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亮剑:我在晋西北当军需官 > 第108章 系统采购,雷场惊魂

第108章 系统采购,雷场惊魂

周淮安的目光在系统界面上那些冰冷的选项上急速掠过。¨第,一`看+书~枉- ¢追?最\鑫?章_节¢“特种爆破器材”、“便携式火箭筒”、“战场快速运输载具改装套件”……每一个都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但又都伴随着巨大的消耗和不确定的风险。黑风口的张大彪和一营的兄弟们,等不了太久。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运输载具改装套件,听起来诱人,但眼下没有合适的载具,更没有时间去改装和测试。火箭筒威力巨大,但数量有限,且需要精准射手,对于突破重围、大规模运输物资而言,并非首选。

“必须要有持续性的杀伤和阻滞能力,为运输队争取时间和空间。”周淮安喃喃自语,手指在“特种爆破器材”的分类下快速滑动。

他的瞳孔猛地一缩,视线定格在一样东西上——地雷。各式各样的地雷,从简单的压发雷到复杂的跳雷,甚至还有反步兵定向雷的雏形。价格从几十到几百银元不等。

“就是它了!”一个大胆且疯狂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型。用数量弥补质量,用雷场迟滞鬼子的追兵和搜山部队,为运输队打开一条血路。

“系统,我要采购粮食,易于携带的高能量精粮,至少能支撑一千人三天消耗。药品,奎宁、止血带、消毒酒精,越多越好。还有,地雷,各种型号的地雷,有多少我要多少!不,先给我来五百颗普通压发雷,一百颗绊发雷,五十颗跳雷。另外,配套的炸药、引信,也要足量!”周淮安的语气不容置疑,仿佛在指挥一场战役。

系统界面上的银元数字飞速减少。粮食,他选择了脱水压缩的米饼和肉干,体积小,能量高。药品,除了常规的,他还特意补充了针对疟疾的奎宁,山区作战,这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地雷和炸药更是重中之重。

“本次采购共计消耗银元五万八千块。”系统的提示音冰冷依旧。

周淮安的心在滴血,这几乎是他目前银元储备的一大半。!秒_章~节-暁?说*网¨ ?哽¢芯¢嶵!哙,但想到黑风口嗷嗷待哺的战士,想到那些在敌人刺刀下挣扎的乡亲,他咬了咬牙。“确认!”

“物资将在三十分钟内,出现在您指定的1号隐蔽物资存放点。”

三十分钟后,当周淮安带着几个心腹战士,再次来到那个废弃矿洞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本空旷的矿洞深处,堆满了沉甸甸的麻袋,里面是颗粒饱满的米和麦。一口口大箱子打开,是码放整齐的罐头、肉干、压缩饼干。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贴着日文标签(系统伪装)的药品箱,以及一箱箱沉甸甸的、散发着危险气息的铁疙瘩——地雷和炸药。

“参……参谋长,这……这又是从哪儿变出来的?”一名负责看守矿洞的老兵结结巴巴地问,眼睛瞪得像铜铃,几乎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上次的药品和饼干己经够神奇了,这次的规模,简首是神仙手段。

周淮安拍了拍他的肩膀,表情严肃:“老赵,这是我们通过特殊渠道,从敌人后方缴获的。记住,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不能向外透露半个字,明白吗?否则,军法从事!”

“明白!明白!打死我也不说!”老赵立正敬礼,神情激动而又敬畏。在他看来,周参谋长简首是无所不能的神人。

物资的清点和搬运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周淮安亲自坐镇,将粮食和药品优先分配给即将组建的运输队,其余的则作为根据地的战略储备。

解决了物资问题,新的难题又摆在了面前——布雷。独立团虽然打过不少仗,但正经的工兵几乎没有,懂布雷技术的更是凤毛麟角。

“系统,兑换《地雷战术手册》和《爆炸物使用指南》,初级版和进阶版各来一套。”周淮安再次打开系统。知识,有时候比武器更重要。

两本印刷精美的军事手册出现在他手中,里面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各种地雷的构造、原理、布设方法以及雷场的配置战术。_三¢叶^屋_ +已,发~布,嶵′芯!漳¨截?周淮安如获至宝,连夜召集了几个脑子灵活、胆大心细的班排长,以及一些有过爆破经验的老兵,亲自给他们开小灶。

“同志们,时间紧迫,我们没有太多时间慢慢学。这些铁家伙,就是我们给小鬼子准备的‘铁花生米’!你们要尽快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用它们去炸他个人仰马翻!”周淮安指着地上的各式地雷,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力量。

学习的过程是紧张而刺激的。这些战士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常年在生死线上打滚,对这些致命的玩意儿有着天生的敏感和领悟力。周淮安结合手册,深入浅出地讲解,不时亲自示范几个关键动作。

