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朱存梧为什么不像秦国那样,设二十等爵。?y¢a¨n~h.u,a¨l^u?o..`c\o-m+
实在是朝廷养不起,之前几十万宗室,就已经要了朝廷的命了,要是再加上几百万勋贵,大明朝还活不活了。而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实行的是终身爵,即便是最高的彻侯也不能世袭,且秦法严峻,又兴大肆连坐,说不得什么时候就因为邻居犯罪之类的理由,从而被削爵抵罪了。秦国看上去动辄百万大军,又打过多次灭国之战,理论上论功封爵的人很多。可实际上真没多少人,大多数人爵位还没抱热乎呢,就被削爵了,甚至自己也成了罪犯,秦末章邯所带领的二十万骊山刑徒军,大部分都是这些人。秦国的爵位可没那么好拿,武安君白起一生百战百胜,为秦国攻下七十余城池,到最后才是二十等爵中的第十六等大良造,距离离最高的彻侯还差了足足四级呢!甚至于自商鞅设立二十等爵制起,一直到秦朝灭亡,总共才有七个人被封彻侯,即商鞅、魏冉、范雎、吕不韦、嫪毐、王翦、王贲七人。就这,其中还混进去了一个嫪毐,至于嫪毐能封彻侯的原因,只能说懂的都懂。……所以说,秦国成也商鞅法,败也商鞅法。·x\w+b^s-z\.?c`o,m/秦国可以用二十等爵制,但是大明真不行。大明朝的爵位,不同于其他朝代,虽然地位上更高,但是只有岁禄,便是国公爵,也没有封地和食邑,所以朝廷每年都要拿出钱粮来养活这些勋贵。不过朱存梧打算逐渐改变这一状况,将国外的一些地方打下来,作为显爵的封地,一如西周时的分封制。比如朝鲜、东瀛两地,加起来有三千万左右的人口,完全可以分封五六个藩王,或者是数百个万户侯。如此一来,非但朝廷能省点钱粮,还能激励军中士气,可谓一举两得。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如今朱存梧还有一堆事情要干呢,就如眼前,登基后所封赏的宗亲勋贵中,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松懈,准备享受了。听着耳边感恩戴德的呼声,泰武皇帝心中却很冷静,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子上,不带感情色彩的话音出口。“如今辽东建奴覆灭,朕听说有些人就觉得天下承平,可以放马南山、卸甲归田了?甚至还有人说什么‘打了半辈子仗,该享受享受了’?”说到此处,皇帝扫视着下方的文武,双目中怒火喷发。“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随着皇帝带着怒火的话音落下,在场文武都摒住了呼吸,生怕引得皇帝注意。+2¨3·d·a¨w¨e_n.x~u.e~.!c-o`m\好在皇帝没有搭理他们,继续着自己的表演。“司马法言,好战必危,然忘战必亡。虽说如今大明天下基本上承平了,但内忧外患仍然不少,蒙古人依旧盘踞在漠南、河套、青海、西域等地,西南土司阻挠朝廷改土归流,安南丢失已两百年……”“如今天下确实要休养生息,但是朝廷和军队却不能懈怠,军中操练也不能敷衍。”不点名批评了心生懈怠的文臣武将,泰武皇帝图穷匕现。“朕意,自明年起,每三年各镇军中组织一次大演武,弓马骑射、兵法韬略皆要比试,各科前十者授予武举功名,并允其入武备学校,头名授予果毅校尉之爵。” 最后,朱存梧好似想到了什么,又加了一句,“另外,营正及以上武官不得参与大比武。”朱存梧起兵时,就在军中设了随军学堂,要求士兵读书习字,登基后又设了武备学校,用以培养武官,朱存梧亲自兼任山长,级别相当于国子监,学员毕业后任营正营副之职。举行大演武,可以激励士卒训练,并且发掘底层人才,为下层军官和士兵提供一个上升通道。最重要的是可以收买军心,不然朱存梧也不会拿出爵位来奖赏,虽然仅仅是不能传给子嗣的果毅校尉爵,但那也是爵位不是?……“此外,我大明朝有文武散阶,文官散阶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初授升授加授等一共四十二级;武官散阶从正一品到从六品,一共三十级,太过繁琐了一些。”说完军队训练,朱存梧又说起了散阶制度。“今日不谈文官散阶,只说武官散阶,往后改武散阶为军衔,按正从九品制武官分十八级,士卒分六级,武官士卒常服、甲胄皆按军衔重新设计,日后军中不论官职而论军衔,下级见上级必须行礼。”大明朝的武官散阶制度,基本上就相当于后世的军衔,不过武官散阶只有正一品到从六品,且分为三十级,并不全面,且过于复杂了,再加上十二阶武勋什么的,一般人真不一定能弄明白。十二阶武勋,乃是武将战功荣誉,相当于后世的勋章之类的,就不作变动。此番朱存梧打算废除文官散阶,精简武官散阶,毕竟军队是他的根基。改制后的武散阶,或者是军衔,武官按照官职品级来授予军衔。正一品为镇国大将军,从一品为骠骑大将军。这一级是大明最高级别的武官,基本上只有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和同知才能授予;正二品为上将军,从二品为中将军。能够获得这一级别军衔的,只有兵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以及个别巡抚、将军,如辽东巡抚朱存槊、吉林将军李定国等。正三品为左将军,从三品为右将军,正四品为前将军,从四品为后将军。正五品为左中郎将,从五品为右中郎将,正六品为前中郎将,从六品为后中郎将。正七品为上尉,从七品为中尉,正八品为左尉,从八品为右尉,正九品为前尉,从九品为后尉。如此一来,将各级武职都涵盖在军衔之中,往后也就便于操作,高职低衔,或是低职高衔,都能起到打压、拉拢、分化、犒赏的作用。比如某个总兵有些不听话,那就可以将他的副职晋升为左将军军衔,和他平起平坐,以此作为警告;又或者一些人在某个职位上呆了很久,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升职,那就可以晋升其军衔,以此作为犒赏。总之,有些手段,皇帝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至于士卒的军衔,则是按照入伍年限来算。入伍第一年为新兵,入伍第二年为列兵;入伍第五年为右士,入伍第十年为左士,入伍第十五年为中士,入伍第二十年为上士。士卒军衔等级不同,待遇饷银自然有所不同。通过控制军衔授予的名额,不但能挑选精锐士卒,还能限制地方武将的实力,最后还能节省朝廷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