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研究课题遇到的瓶颈,苏杭决定从发动机入手。?k~s¨j/x¢s!.,c′o*m*
渴望从真实的发动机涡轮叶片中,找到解决叶片材料稳定性难题的思路。
可现实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苏杭将螺丝刀对准发动机舱的第一颗螺丝。
这螺丝的形状和材质,与他平时在实验室接触到的普通螺丝有微妙的不同。
他按照常规思路,尝试顺时针转动。
"滋滋滋——"
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响起,螺丝却纹丝不动。
【系统提示:螺丝采用特殊防松结构,传统力矩施加方式无效,请调整受力角度并逆时针操作】
苏杭额头微蹙。
这倒是他没想到的细节。
深吸一口气,调整姿势,再次尝试。
这次螺丝确实松动了。
但苏杭对这种特殊结构产生的反作用力估算不足。
手指下意识地一松。
螺丝带着一股过大的反作用力,直接崩飞出去。
在虚拟空间中划出一道弧线,消失在黑暗中。
【系统提示:力度控制失误,零件丢失,建议重新开始】
苏杭轻叹一声。
虽然有些挫败,但系统即时而精准的反馈,让他对这架战机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重新开始就重新开始!"
苏杭咬咬牙,心念一动。
眼前的战机残骸瞬间恢复到初始状态。
连刚才丢失的螺丝都回到了原位。
这次他更加小心,每一个动作都放慢速度。
可当他试图拆卸发动机进气道的连接线路时,却发现其中一股线路与旁边的传感器相互缠绕。.5?d/s,c*w¢.?c?o′m?
苏杭没多想,直接拽开。
"嗞啦——"
一阵电火花闪过。
虚拟仪表盘突然冒起了青烟。
【系统提示:未按规定操作流程,强行拆卸,导致线路短路,已造成传感器损毁,建议先断开主电源】
这系统还真是"手把手教学",容不得一丝马虎。
宿舍外,隐约传来CS游戏里激烈的枪响。
楼道里,其他研究生的嬉闹、对课程的抱怨、对食堂的吐槽。
种种世俗的喧嚣,模糊地传入苏杭耳中。
他对此充耳不闻。
在虚拟空间里,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战机。
手上动作一丝不苟。
外面的世界越喧嚣,他就越沉浸。
这种强烈的对比,反而让他心中的使命感燃烧得更旺。
别人在享受生活。
他却在为一项看似遥不可及的宏伟目标,拼尽全力。
屡屡失败又如何?
只要能看到那架"龙八"重新翱翔蓝天,重塑昔日辉煌,一切付出都值得!
苏杭依旧沉浸在系统中。
最让他震撼的是,系统的解析能力十分强悍!
当他拆下涡轮叶片时,眼前的虚拟影像瞬间放大千万倍。
苏杭凝神观察。
他清晰地看到肉眼不可见的微观裂纹。
以及金属晶粒的疲劳损伤。
他尝试推演其形成机理。
脑中闪过诸多材料学的理论——晶界析出、蠕变、疲劳裂纹萌生……
系统也在此刻适时地补充道:
【系统提示:宿主观察准确,叶片材质为Ti-6Al-4V钛合金,
实际服役中因长期处于高载荷及高温环境,导致晶界析出相,疲劳裂纹萌生于此。_3\3*k~s¢w·.\c¢o¨m_
结合现有数据分析,建议采用具备耐高温、高蠕变抗性及高塑韧性的纳米合金材料替代。】
一行行精确的数据分析,涌入苏杭脑海。
与他脑海中的理论知识完美契合。
这根本不是简单的拆解修复。
而是从微观层面,直接触及了前辈在设计"龙八"时,所面对的材料枷锁和技术困境!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苏杭的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他明白了。
那些图纸上看似完美的曲线和结构,背后隐藏着多少妥协和无奈。
在当时的材料水平下,龙八的设计师们已经做到了极致。
但很多理想中的高性能设计,只能被迫用次优方案替代。
如果……如果他能将系统解析出的材料技术,应用到这些关键部件上。
那将不仅仅是修复,更是一次颠覆时代的杰作!