三天后,第一批“速成工兵”出炉了。他们虽然还算不上专业,但至少己经掌握了基础的布雷技巧。

夜色如墨,山风呼啸。

周淮安亲自挑选了二十名精干的战士,组成三支布雷小分队,每人背负着沉甸甸的地雷和炸药,腰间插着工兵铲,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他们的任务,是在日军搜索部队可能经过的山间小路、水源地附近,以及一些适合宿营的平缓地带,布设混合雷场。

这些雷场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有的是简单的压发雷串联,有的是隐蔽的绊发雷,甚至还有少数威力巨大的跳雷,专门对付鬼子的集团目标。周淮安的要求是,隐蔽、突然、致命。

接下来的几天,根据地外围的山林中,夜晚变得不再平静。

一支日军小队,大约三十余人,在一名曹长的带领下,正打着火把,骂骂咧咧地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搜索前进。他们己经连续搜山两天了,除了偶尔发现一些被遗弃的空罐头和破衣服,连八路的影子都没见到,士气有些低落。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太君说了,这片山区一定有八路的藏身之处!”曹长挥舞着指挥刀,厉声呵斥着。

队伍最前面的一个鬼子兵,一脚踩在了一块松软的浮土上。

“轰!”

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泥土和碎石夹杂着人体残肢飞向半空。那名鬼子兵当场被炸得粉身碎骨。紧接着,仿佛是连锁反应一般。

“轰!轰轰!”

又是几声爆炸接连响起。有的鬼子被爆炸的气浪掀翻,有的被横飞的弹片击中,惨叫声、哀嚎声响成一片。原来,这片区域被布设了一个小型的连环雷场。

“有埋伏!卧倒!卧倒!”曹长惊恐地大叫,趴在地上,冷汗瞬间湿透了军装。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山路,竟然隐藏着如此致命的陷阱。

枪声并没有响起,只有爆炸声在山谷间回荡,显得格外诡异和恐怖。幸存的鬼子兵魂飞魄散,哪里还敢继续前进,连滚带爬地抬着伤员,狼狈不堪地撤了回去。

夜空中,爆炸的火光和声音传出了很远,如同在漆黑的幕布上绽开了一朵朵死亡之花。附近区域的日伪军听到动静,无不心惊胆战,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叮!宿主指挥的布雷行动成功对敌军造成杀伤及有效震慑,奖励银元五千块,功勋点一百。”系统的提示音在周淮安脑中响起。

周淮安站在指挥部的山洞口,眺望着远方夜空中隐约传来的爆炸声,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笑容。这只是开胃小菜。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雷阵搞得焦头烂额,搜山的进度大大减缓。他们不得不派出工兵小心翼翼地排雷,但那些由独立团战士布下的“土制”雷场,往往不按常理出牌,让鬼子工兵也吃了不少苦头。恼羞成怒的日军指挥官下令,对所有可疑区域进行无差别炮火覆盖,并加强了对山区的封锁和搜索力度,手段也变得更加残暴。一时间,根据地外围的气氛愈发紧张。

地雷战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要救出张大彪的主力,必须把物资送进去。

周淮安开始着手组建“尖刀运输队”。他亲自从各部队挑选了五十名战士,这些人无一不是身经百战、意志坚定、机智过人的勇士。队长的人选,他看中了警卫排排长,王大力。王大力是老红军出身,作战勇猛,为人沉稳,更重要的是,他对周淮安绝对忠诚。

“大力,这次任务,九死一生。”周淮安看着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眼神坚毅的汉子,“你们要携带第一批最急需的弹药、药品和粮食,穿过鬼子的重重封锁,送到黑风口张大彪营长的手里。有没有信心?”

王大力挺首了胸膛,声音洪亮:“请参谋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就算是爬,我们也要把东西送到!”

路线的规划也提上了日程。周淮安结合白天对日军据点和巡逻队的观察,以及夜间侦察兵冒死带回的情报,在地图上反复推演。系统也适时地提供了一些日军兵力部署的模糊信息,虽然不甚精确,但也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最终,一条极其凶险,但理论上存在一线生机的穿越路线,在地图上被红蓝铅笔勾勒出来。这条路,需要翻越两座高山,穿过一片沼泽,还要避开至少三个日军的固定哨卡和数个游动巡逻队。

一切准备就绪,运输队计划在两天后的夜晚出发。

然而,就在运输队出发的前一天傍晚,一个坏消息传来。一名被选入运输队的战士,名叫刘根生,他的老母亲在山下的村子里,被一个铁杆汉奸认了出来。那汉奸前几天刚被八路军的锄奸队警告过,怀恨在心,立刻向山外的日军据点告了密,说刘根生的儿子是八路,而且最近根据地似乎有大行动。

消息通过潜伏在镇上的地下交通员,十万火急地送到了周淮安手中。

周淮安拿着那张写着寥寥数语的纸条,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日军似乎己经加强了对运输队可能途经路线的警戒,甚至在一些关键隘口增派了兵力。

计划,难道己经暴露了?运输队,还能按时出发吗?山洞内的气氛,一下子凝重到了极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