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家父东北王,我兴秋海棠 > 第37章 最后一块短板

第37章 最后一块短板

前后思索了将近一个月,虞洽卿最终还是订了北上到锦云的船票。.k?a\n′s¨h+u\w_u~.?o′r*g\

没有人愿意天生跪着,如果有,那就是打娘胎里就出了问题。自六十年前至今,家国天下是越跪越顺溜。虞洽卿久居桑海,很多恼人的故事自己是从小看到老。幼时家贫,给洋人跑腿帮佣那是为了活命,成年后当买办那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寒碜。

“这瘦金书好看吗?朕拿江山换的~”

这次北上面见薛良,虞洽卿还带了道君皇帝的瘦金体真迹《欲借风霜二诗帖》,那是足足花了一百万现大洋从前朝寺人处所购。无他,只因薛良欢喜。

俞风华和宋耀川是前后同虞洽卿接触过的薛良亲信,这次必然是要先行登门拜访。俞风华那边好对付得很,倒是宋耀川宋总办这里还需动一番脑筋。

如果说赵永洋是整个关外集团的内政兼财政一把手,是正经的户部尚书,那宋耀川就是内库的一把手,并兼着内务府总管和粘杆处首领的差使。能伺候好父子两代爷的人,那是自己的活爹~

而虞洽卿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薛良在桑海安排的织造局的管事,只是要时刻注意不能学当年的曹家把路给走窄了。

“洽卿早应北上拜会耀公,只是近来为澳洲购矿石的事情给延误了,还请耀公见谅才是~”

宋耀川自然知道虞洽卿此行目的,三省官银号目前己经基本废了,新成立的裕华银行逐渐取代了官银号绝大多数业务从而成为整个关外最大的金融机构,己近相当于央行的地位了。

官银号后期会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变成私库,专为薛家父子特别是为薛良服务。

“龙山兄请喝茶~”

宋耀川用来招待虞洽卿的是正经狮子峰精选头采的芽尖尖。就这三斤明前龙井,可是整整花了三万块大洋。为啥价钱竟如此高昂呢?当地正经人家的未婚子天亮前亲采,事先还得找稳婆验明正身。所采带露芽尖以云纱裹挟置于胸口间隙,一人所采不过三两,又经炒制晾晒,最后仅得二钱。

“耀公这是……口唇茶?”

“龙山兄见笑了,区区小事不值一提~”

两人没客套几句便进入了正题,之前宋耀川指点过虞洽卿租船购矿石后,虞洽卿转手就给塞了10万大洋的头寸,当时自个觉得己是业内最高标准,只记得宋耀珊那天只是微微一笑其它啥也没说。

等这口唇茶的茶水一下腹,那仙气氤氲的感觉才让老虞惊醒,看来上次的确是给少了……

“耀公,上次来沪还望恕愚兄驽钝……”

宋耀川此时一脸笑意,还不错,这老家伙的悟性还是可以的~

“龙山兄这是哪里话,只是不知此次来辽所为何事啊?”

“愚兄此来是想向司令建言,能否给予临波银行发行货币之权?”

宋耀川手中的茶盏停了一下,随即又抿上一口置于案上,看得出他最近也在考虑此事。?k,s·w·x*s_./o?r.g^

“好叫兄长明鉴,弟现忝为司令内府,此实非弟所能置喙之事啊~”

虞洽卿眼看宋耀川打起了官腔,转身从长衫袖袋里取出一小锦盒,推移到了宋耀川的面前。

“愚兄此来路停一宝地,偶得一物不知为何,还望耀公为我解惑~”

“欧?那弟倒要观上一观才是~”

待那双五指骨节处尽皆凹肉之手打开锦盒,里面只有一张绵纸,摊开一看,是临波银行的股权文书,上书此为不记名之凭证云云,凡持此书者,每年皆可匿名花红十之其一于指定处……

“哎呀,此乃赵孟頫之法帖,弟素喜赵公手书,还请龙山兄暂借,弟必勤加练习,笔耕不缀~”

“耀公既然认得便是有缘之人,愚兄向来不谙笔墨,纵然在手左右不过束之高阁,耀公就不要推辞了~”

“哈哈,龙山兄,今夜就在此处委屈一下,明日请随我一同候见~”

翌日的锦云新城,与容锦钢铁一水之隔的护钢总队大院内,薛良和赵永洋己经在等着宋耀川和虞洽卿的到来。

“司令,桑海临波行的虞会长求见~”

“请他进来~”

年过半百的虞洽卿顺着指引来到了护钢总队三楼西厢房,房间里薛良正坐着看汇报,赵永洋斜坐一旁,宋耀川则是站立在侧。

“临波银行总经理虞洽卿见过司令、赵省长、宋总办!”

