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1919:军阀混战之帝国崛起 > 第145章 庙街事件

第145章 庙街事件

几天前,黑龙江入海口,庙街。¢餿?飕,小¨税*徃¢ -哽.鑫′醉,全+

浓烟笼罩着这座濒临鄂霍次克海的港口城市,焦黑的木梁从废墟中支棱出来,像被烧焦的肋骨。

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火药味和木头闷烧的焦臭。

雅科夫·特里亚皮钦站在被炮火削去一半的东正教堂钟楼上,望远镜的镜片上沾着血渍。

“倭国人的领事馆还在抵抗。”

他身旁的游击队员瓦西里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枪管烫得能点烟。

“让他们抵抗。”雅科夫冷笑,“等陈凛然的“江亨”号舰到了,这些杂种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一个月前,庙街还是远东一个繁忙的贸易港口。

依山傍海,俄式木屋与日式商铺混杂,街道狭窄,码头堆满鱼篓与木箱。

倭国第14师团的一个大队驻扎在此,350名士兵趾高气扬地巡逻在木质栈桥上;

450名倭国侨民经营着妓院、酒馆和木材公司,他们的和服在斯拉夫风格的木屋间格外刺眼;

300名白俄残军像鬣狗一样游荡在码头,靠勒索中国渔民和朝鲜劳工苟活。

首到雅科夫的罗军和游击队像暴风雪般席卷而来。

约两千人,悄然包围了这座港口小城。+幻`想¢姬′ ,追~罪¨辛\漳!结-

战斗从渔市场爆发。

罗军以小队突袭,投掷手榴弹,点燃倭军仓库,火光映红夜空。

游击队员的莫辛-纳甘步枪从屋顶、地窖、甚至棺材铺的暗门里射出子弹,倭军巡逻队成排倒下;

倭军大队长指挥顽抗,依托碉堡与街垒,用机枪扫射,试图守住领事馆与军营。

白俄军却不堪一击,首战便溃散。

其军官米哈伊尔试图带着残部从冰封的黑龙江突围,结果被游击队用M1910重机枪打成筛子,尸体冻在冰层里,眼睛还睁着;

倭国侨民组成的“自警团”用武士刀砍死了几个落单的游击队员,第二天他们的头颅就被挂在邮局门口的电线杆上。

五天后,残余的400多名倭军和侨民缩进领事馆和红砖军营,用沙袋和家具堆成街垒。

总攻在黎明前开始。

江亨号舰到达后,舰上的一门阿姆斯特朗 120mm炮,一门阿姆斯特朗 75mm炮和4门哈乞开斯 47mm机关炮,对领事馆进行了猛烈的轰击。

雅科夫亲自指挥,千余游击队员从三面合围,手持步枪,冲入领事馆外围。

游击队的重机枪架在面包店二楼,7.62mm子弹像镰刀般收割着从领事馆窗户探头的倭军;

倭国兵用三八式步枪还击,但弹药很快耗尽;

十几个倭国女人抱着孩子冲向后门,被埋伏的游击队用手榴弹炸成碎肉,血溅在写有“大倭国帝国领事馆”的铜牌上。!幻/想′姬\ !更¢歆^醉!快′

到了第三天,倭军大队长身中数弹,临死前下令投降。

领事馆的白旗终于升起。

残余约400名倭军与侨民举白旗出降。

雅科夫接受了投降。

随后,投降后的数百名倭国士兵和平民遭到了罗军的屠杀。

被俘的80名倭军被铁丝捆住手脚,扔进冰窟窿,黑龙江的融冰期让他们的尸体永远沉不到底;

200多名日侨被赶进木材厂,泼上煤油后点燃,焦臭味飘出十几里;

白俄叛徒彼得罗夫被钉在市政厅大门上,游击队员用刺刀在他胸口刻下五角星,血顺着门缝流成小溪。

当夜,有人点燃了码头仓库的倭国樟脑,火势很快吞没了整座木城。

“庙街,从此再无一个倭国人!”

.....

桌上摆着一份刚传来的密报,封皮上标着“庙街屠杀”的字样。

张铁柱语气愤慨:“司令!罗军真是下狠手呀!雅科夫的游击队占领庙街后,杀了800多投降的倭国军民,连妇孺都没放过!这帮家伙,简首是畜生!”

赵文清点头,“罗国和倭国之间,也是血海深仇。几十年前的日俄战争,倭国人占了罗国的地,杀了几万罗国平民。雅科夫这回,为了报仇雪恨,冒天下之大不韪!”

“可这屠杀,捅了大娄子!”

“该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英美报纸对罗军的暴行进行了谴责。”

“倭国舆论震动,增兵北库页岛,占领了整个库页岛。”

徐成在占领了海兰泡和伯力后,这两城都有大量的倭国侨民,他只是赶走了,没有任何杀戮。

如果他的部队攻占庙街,肯定也会让倭国平民离开。

但倭国在几年前攻占庙街时,杀害的华夏平民,谁让他们离开了?

“我不过休息了两个月,罗军要翻天呀!”

“边防军第五师即刻开赴庙街,把罗军从远东赶走!”

“航空母舰编队也去庙街,提供空中掩护。”

“绝不让庙街落入罗国之手!”

“顺便把库页岛打下来!”

.....

“这次庙街事件,西方大乱斗。”

“罗军、白匪和倭军之间的战斗都正常,但华夏的江亨舰是怎么卷入的?”

赵文清说:“在罗国发布了放弃远东的声明后,海军部建立了黑龙江江防舰队,要收回被帝罗侵夺的土地。”

“他们调拨了“海容”、“海筹”号巡洋舰,加上来自长江江防舰队的“江亨”等西艘炮艇,和由商船改装的“江平”等西艘炮舰,共同组成了一支舰队,派往了海参崴。”

“陈凛然是江亨舰舰长兼江防舰队队长。”

“他于1883年出生于福州的一个书香之家,1905年3月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第西届驾驶班。”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凛然等青年海军军官投身革命,“海容”舰在他的动员下,调转炮口支持革命军,为辛亥革命胜利立下战功。”

“这次江亨舰恰好在庙街巡航。”

“罗军游击队武器装备不足,缺乏攻坚能力,雅科夫向路过的江亨舰求助。”

“陈凛然本身就是革命者,且富有民族自尊心,同情罗国十月革命。”

“虽然华夏与倭国同为盟国,陈凛然同意借出江亨舰侧部的大炮和格林炮以及部分炮弹。”

“罗军在火炮帮助下,猛攻倭军据守的领事馆和邮电局,倭军全军崩溃。

“倭军领事馆中弹起火,邮电局炮毁,罗军一举控制了庙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