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厂的生产步入正轨,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干劲。^优·品\暁-税?蛧^ ′蕞!芯*漳_节^耕-歆^快`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机器运转的摩擦声、人们交流的声音,汇聚成一曲充满生机的乐章。然而,这股生机勃勃的景象背后,隐藏着一个日益严重的危机——原材料短缺。
“陆厂长,咱们的废钢铁快用完了。”赵参谋忧心忡忡地走到陆沉身边,手里拿着一份材料清单,“缴获的武器能拆的都拆了,根据地里能收的铜铁也都收上来了,现在剩下的这点,最多还能维持咱们满负荷生产一个星期。”
陆沉看着清单上的数字,眉头紧锁。他当然知道会有这一天。土法炼钢虽然勉强能产出一些熟铁,但效率极低,而且质量不稳定,根本无法满足制造枪管、机匣等关键部件对优质钢材的需求。现在生产的手榴弹、地雷,主要依靠的是回收的弹壳、炮弹皮、以及各种废金属。
“化工原料呢?炸药用的硫磺、硝石、木炭储备怎么样?”陆沉问。
“硫磺和硝石还能从土法硝土中提炼一些,产量也不高,而且提炼出来的纯度不够,影响炸药威力。木炭咱们根据地林子多,倒是不缺。”赵参谋叹了口气,“但总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啊。没有材料,咱们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变不出武器来。”
陆沉沉默了。他当然知道,在这个时代,工业基础薄弱,原材料获取困难是普遍的问题。靠缴获是杯水车薪,靠根据地自产,没有现代化的矿山开采和冶炼技术,更是难上加难。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音响起:【原材料短缺,严重制约兵工厂发展。?卡~卡.晓.税`枉, ^更~鑫¨最^全,可尝试通过系统商店兑换基础材料,或通过任务获取更高级冶炼技术。】
陆沉心中一动,系统商店!他之前一首忙于生存和建厂,还没来得及仔细研究系统商店的功能。他立刻进入系统界面,打开了商店模块。
商店里的物品琳琅满目,从各种基础材料到成品武器,甚至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道具。陆沉首接搜索了“原材料”。
【高纯度生铁块:10系统点/公斤】
【优质钢材(碳钢):20系统点/公斤】
【高纯度硫磺:5系统点/公斤】
【硝酸钠:8系统点/公斤】
【无缝钢管:50系统点/米】
…
陆沉看着这些价格,倒吸一口凉气。太贵了!他现在总共才攒了350点系统点数,这点点数,连兑换几公斤优质钢材都不够,更别说维持一个兵工厂的消耗了。系统商店显然不是解决原材料问题的长期途径,只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补充。
系统再次提示:【宿主当前系统点数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材料兑换,建议优先通过任务获取技术,提升自给自足能力。】
陆沉深以为然。依靠系统兑换,无异于饮鸩止渴。唯一的出路,还是提升自己的生产技术,或者找到稳定的原材料来源。
系统发布了新的任务:【支线任务:寻找新的原材料来源(矿藏、缴获、外部采购)。任务进度:0/1(找到并确定一个可持续的原材料来源点)。*d?u/a.n_q¢i/n-g-s_i_.¨n`e¨t.奖励:对应材料的加工技术。】
陆沉退出系统界面,揉了揉太阳穴。寻找新的原材料来源,这才是根本。矿藏勘探?根据地的地质条件他完全不了解,而且缺乏专业的勘探设备和人才。外部采购?在这个敌我犬牙交错的环境下,去哪里采购?唯一的现实途径,似乎还是缴获。
“参谋长,光靠在根据地里收废品不行。”陆沉抬头看向赵参谋,“咱们得想办法,搞到更多的原材料。有没有听说附近哪里有废弃的矿洞?或者鬼子和国军有没有什么囤积物资的仓库?”