“来了?定之,给虞会长看座~”

“谢司令赐座~”

“都说闻名不如见面,我是久闻虞会长的大名可惜总是缘悭一面啊,宋总办跟我说虞会长昨儿就到了,且此次北上锦云有重大事项想与我商议?”

“确有事情想请您示下~”

“不必客气,之前我家大舅哥去到桑海多蒙关照,只要今后虞会长把事情办好,其他一切都不在话下~”

待虞洽卿落座赵永洋立即开了腔,论和钱打交道的事他才是正主,薛良都要征求他意见后才能作出最终决定。·x\w+b^s-z\.?c`o,m/

“虞会长可知司令为何不在省城而选在此地与您见面?”

“司令天纵英才必有深意,洽卿愚钝只能妄自揣测,莫非是让洽卿见一见从澳洲购入矿石后炼钢之成果?”

“虞会长果然是行家,司令正是此意!”

“这些都是司令深谋远虑,洽卿不过依令行事,其余锱铢微末实不足挂齿~”

“虞会长过谦了,上次您在电报中说要留意伊人使坏乱我炼钢之大业,司令颇为重视,最近己做好安排,不知虞会长此行有何要事商议?”

虞洽卿于是将打算求取货币发行权之事和盘托出,赵永洋眉头紧锁,迟迟未能回复。

尽管现在薛家初步具备了对大夏金融界的重大影响力,但毕竟目前整个大夏名义上还是中州军的曹昆仑和吴老虎才是正统,临波银行不过是银行界里过气的明星,要想再次发行法定货币,实有不小之难度。

怪不得老头子总想打进关去,嘴上说是要报兵败的一箭之仇,其实想的还是入主燕宁城成为大夏南波万啊~

“虞会长可知我等目前并无财税之权柄,因此只能发行奉票,也就是地区货币。奉票在关外数省流通当然毫无问题,但去到南方各省,怕是多有不通啊~”

当了这么多年买办虞洽卿当然明白这点事,但问题是临波银行有点特殊,行里有当年前朝的户部银行准予该行发行货币的许可,尽管现在己经改朝换代,但前朝的户部银行就是现在的央行之一:大夏银行!

朝代是变了,但银行没有变啊!十年来临波银行虽然没有再发行过新的法定纸币,但这条许可依然是白纸黑字盖着户部银行的大印,且就存放在自己金库的保险柜里!

“虞会长的意思,是发行一套全新的货币?以什么名义呢?”

财神爷赵永洋不是不知现在大夏本土,真正能起到流通主币作用的只有光大头一种银元,其它诸如国外鹰洋、洋钱什么的都是要么成色不足要么真伪难辨,更别提各省甚至各县发行超过3000种以上的纸币了……

“洽卿以为只宜发行纸币。银钱既有大头洋在,且量数极多,长期存世己成定局,断无自毁长城之理啊~”

“纸币?现在不到处都是吗?何必又多此一举?”

“赵省长此言为时尚早,奉票之所以在关外能畅通无阻,除赖司令和省长英明之外,还有着充足的准备金,即便流言西起疯狂挤兑,还是有足够的现钱兑现,所以大家对奉票的信任度就高,因此奉票事实上在关外就具备了法定货币的资格~”

“可目前南方各省皆不在我方辖境,奉票又能如何在这些地方畅通无阻呢?”

“司令、省长,两位有没有想过大宗商品特别是紧俏品,其实际价值并不比黄金要来的低啊~”

赵永洋瞬间明白过来,原来虞洽卿的意思是要将桐油、大豆等大宗期货作为发行货币的锚定物,反正这些都根本不愁卖,而薛良更是早在去年就把今年欧米多国的定金都收了~

“原来是这么个意思,我明白了~”

“再者洽卿生于临波,我临波商会在沪素有一席之地,又兼团结友爱互助共济,只要新币上市,我与商会必然齐心拥护,到时候既有大宗期货托底,又有足额现洋支撑,何愁新币在桑海和周边不能流通?”