正当苏杭沉浸在技术海洋中,试图消化系统解析出的海量信息时,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
【系统警告:宿主大脑负荷过大,精神值急剧消耗,当前剩余55点】
【警告:精神值低于60点将损害宿主身体状况,请立即退出虚拟空间,停止高强度脑力活动。】
苏杭这才意识到,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了1个小时的高强度推演。
他被迫退出系统,瞬间感到一阵极度的疲惫。
【精神值获取方式:宿主技术成果为国家带来实质性提升,获得社会影响力(如军事技术成果引发的积极反响、国家高层的认可、民众的自豪感等),系统会自动将这些正面反馈转化为精神值。】
苏杭仰面躺在床上,大口喘着粗气。
胸膛剧烈起伏。
系统那冰冷的声音仍在脑海中回响。
"社会影响力……"苏杭喃喃自语。
系统在明确地告诉他,他所学所研,必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并被大众、被行业、乃至被国家所承认和需要!
这不只是获得几个人的钦佩。
更要成为推动时代进步、民族崛起、国家强盛的力量。
如果能让"龙八"重新翱翔蓝天,甚至超越昔日荣光……
那将是何等巨大的"社会影响"?
不,不止是重现蓝天。
而是要用未来的技术,让它成为新时代的战机。
让世人看到中国航空科技的无限潜力!
这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目标。
更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使命!
但现在这样反复试错,效率实在太低。
苏杭想到了图书馆里的龙八设计图。
明天去图书馆。
系统性地补充龙八的知识体系。
然后结合系统反馈,进行针对性练习。
接下来的几天,苏杭开始了疯狂的学习模式。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直奔图书馆借阅龙八图纸。
白天在设计图上研究龙八,夜晚在虚拟空间实践。
那种将知识融会贯通,茅塞顿开的极致快感,让他废寝忘食,忘乎所以。
"杭哥,我知道你爱学习,但也不能把自己逼成这样啊。"
王锋看着苏杭日渐憔悴的样子,担忧道。
"你看你,黑眼圈都来了,再这样下去,别说研究了,身体先垮了!"
"过几天就上模型课了,我看你还是别看这些图纸了,多琢磨琢磨模型吧!"
苏杭勉强笑了笑。
"没事,我还能坚持。"
研究生教室后排,角落里的苏杭,几乎成了"怪人"的代名词。
他面前堆积的泛黄资料,是这个时代早已被淘汰的龙八图纸。
与周围同学光鲜亮丽的航空模型格格不入。
"哟,这不是“苏虫”嘛!怎么,还在研究老掉牙的'龙八'呢?"
一个带着几分刺耳的声音不期然地响起。
苏杭抬眼。
只见林宇轩和他的两个跟班——刘辉、杜阳——不知何时走了过来。
林宇轩手里把玩着最新的鹰-35航空模型。
脸上挂着漫不经心的优越感。
但眼神深处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他指了指苏杭面前泛黄的资料。
语气尽是嘲讽:
"苏虫啊,我们现在都讲究模型化、具象化了。"
"你天天泡在破纸堆里'考古',真指望从这些老旧型号里,研究出什么'划时代'的玩意儿?"
刘辉适时地接茬,语气颇为阴阳怪气。
"轩哥,你这话就不对了。"
"人家这叫'返璞归真',没准真能从古籍里悟出什么大道呢!"
他故意把"悟出"二字咬得极重。
引得身旁几人低声哄笑。
杜阳则大声对同伴耳语。
仿佛生怕苏杭听不见。
"有些人啊,就是分不清主次,喜欢我行我素。"
"导师给的正经课题不去钻研,天天钻这些牛角尖。"
"到时候丢了学分,毕不了业,可别把锅甩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