赵参谋沉思片刻:“废弃矿洞倒是听说过几个,但都是些小煤窑或者铁矿点,产量不大,而且很多都枯竭了。鬼子和国军的仓库……那都是重兵把守的地方,想搞到东西,难啊。”
“再难也得想办法。”陆沉语气坚定,“兵工厂要发展,材料是命根子。这样,咱们组织一支勘探队,扩大范围,往根据地外围走走,看看能不能找到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同时,也要考虑策划一次大的行动,从敌人手里搞一批物资!”
“勘探队可以组织,但缺乏专业人才,恐怕事倍功半。”赵参谋说,“搞物资的话……光靠咱们游击队和根据地这点人,去打敌人的大仓库,风险太大了。上次能打赢清剿,是因为咱们有地雷和手榴弹,而且是守株待兔。主动去攻坚,伤亡会非常大。”
陆沉点头,赵参谋说的是事实。他们的力量还很弱小,每一次冒险都可能伤筋动骨。他想起了系统提示中提到的“更高级冶炼技术”。
“系统,解锁【无缝钢管冶炼技术(残缺)】需要多少系统点数?”陆沉在心里问道。
【解锁【无缝钢管冶炼技术(残缺)】需要系统点数100。】
陆沉犹豫了一下。100点,是他现有系统点数的接近三分之一。但这门技术如果能掌握,哪怕是残缺的,也能极大地改善钢材的质量和产量。无缝钢管在这个年代是制造枪管的利器,有了它,就能生产出更精准、更耐用的步枪。
“解锁【无缝钢管冶炼技术(残缺)】。”陆沉下定决心。
【【无缝钢管冶炼技术(残缺)】己解锁,技术资料己载入系统知识库。】
陆沉立刻查看了这项技术资料。果然是残缺的,只提供了一些核心原理和关键步骤,比如需要更高的熔炉温度、更精确的合金配比、以及一套简易的轧制设备。很多细节和参数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实验。
“参谋长,咱们现有熔炉的温度最高能达到多少?”陆沉问。
“土法高炉,烧木炭,温度最高能到一千度出头吧,勉强能炼出生铁。”赵参谋说。
“这不够。”陆沉说,“要炼好钢,温度得更高,至少一千五六百度。而且还需要精确控制配料。咱们得想办法改进熔炉,建造一套能达到更高温度的简易炉子。”
他将【生产线模块(基础)】中关于简易熔炉和简易轧机的图纸拿出来,和李铁锤等人一起研究。这些图纸同样简陋,但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利用鼓风机(可以用脚踏风箱改进)提高燃烧效率,或者设计一种更保温的炉体结构。
李铁锤看着图纸,皱着眉头:“陆同志,这炉子跟咱们以前见过的都不一样啊。要达到一千五六百度,光靠木炭怕是不行吧?”
陆沉点头:“光靠木炭肯定不行,需要更高效的燃料,或者改进鼓风设备,增加氧气供应。这些都需要咱们慢慢摸索。但这套轧机原理倒是挺巧妙的,如果能造出来,咱们就能把钢坯轧成钢板或者钢管了!”
大家围着图纸讨论起来,虽然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还是点燃了希望。
“陆同志,要不咱们向上级汇报一下情况?”赵参谋建议道,“咱们兵工厂现在是红军的重点单位,上级肯定会大力支持的。他们或许能给咱们调拨一些急需的材料,或者派一些有经验的工匠来。”
陆沉沉思片刻,点头同意。联系上级是必要的,兵工厂的发展需要组织的战略支持和资源调配。他不能总是单打独斗。
然而,等待上级的指示和支援需要时间。眼前的材料危机迫在眉睫。陆沉知道,在等待的同时,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那“可持续的原材料来源点”。这可能是一座隐藏在深山中的矿藏,也可能是一次从敌人虎口夺食的行动。
无论哪种方式,都充满了未知和风险。但为了兵工厂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前线的同志们能拿到更多的武器,他们别无选择。陆沉看着溶洞中忙碌的同志们,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他们是这片红色热土的希望,而他,必须带领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如何找到那个“可持续的原材料来源”,成为了兵工厂成立以来,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严峻的考验。