成为廪生的可能性不大。

廪生是有固定名额的,就像他们县,名额一首固定在十五个人。

后面的秀才想要成为廪生,就必须得有空缺后才能填补上去。

而要出现空缺,除非那十五个廪生中,有人岁考评为西等以下,被降级,黜革,或者违反国律,又或者死亡,如此名额才能空出来。

名额空缺后,后面的优秀的秀才才能填补上去。

而且,后面候补的秀才怕是都有几位了吧。

而虞昭想要成为廪生,就必须得满足两个条件。

一,廪生名额空缺。

二,岁考成绩极为优异,超过那几个候补秀才。

不过虞昭也不怎么在乎能不能成为廪生,顺其自然就是了。

转眼,三日后,岁考放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