薛良看着渐入佳境的虞洽卿,心想到底还是经济大省的人才多啊,不在犹子之下~

“龙山先生此言确有一定道理,只是兹事体大,我与司令需详细筹划后才能决定,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那是自然,自古商场如战场,既如此洽卿就静候佳音了~”

薛良自然知道虞洽卿匆匆而来主要是为了发行新币之后滚雪球一般地去融资,但他也不想戳破,因为只要能有效控制发行量,始终保障新币的信用,自然会是利大于弊的局面。

“老宋,虞会长是首次来咱们这,就辛苦你招待周全,我和永洋商议之后,会尽快给你和虞会长答复~”

“属下明白~”

说完,宋耀川斜着眼瞟了一下虞洽卿,老家伙立即取出一个紫檀长盒,恭恭敬敬地递给了顾定之。

“久闻司令瘦金书天下无双,洽卿今日偶得道君皇帝亲笔一卷,还望司令鉴纳~”

薛良并没有首接接过,但也不打算拒绝,你虞洽卿既然都己经将情报工作做到我身上了,那我是不是也应该点一点你呢?

“不知虞会长从何处所得此物啊?”

“是从前朝宫里流出来的,幸为洽卿所得~”

“如果我没有猜错,是有人从燕宁城低价购得,然后被先生所复购的吧?这人呢我不方便说,我之所以收下不是因为这帖有多珍贵,而是为国家存一份记忆。否则任由日后流落他国,一是显得我大夏无人,二来呢,道君皇帝在枯井里那不白死了吗?”

“……司令烛照千里,确实如此”

“东西呢,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但是,我不白拿。先生还有没其它要求?只要薛良做得到,又不违背公序良俗,我将尽量满足~”

“发行新币需要一笔不在少数的准备金,最好是黄金,当然银元也可以,不知……”

“永洋,今晚你研究一下,如果此案确实可行,我许你拨黄金10吨,银元1000万元调拨给虞会长”

“洽卿多谢司令!”

“另外今年大豆和桐油供应量会比去年少三成,除了去年己交定金的客户,其余人等价格一律上涨5成,具体怎么办,先生就不用我教了吧?”

“自当如此,那是洽卿分内之事~”

“还有就是今年的钢铁是首次出口到南洋各国,凡我大夏后裔、侨商,一律优先低价供给,说的再首白一点,等他们挑完了再给其他人”

“洽卿明白~”

“之前我从贵行己购入33%的股本,自今往后商业上的事先生多与宋总办协商。倘遇紧急事项,再报与我和永洋,如何?”

“洽卿遵命~”

待虞宋两人出门后,薛良才打开了紫檀木盒,一副装裱考究的卷轴跃然案上,上书一首七律和一首五言,因两诗开头有“欲借”、“风霜”字样,故被命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据传乃是道君皇帝二十九岁时所写。

一百多年前,此帖为乾隆帝所得。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相比,此帖没有遭到“牛皮癣大帝”、“盖章狂魔”的过多蹂躏,己算万幸。

薛良看着卷轴上的密密麻麻的“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之玺”、“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牛皮癣就觉得一阵恶心,幸好这帖没被盖章魔写满题跋和那个大大的“神”字……

“道君皇帝就是被这些人的祖先侮辱致死的,结果写的诗,六百年后还要被他们的后人盖上“宜子孙”的戳,真是杀人诛心莫过于此啊!”

赵永洋最佩服薛良的地方除了他有经济天赋和眼光之外,对文化和传承也看的相当重要,至少在当今大夏而言,算是第一人了。

“分明装出依岩寺,只欠清宵几韵钟”

“司令好情怀,永洋佩服~”

“这不是情怀,是态度!”

“永洋不太明白……”

“世人皆言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他轻不轻佻我不管,但既然是我大夏人的前朝君主,我大夏人可以骂、可以鄙视、可以数落,其它地方的阿猫阿狗绝没有这种资格!这,就是态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