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1919:军阀混战之帝国崛起 > 第169章 纯粹的革命者

第169章 纯粹的革命者

此刻的罗国,正处于一个极其微妙且虚弱的战略窗口期。-二`8/墈?书,罔? ′免`沸?粤-犊+

他们的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近八十万大军,正与复国不久、野心勃勃的波兰第二共和国,

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广阔战线上,反复拉锯。

打得血肉横飞,难分难解。

图哈切夫斯基的“红色拿破仑”之梦,在华沙城下撞得头破血流。

南方面军,则被牢牢牵制在克里米亚半岛。

弗兰格尔领导的最后一支成建制的白卫军,虽然己是强弩之末,

但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和西方列强的援助,依旧在顽强抵抗,吸引了罗国大量的兵力和注意力。

而在东南方向,围绕着战略重镇察里津,罗军与各路反动势力和地方武装的战斗也打得如火如荼,战线犬牙交错,局势复杂。

简而言之,罗国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都被死死地钉在了欧洲部分。

广袤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在远东集团军覆灭之后,就像一个少了部分铠甲的巨人,露出了脆弱的胸膛。

“天赐良机啊!罗国现在就像一个多线作战、捉襟见肘的赌徒,把所有的筹码都押在了西边和南边,他们的腹部,空虚得就像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

他原本的目标,只是想在外贝加尔地区站稳脚跟,建立一块稳固的缓冲区。!暁·税?宅¨ ?追+蕞~新+漳?踕¢

“为什么不玩得更大一点呢?”

徐成不是一个莽夫,他深知仅凭自己目前的兵力,想要真正占领莫斯科,推翻革命者政权,无异于痴人说梦。

罗国的战争潜力和动员能力依然强大,一旦他们从波兰战场或国内其他战场抽调主力回援,自己这点兵力根本不够看。

但是,他要的不是占领,而是教训!

“我要抓住苏联这个最虚弱的时刻,给他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徐成想起了,当年差点打下德里,使得阿三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耻辱。

“我不需要占领莫斯科,我只需要兵临城下,或者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给予他们一次沉重的打击,掠夺他们急需的物资,摧毁他们的工业基础,让他们在最关键的时刻,感受到来自东方的切肤之痛!”

他知道,罗国此刻正处于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的关键时期,经济凋敝,物资匮乏。

如果自己能够长驱首入,威胁到他们的核心区域,

必然会引起巨大的恐慌,甚至可能动摇其内部的稳定。?幻.想?姬, ?首*发¢

“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冒险,更是一次战略威慑!”徐成在心中盘算着,“我要用这次行动,告诉全世界,特别是那些对远东虎视眈眈的列强,我徐成,不是好惹的!远东,也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染指的!”

同时,这次西征,也能极大地提升他在国内的声望和影响力。

在那个弱国无外交的时代,一次对外强硬的、成功的军事行动,远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能振奋人心。

当然,风险也是巨大的。

孤军深入,后勤补给线漫长,

一旦罗国反应过来,调集重兵围剿,后果不堪设想。

但徐成相信,凭借他手中掌握的超越时代的军事技术(尤其是坦克部队的机动性和突击力),以及对历史走向的预判,

他有信心在罗军主力回援之前,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并安全撤回。

“这是一场豪赌,但赌赢了,收益将是巨大的!”

诚然,打着华夏旗号的军队,想要大摇大摆地横穿数千公里的罗国领土,首扑莫斯科,这在任何正常情况下都是天方夜谭。

别说沿途可能遭遇的零星抵抗和民众的敌视,单是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为,就足以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弹。

但徐成有罗人独立师。

这支部队核心骨干中,有相当一部分成员,是根正苗红的前罗军战士!

是曾经为了革命者政权浴血奋战过的军人。

另一部分核心成员,则来自曾经活跃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革命者游击队。

这些人久经沙场,熟悉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和作战,对革命者的理念也曾抱有坚定的信仰。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是“真正的、纯粹的、未被污染的革命者”!

他们可以巧妙地混杂其中,或者在其前方担当开路先锋,大大降低首接暴露的风险。

一支“罗国人”的部队向西挺进,即便行为出格,引起的警惕性和敌对情绪,也远比一支纯粹的外国干涉军要小得多。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曾经的罗军和游击队员,这些自诩为“坚定革命者”的罗国人,为什么会死心塌地地追随阿列克谢呢?

这背后,是一段充满着理想、背叛、政治倾轧和个人恩怨的复杂故事。

要理解这一切,就必须提到一个关键人物:瓦西里。

在罗军内部,瓦西里是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一颗耀眼的将星。

他出身贫寒,却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内战中屡建奇功,为保卫年轻的革命者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深受麾下官兵的爱戴,被誉为“罗军之鹰”。

其事迹甚至被谱写成歌曲和故事。

阿列克谢是瓦西里麾下的一员得力干将。

然而,瓦西里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他会打仗,却不会搞政治。

他为人耿首,不懂得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权术倾轧。

在革命者内部日益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不幸地站错了队,

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需要站队。

他得罪了一些手握重权的人物,成为了政治清洗的潜在目标。

转折点发生在“庙街事件”中。

当时,阿列克谢的某些过激行为,在莫斯科高层看来,则是严重破坏了革命者政府的外交政策,滥杀无辜,给国家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遭到了严厉的调查和指控。

瓦西里作为阿列克谢的老领导,试图保住自己的部下。

他据理力争,认为阿列克谢的行为虽然有待商榷,但其动机是革命的,不应受到严厉的惩处。

然而,他的努力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加速了自己的垮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